烂尾娃现象解读:中美社会发展的隐性差异

文摘   2024-09-11 07:25   美国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7月份16-24岁青年失业率17.1%,主要因为传统毕业季集中离校。有文章戏称该现象为“烂尾娃”,比拟地产行业“烂尾楼”。这些现象体现两个方面中美差异:


一是以发展人还是规范人为中心。


美国的分工模式强调个人的独立性,个人和机构各自扮演专门的角色,且政府通过对机构有效的监管和制约来确保普通人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公平。这种机制下,个人的收入和社会效率都有所保障,房屋、投资等资本集中在专业机构手中,而普通人则能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中国机构往往刀口向内,股市里机构利用自己信息和规模优势收割散户,房地产制造泡沫形成跨行业困局。



二是以探索还是应用知识为中心。


美国政治和法律精英致力于为社会和人民服务,商业精英专注于创新和经济发展,知识精英则集中于探索新的领域和推动科学研究,普通人则通过素质教育掌握通识和批判性思维,都以知识为中心。这种以知识为目的的社会人才结构为政治、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动力。

相反,中国精英以顶层利益最大化为导向,普通人接受工具理性教育,以职业和工作技能为导向,虽然避免了其具备与顶层沟通和博弈能力,也限制了适应技术和社会变迁能力,技术思维而非知识为中心使得个体与集体均陷入教条。



简言之,中美差异在于人和知识的中心地位,发展人以人为中心,规范人以规范者为中心,探索知识以知识为中心,应用知识则以技能为中心。理解社会中心地位差异,可以容易理解“烂尾”这一社会现象背后深层次原因。


数据与逻辑
关注个人学习和成长、旅行见闻;时政、经济,思想。注重数据搜集和其他资料及观点搜集,力争建立时间、空间上有较强关联性和逻辑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