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华:我与南越文王墓的奇妙缘分

文摘   2025-01-26 22:15   广东  

西汉南越王博物院

19838月,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被分配到位于广州越秀山里的广州术馆工作。报到后,安排临摹复制馆里珍藏的古代绘画。工作还未开始,广州考古研究所来借人了,说对面的象岗山准备建房子时,推土机推出了个古墓,古墓出现了南方难得一见彩色墓室壁画接触空气后颜色一天天消失,目前还没有方法能够保留壁画的原貌,到美術館借人就是想借个美工去把这些壁画原大临摹下来作资料保存。馆里觉得目前还未开始工作,且是学美术的,那就借给他们。就这样,这个本来和考古一点不沾边的人,竟然也有幸参与了这个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考古五大发现之一;继秦始皇兵马俑、满城汉墓、马王堆汉墓之后中国秦汉考古发现的又一高峰;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墓主身份最高的一座汉代彩绘石室墓——第二代南越王赵眛墓的考古发掘。

南粤大地历史上曾称为的政权有两个:五代十囯时期的南汉国和西汉时期的南越国。南越国的疆域范围大致包括了今天的广东、广西两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越南北部。南越国自赵佗于公元前203年建国,至公元前111年被汉武帝所灭,历五世93年,依次是武王赵佗、文王赵眜(赵胡)、明王赵婴齐 、哀王赵兴 和赵建德。因赵佗福寿绵长,爱子先逝,孙子赵眛接过权杖,成为南越国的第二代君王,也正是这座古墓的主人。

南越国疆域示意图

乾隆版《广州府城郭略图》

古墓所在地象岗,原来是越秀山七个山岗之一,明洪武13年(1380年),为扩建广州城,凿象岗以为北门,从此象岗与越秀山分开,成为一个山岗。其实就是小山的意思,岁月流转,慢慢象岗渐变成象岗山。象岗山在明代和其西边的芝兰湖,一并入围羊城八景,称之为象岗樵歌

八月正是广州最炎热的时间,暑气蒸腾如沸,考古现场恍如一片炽热的战场,工作人员在墓室上方加盖了简易的遮阳篷,临时拉来的电,仅够开几把风扇和普通的照明,考古人员就在那又热又潮湿又有异味的环境里,蹲着或趴在临时搭建的架子上,赤膊上阵,汗水如注,一寸一寸的叩问历史,探寻深埋地下的秘密。

也有幸站到墓坑里,按照考古队提供的方法:第一步,用透明的薄膜覆盖在壁画上用油性笔原样勾勒图案,留下壁画分布位置和大小;第二步,用高丽纸临摹局部,留下色彩资料。南越文王墓的壁画全部黑红两色的云纹,布满整个墓室的墙壁和天顶,寓意魂气升天,对比北方的墓室壁画显得较为简单,其意义是南方天气潮热,壁画极难保存,还因西汉时期诸侯级别的墓葬,保留至今的多十墓九空,而南越文王墓幸运的是从未被盗,与空气相对隔绝,壁画才得以保存广东汉墓壁画的首次发现。

南越文王墓考古现场,左四为苏小华

考古就像在破译一个谜,你我都不知道下来会出土些什么东西,会发生些什么故事,尤其是墓主人到底是谁?更是迷中之谜。有天我见到一个考古人员捧着一堆象烧焦了的木材样的东西出来,激动地说:太漂亮了,这丝绸太漂亮了!看得我目瞪口呆,如果没有专业的知识,怎么也不可能将像是烤焦的木头和丝绸联系起来啊。

考古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出土了很多精美的文物,其中有丝缕玉衣,这是帝王和高级贵族才能穿用的敛服,知道这墓的主人一定是个不凡之人,但到底是谁?得有依据啊。一生能亲自发掘一个大墓,是所有考古人的心愿,广东最大的墓无疑是南越国的王墓,凭这墓的随葬品规格和数量极有可能就是。考古人员带着焦灼的心情,天天盼望决定墓主身份的物件出现。一天有位考古人员发现地上有一点闪闪发光的东西,把泥土细细挖开后,竟是金印一枚,擦擦干净,金光闪闪的文帝行四个字赫然在目,墓主人的身份终于揭晓!而这枚印章,曾经就在离工作一米左右的地方。

修复后的丝缕玉衣

“文帝行玺”金印

后来广州市政府在原址上修建了南越王博物馆,再后来的1999年,命运的丝线再度交织,所在单位广州美术馆最后一批福利分房,地点竟然就在南越王博物馆所在的象岗山南边,我有幸和国家一级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后改名为西汉南越王博物院)成为邻居。

现在茶余饭后经常会溜达到我的邻居那里走一走,夏天,来到拱极炮台的大榕树下坐一坐,这里保留了原来象岗山山岗的高度,故凉风习习。冬天到温暖的展厅各种质量高超的文物展,不时用速写本对着实物勾一勾,感受古代器皿那种博大精深神采飞扬豪气十足的气韵,有时还溜达到墓室原址,回想一下当时挖掘的点点滴滴。

拱极炮台

墓室原址

目前这辈子有两件本应与我毫无关系但很有意思的事情,神奇地进入了我的人生轨迹,一件是在广东从化温泉宾馆偶遇了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并和他握了手照了相。第二件就是参与了西汉南越文王墓的考古挖掘。  2025.1.26


相关阅读
苏小华:和尼克松握手

南粤一家
发表活跃在中国尤其是南方广州市的一个美术大家庭成员的书法、绘画、文章及评论,创建于2015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