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逸生著:《三国小札》
苏家杰封面设计
广州出版社出版 1998年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真三国”还是“假三国”?
在五千年炎黄历史上,英雄辈出,风流人物,数不胜数,创造的伟业,震古烁今。
在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古代历史中,三国只存在60年,《三国演义》也只叙写了东汉末年至西晋灭东吴、统一全国的91年里的内容,然而却给现代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是因为有《三国演义》和《三国志》。
《三国志》是史书,当然讲究真实性。《三国演义》是小说,本无所谓真假,但它许多情节都是史实,人物大多数是实有,因而有史学家说,此书七分事实,三分虚构。这样就把真三国和假三国混淆了,不但一般百姓搞不清楚,连一些能文善诗的书生有时也以假为真,把它当作史实来吟咏了。
本书作者认为,小说《三国演义》描写的历史当然有真有假,但史书《三国志》同样有假。
因此,从正史、野史、民间轶事出发,来探讨“真三国”和“假三国”,就是这本《三国小札》的内容。
以下略书一二: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不寻常的开篇——桃园结义
《三国演义》第一回,刘备、关羽、张飞首先出场。
一个是卖草鞋织草席的贫家子弟,一个是闯荡江湖的流浪汉,一个是在街头巷尾杀猪的屠夫,他们都是社会上的下层人物。
于是,聚集在看台下的观众或听众,都很高兴了。他们看到这三个人的身份同自己相差不远,都是下层社会出身,而又都是有本领的英雄。
故事开展,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他们又感到很亲切。
……
这是民间艺人对三国历史的第一个改造。
三江口周瑜纵火
东汉末年的大瘟疫
《三国演义》里的赤壁之战,栩栩如生的描述给大家的印象是孔明借东风,周瑜命黄盖一把大火,将曹操号称的八十万大军烧得七零八落,大败而退。然而,《三国志》里说不是这样的,是曹操自己烧船撤退!据《三国志》记载,当时曹操军中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事后曹操在答孙权的信中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败军回到谯县,又说:“自顷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
在《三国演义》里,赤壁之战让周瑜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因而获得了极高的成就和功名。然而事实是因为大瘟疫,曹军病死无数,曹操不得不自己烧船撤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吕布及其赤兔马
史书上本来就有“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之说。这匹赤兔马,当时就很有名。于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又在这匹马上大做文章。不但在开头,这匹马已是董卓引诱吕布的钓饵,在关羽降曹时,这匹马又成了曹操想收买关羽的一种本钱。此后赤兔马在读者的心目中,竟与关羽不能分开了。这确实是小说家的高明之笔。因为历史上一匹罕见的名马,如果在吕布死后便不知下落了(史书确实没有记载这匹名马以后的去向),那毕竟是使人感到遗憾的。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舞台上的大排场——三英战吕布
在罗贯中之前民间戏剧流传的“三英战吕布”,是元杂剧《虎牢关三战吕布》里一段三国早期十八路诸侯征讨董卓的故事。故事中,吕布布置了手下八员健将,分成四路埋伏,自己亲率大军,要擒拿刘、关、张三人。当下出到阵前,同张飞厮杀,不分胜负,刘备纵马加入战阵,也只打个平手。最后关羽挥舞青龙偃月刀加入作战,三员猛将杀得吕布大败亏输,逃入虎牢关,闭关不出。
然而史书上记载刘备参加征讨董卓,只有《三国志·先主传》注引《英雄记》两句话:“灵帝末年,(刘)备尝在京师,后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 ”并没有三英战吕布的情节。
史书记载如此简单,缺乏故事情节,不但说书人不好讲,听众也决不会满意。所以说书人便自己来创造,而杂剧的作者也照此把它搬上舞台。
到了罗贯中手里,发挥小说家的想象力,去粗取精,加工修改,成为我们在《三国演义》里看到的动人的“三英战吕布”。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貂蝉果真有其人
本以为,在小说里在戏曲中,貂蝉是个完全虚构的人物。
因为出自虚构,小说家戏剧家便纷纷驰骋想像,创造了许多不同形象的貂蝉。光是戏曲,就有元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关大王月夜斩貂蝉》,京剧《斩貂蝉》,粤剧《关公月下释貂蝉》等等。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凤仪亭》,有豫剧、辰河高腔、湖北越调小戏等,可以说是百变貂蝉,因为大家都认为貂蝉是虚构的,所以乐得有各种形象出现。
然而,历史上却真有貂蝉。
史书上有这样两句话:“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心不自安”。《开元占经》卷廿三《汉书通志》记载:“曹操未得志,先诱董卓进貂蝉以惑其君。”
貂蝉实有其人了。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五关”踪迹何处寻
“过五关斩六将”这回书,写关云长保护甘、糜二夫人,从许昌出发到河北找寻刘备,一路上闯过东岭关、洛阳、沂水关、荥阳,到滑州渡过黄河,共杀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六员魏将。正是避我者生,挡我者死,小说家这支笔痛快得很。
只是,这段故事莫说《三国志》没有,连《三国志平话》和元代杂剧都不曾出现。看来这是罗贯中的创造,他也许觉得千里迢迢投向河北,毫无拦挡,既不合理,也未免太寂寞了,所以要设置五个关口,派大将阻拦。
就连地名,有真的,也有假的,有可考的,亦有不可考的。第一关是东岭关,这关在许昌就查不到。第二关到了洛阳,这本不是由许昌到河北必经之路。第三关是沂水关,沂水在今山东省,更不是关云长应走的路。第四关是荥阳,又回到河南省来了。第五关叫滑州,滑州是隋代才出现的地名,三国时代还没有。看来这是罗贯中的又一创造,随意牵扯。当然,一般人读小说,是不大计较地理方位的,所以几乎没有发觉如此大的破绽。
……
作者总结写道:
“在‘真三国 ’与‘假三国’之间,《三国演义》比之《三国志》更有实用价值,其所起的作用,已大大超出文艺范畴之外,更不须说清兵入关前满洲将军把此书视为兵书战策,连李自成、洪秀全等首领也以之作为军中锦囊了。
由此看来,三国人物和事迹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确乎是可以探讨的,而且探讨起来相当有趣。”
《三国演义》展现了人性、权力、智慧和战争。书中描写了50余次战争,场面气势磅礴,并将兵法的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又有兵法韬略,历来为世人所参考引用,甚至当作兵书指导排兵布阵。我觉得这是罗贯中布下的一盘极其壮阔而复杂的大棋,这盘大棋历时一千八百余年还没有下完。
于是,在这部书的封面设计上,我展现了一个古人棋局。
在2024年4月“世界读书日”前夕,欧洲最大的媒体之一英国BBC邀请了权威学者、作家、记者和文艺评论家评选出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77部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排在第21位。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
苏家杰设计封面的图书·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