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民间故事·地名卷(上)》163.仙女石的传说

创业   2024-12-26 08:00   甘肃  


地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是历史的坐标。它记录了山岭、沟壑,关隘、河流、湖泊、村寨、城镇、寺院、桥梁等地名的前世今生,是一个地方的根和魂……
文县民间故事·地名卷
1.龙女山的传说
2.螳螂山的传说
3.将台山的传说
4.阳虎山的传说
5.尖山卓笔的传说
6.云雾山的传说
7.百顷山的传说
8.天魏山的传说
9.斩官山的传说
10.龙池山的传说
11.金子山的传说
12.雄黄山的传说
13.高楼山地名的来历
14.穷药山的传说
15.龙头山的传说
16.七嘴山的传说
17.火焰山的传说
18.傻山的传说
19.等锣山的传说
20.多脑山的传说
21.凤凰山的传说
22.蒲池山的传说
23.九龙山的传说
24.小龙山的传说
25.关子山的传说
26.斗底山的传说
27.龙洞山的传说
28.阴老山的传说
29.凤凰岭的传说
30.素岭的传说
31.撇家岭地名的由来
32.金字岭的传说
33.中凤岭的传说
34.刘家梁的传说
35.寨子梁的传说
36.神仙梁的传说
37.蚕子梁的传说
38.玉垒包的传说
39.红崖的传说
40.鹰嘴崖的传说
41.人头崖的传说
42.吊虎崖的传说
43.柜子崖的传说
44.老鹰崖的传说
45.降山崖的传说
46.石马崖的传说
47.马镫崖的传说
48.媳妇崖的传说
49.癞子崖窝的故事
50.鬼崖的传说
51.马鞭崖的传说
52.写字崖地名的由来
53.红土坡的传说
54.看叫坡的传说
55.滚娃坡地名的由来
56滚毡坡的故事
57.杀人坪的传说
58.十个坪的故事
59.六房坪的兴衰
60.白垠坪的传说
61.瓦坪的传说
62.山神歇坪的传说
63.花坟坪的传说
64.黑风沟的传说
65.磨房沟的传说
66.捉鱼沟的传说
67.鸡叫沟的传说
68.文县沟的传说
69.蛇外沟的传说
70.金子沟的传说
71.石门沟的传说
72.八洞沟的传说
73.干沟的传说
74.关家沟的传说
75.螃蟹沟的传说
76.打虎沟的传说
77.黄家沟的传说
78.西番沟的传说
79.巴巴沟的传说
80.砸金沟的传说
81.炉场沟的传说
82.天分沟的传说
83.龙潭沟的传说
84.碧峰沟的传说
85.大水沟的传说
86.禹王洞的传说
87.杀人洞的传说
88.神仙洞的传说
89.鹁鸽洞的传说
90.龙潭洞的传说
91.大海沟龙洞的传说
92.龙王洞的传说
93.金昌洞的传说
94.金洞的传说
95.银洞的传说
96.神洞的传说
97.打儿洞的传说
98.舍书乡窄匣子的传说
99.任家山窄峡子的传说
100.骆驼巷的传说
101.喇嘛湾的传说
102.葛条湾的传说
103.簸箕湾地名的由来
104.母猪湾地名的由来
105.七十二个箭壑垭
106.赦过地地名的由来
107.天锅地锅的传说
108.马趟子的传说
109.错欢喜地名的由来
110.碧口墓园的由来
111.白龙江的传说
112.州河的来历
113.白水江的传说
114.龙巴河的传说
115.洋汤河的传说
116.马莲河的传说
117.白马河的传说
118.中路河的传说
119.丹堡河的传说
120.让水河
121.小团鱼河的传说
122.红海的传说
123.双海子的传说
124.仙海湖的传说
125.庙垭池的传说
126.莲花池的传说
127.单池子的传说
128.龙池的传说
129.白日鬼潭的传说
130.玉垒龙潭的传说
131.神鱼潭的传说
132.碧峰沟仙女潭的传说
133.碧口龙潭的传说
134.李公井的传说
135.碧口凉水井的传说
136.九十九眼泉的传说
137.凉水泉的传说
138.化梨泉的传说
139.石门瀑布的传说
140.七眼水的传说
141.望娘滩的传说
142.临江关的传说
143.火烧关的来历
144.五里关轶事
145.柴门关轶事
146.野猪关轶事
147.玉垒关轶事
148.悬马关轶事
149.红军泉
150.文县县名的由来
151.文县县城兴起的传说
152.阴平古城选址的传说
153.羑里城的传说
154.刘太守死守文州城
155.邓艾城的传说
156.姜维城的传说
157.郭淮城的传说
158.文县“所县二城”由来的传说
159.文县所城轶事
161.文县洋汤天池由来的传说
162.狮子包和象嘴石





仙女石的传说


文县天池湖中的狮子峰旁,有一块奇异的石头,被称为“仙女石”。天池湖水上涨时,仙女石被淹没,碧波不兴,看不出丝毫仙女石的影子;天池湖水下降时,仙女石露出水面,就像是一朵出水芙蓉,又像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与湖水相拥相吻,含情脉脉地凝望着天池的湖光山色。

传说,这块石头是九天仙女的化身,所以被称为“仙女石”。九天仙女下凡凿石蓄水形成天池的事迹,以及她和当地牧羊青年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在当地世代传颂。

传说,古时候,有一位九天仙女,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第七个女儿,也称“七仙女”。七仙女在姊妹七个当中是最漂亮的一个,不仅相貌端庄秀丽,而且聪明伶俐,心灵手巧,能歌善舞。

有一年,在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七仙女不经意地和一位金童对视笑了一下。这一笑,恰好被玉皇大帝看见了,被视为行为不轨,犯了天规。玉皇大帝盛怒之下,要把七仙女贬到凡间,罚她在深山峡谷凿石蓄水赎罪。

王母娘娘不忍心母女分离,更不忍心让女儿去人间受苦,便再三向玉皇大帝求情,恳请他收回成命。谁知,铁石心肠的玉皇大帝却一意孤行,不改初衷。

七仙女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母亲,带着铁锤、錾子和一个水仙葫芦,在赤脚大仙的指引下,来到了天魏山上。

映入七仙女眼帘的,是一片干旱荒凉的景象,只见四周山岭荒草丛生,地里禾苗一片枯黄,老百姓吃水靠天雨。她看到这里如此干旱缺水,决心拯救这里的百姓,为大家引来幸福水,让荒山秃岭披上绿装,让遍地庄稼连年丰收。

七仙女取出随身携带的水仙葫芦,在一块石坪的平台上画了一个葫芦,又按照葫芦的形状凿了起来。她每天从晨曦初露,一直要忙碌到太阳落山,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凿呀凿呀。

有一天,一只雄鹰从七仙女的头顶飞过,得知她是在凿石取水造池,便劝她别自讨苦吃,不要干这劳而无功的事。雄鹰说道:“仙女姐姐,凿石怎么会凿出水来呢?只怕是白日做梦吧!”

七仙女听了雄鹰的话,并没有打退堂鼓,继续凿石不止。她坚信:只要心诚,石头上一定能凿出水来!

有一天,一只野兔从七仙女身边窜过,听说她是在凿石取水,便劝她别白费力气。野兔说道:“仙女姐姐,凿石要是能凿出水来,太阳都会从西边出来了。”

七仙女听了野兔的话,一点儿也不气馁,继续凿石不止。她坚信:铁棒磨绣针,功到自然成!她依然每天从早到晚,凿石不止。

再说,天魏山上有一个村子,村子里有一个牧羊青年从小失去父母,只身一人生活。他每天清晨都赶着羊群到山上去放牧。

自从七仙女来到天魏山上凿石取水,每天一大早,牧羊青年赶着羊群到山上放牧,都要从七仙女身旁路过。他见七仙女长得比花儿还好看,比云霞还美丽,不由自主地产生了爱慕之情,总要偷偷地多看她几眼,然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去。他走了老远了,还不时地回头张望。

七仙女每天见牧羊青年从她的身边路过,也不经意地瞅上一眼。她见牧羊青年长得眉清目秀,一副忠厚老实的模样,也不免心生爱意。

从此,每天牧羊青年和七仙女都要四目相对,传递爱意。日久天长,两人还用对歌的形式,表达心中的爱慕和思念之情。

冬去春来,七仙女在天魏山上凿石取水,整整凿了四个年头。第五年的端午,这一天风和日丽,牧羊青年像往常一样,又上山去放牧。中午时分,突然阴风四起,吼声震天,不知从哪里跃出了一头雄狮,恶狠狠地向牧羊青年扑来。

正在凿石的七仙女,老远看见了这一幕。千钧一发之际,她拼尽浑身力气,奋力一凿。只见“哗”的一股大水从平台上冒出,直冲云天,水柱击退了雄狮。牧羊青年终于得救了,他对七仙女的救命之恩感激不尽。

再说,七仙女凿石凿出来的那股大水,日日夜夜不停地流淌,淌呀淌呀,整整淌了三天三夜还没有淌完,在天魏山上汇成了一个浩瀚的湖泊,被当地人称为“天池”。有了这样大一个天池,村庄里的老百姓再也不靠天雨生活了,耕种的庄稼再也不怕旱魔威胁了。

七仙女凿石取水成功,按说她可以返回天宫了,可她却舍不得离开牧羊青年。两人相亲相爱,结为夫妻,在天池湖畔搭建了一间简陋的茅草屋,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每天,牧羊青年上山放牧,七仙女在家里纺线织布,她还把纺线织布的手艺,手把手地传给了天池湖畔的村民。

天池池水日夜喷涌,越聚越多,四处漫溢,山下的田园村寨常遭水患。七仙女和牧羊青年带领百姓,把天池划了九个湾、一百零八个小曲,按区域开凿整修了水路。从此,这里再也不发生水患了。

一年又一年地过去了,七仙女深深爱上了这个地方。每年春天,她和牧羊青年荷锄挥汗,在天池湖畔种花种草,在山岭上植树播绿,把天池湖装点得越来越美丽。四周山岭的树木越来越多,成了茂密的大森林,珍禽异兽都来森林里安家落户。湖畔的奇花异草,辉映着天池的春色。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希望七仙女回到天宫,但都一次次地被谢绝了。七仙女不止一次地对牧羊青年和天池湖畔的乡亲说:“我生是天池的人,死后也是天池的魂,我要永远和天池湖在一起。”

七仙女百年后,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她化成了一块石头,伫立在天池湖中,日日夜夜守望着一湖碧水,守望着天魏山的奇峰秀岭,守望着天池湖畔的父老乡亲。七仙女化成的那块石头,后来被称为“仙女石”。

(田代平讲述  刘启舒采录  采录时间2014年7月  采录地点文县天池镇天池村)



• 未完,待续 •




征     稿


        《文县民间故事》丛书,将由国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征稿仍在继续。投稿可发编者刘启舒微信,加其微信即手机号139  9399  5811即可发送稿件。将为投稿者赠送《文县民间故事》全套七卷留念。



   


刘启舒:祖籍河南扶沟县,岀生地西安市,毕业于甘肃文县第一中学(老三届)。退休前曾供职文县县委宣传部。当过营业员、教师、记者,撰写《梦萦藏乡》《文县漫记丛书》《大熊猫童话丛书》《阿尼嘎萨》《白马英雄史诗》《文县民间故事丛书》《文县山歌》等书藉30余本。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文县传媒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文县传媒
发布文县消息、传播文县声音、讲述文县故事、展示文县风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