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民间故事·地名卷(上)》167.二郎神壁的传说

创业   2024-12-30 00:00   甘肃  




地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是历史的坐标。它记录了山岭、沟壑,关隘、河流、湖泊、村寨、城镇、寺院、桥梁等地名的前世今生,是一个地方的根和魂……
文县民间故事·地名卷
1.龙女山的传说
2.螳螂山的传说
3.将台山的传说
4.阳虎山的传说
5.尖山卓笔的传说
6.云雾山的传说
7.百顷山的传说
8.天魏山的传说
9.斩官山的传说
10.龙池山的传说
11.金子山的传说
12.雄黄山的传说
13.高楼山地名的来历
14.穷药山的传说
15.龙头山的传说
16.七嘴山的传说
17.火焰山的传说
18.傻山的传说
19.等锣山的传说
20.多脑山的传说
21.凤凰山的传说
22.蒲池山的传说
23.九龙山的传说
24.小龙山的传说
25.关子山的传说
26.斗底山的传说
27.龙洞山的传说
28.阴老山的传说
29.凤凰岭的传说
30.素岭的传说
31.撇家岭地名的由来
32.金字岭的传说
33.中凤岭的传说
34.刘家梁的传说
35.寨子梁的传说
36.神仙梁的传说
37.蚕子梁的传说
38.玉垒包的传说
39.红崖的传说
40.鹰嘴崖的传说
41.人头崖的传说
42.吊虎崖的传说
43.柜子崖的传说
44.老鹰崖的传说
45.降山崖的传说
46.石马崖的传说
47.马镫崖的传说
48.媳妇崖的传说
49.癞子崖窝的故事
50.鬼崖的传说
51.马鞭崖的传说
52.写字崖地名的由来
53.红土坡的传说
54.看叫坡的传说
55.滚娃坡地名的由来
56滚毡坡的故事
57.杀人坪的传说
58.十个坪的故事
59.六房坪的兴衰
60.白垠坪的传说
61.瓦坪的传说
62.山神歇坪的传说
63.花坟坪的传说
64.黑风沟的传说
65.磨房沟的传说
66.捉鱼沟的传说
67.鸡叫沟的传说
68.文县沟的传说
69.蛇外沟的传说
70.金子沟的传说
71.石门沟的传说
72.八洞沟的传说
73.干沟的传说
74.关家沟的传说
75.螃蟹沟的传说
76.打虎沟的传说
77.黄家沟的传说
78.西番沟的传说
79.巴巴沟的传说
80.砸金沟的传说
81.炉场沟的传说
82.天分沟的传说
83.龙潭沟的传说
84.碧峰沟的传说
85.大水沟的传说
86.禹王洞的传说
87.杀人洞的传说
88.神仙洞的传说
89.鹁鸽洞的传说
90.龙潭洞的传说
91.大海沟龙洞的传说
92.龙王洞的传说
93.金昌洞的传说
94.金洞的传说
95.银洞的传说
96.神洞的传说
97.打儿洞的传说
98.舍书乡窄匣子的传说
99.任家山窄峡子的传说
100.骆驼巷的传说
101.喇嘛湾的传说
102.葛条湾的传说
103.簸箕湾地名的由来
104.母猪湾地名的由来
105.七十二个箭壑垭
106.赦过地地名的由来
107.天锅地锅的传说
108.马趟子的传说
109.错欢喜地名的由来
110.碧口墓园的由来
111.白龙江的传说
112.州河的来历
113.白水江的传说
114.龙巴河的传说
115.洋汤河的传说
116.马莲河的传说
117.白马河的传说
118.中路河的传说
119.丹堡河的传说
120.让水河
121.小团鱼河的传说
122.红海的传说
123.双海子的传说
124.仙海湖的传说
125.庙垭池的传说
126.莲花池的传说
127.单池子的传说
128.龙池的传说
129.白日鬼潭的传说
130.玉垒龙潭的传说
131.神鱼潭的传说
132.碧峰沟仙女潭的传说
133.碧口龙潭的传说
134.李公井的传说
135.碧口凉水井的传说
136.九十九眼泉的传说
137.凉水泉的传说
138.化梨泉的传说
139.石门瀑布的传说
140.七眼水的传说
141.望娘滩的传说
142.临江关的传说
143.火烧关的来历
144.五里关轶事
145.柴门关轶事
146.野猪关轶事
147.玉垒关轶事
148.悬马关轶事
149.红军泉
150.文县县名的由来
151.文县县城兴起的传说
152.阴平古城选址的传说
153.羑里城的传说
154.刘太守死守文州城
155.邓艾城的传说
156.姜维城的传说
157.郭淮城的传说
158.文县“所县二城”由来的传说
159.文县所城轶事
161.文县洋汤天池由来的传说
162.狮子包和象嘴石
163.仙女石的传说
164.老母崖的传说
165.六彩带的传说
166.三神泉的传说





二郎神壁的传说

文县天池湖畔的西侧,有一座陡峭的石崖,高数丈,形状酷似有着三只眼的二郎神,故被称作“二郎神壁”。传说这座石壁,是二郎神的化身。

二郎神,是一位身手不凡的大神,名叫“杨戬”,是神仙与凡人结合而生。他力大无穷,法力无边,通晓八九玄功七十二变),阙庭有第三只眼睛,手持三尖两刃刀,座下有神犬哮天犬

俗话说:瞌睡有枕头,冤家有对头。二郎神的对头便是洋汤神,也是他的克星。洋汤神虽不是天神,只是洋汤河流域的一方宗神,但他却是一位身手不凡的大神,力能擎天,足智多谋。

要论法力,两位大神势均力敌;要论德行,两位神仙大相径庭。洋汤神爱民如子,二郎神却残害百姓,一次次地与洋汤神作对。他曾经削山劈岭,聚水成湖,妄图断绝洋汤河下游百姓的水源,结果被洋汤神挫败。他不甘失败,趁洋汤神出外巡游之机,用宝葫芦吸干洋汤河的水,想困死洋汤河流域的百姓,谁知最终还是被洋汤神挫败,河水得以恢复。

二郎神一次次地与洋汤神作对,但他的阴谋却始终没有得逞,反而遭到洋汤河百姓的唾骂。他由此与洋汤神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对头,但又奈何不了洋汤神,显得十分苦恼和无奈。

二郎神为排泄心中的郁闷,带着哮天犬游山玩水,再一次来到了洋汤天池。他走过象嘴石、仙女石、狮子包、捉鱼沟,一直朝深沟里走去。

二郎神走呀走呀,也不知走了有多久,走了有多远,不知不觉地走进了洋汤天池湖畔的深沟里。这里森林茂密,野草丛生,野兽出没,自古以来便是洋汤天池山民们狩猎的地方,山民们在这里安放了许多捕获射杀野兽的弩。为了防止采药人或其他路人遭受误伤,猎人们在树上挂了好多红布条作为警示。当地乡民都知道这个规程,只要见到树上挂红布条,便知附近地上安放有弩,早早地就远远躲开了。

二郎神却毫不知情,他像瞎驴碰槽一样乱闯一气,又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胡乱闯。他不知这里是狩猎区,更不知猎人安放有弩,依然大模大样地朝前走。

也该二郎神倒霉。他本来有三只眼,第三只眼长在额头上,是一只法眼,能洞察一切。偏偏他把第三只眼放在了家中,他以为出外游山玩水,既不与人打斗,又不与仙家比法力,何须带着第三只眼呢?

谁知,正是这一疏忽,使他招致了杀身之祸。他走着走着,突然“哎哟”地惨叫了一声,顿时腿上鲜血直流。原来,他踩上了猎人安的弩,左腿被弩击伤。他气急败坏,破口大骂猎人,刚一转身,又踩上了猎人安的弩,右腿被弩击伤。

二郎神好不气恼,带伤返回天宫,整日闭门不出,服药养伤。

二郎神养好伤,对洋汤天池的猎人耿耿于怀,恨之入骨,决心予以报复。他下得凡来,手持三尖两刃刀,守候在洋汤天池湖畔。他心想,只要有猎人从这里经过,来一个逮一个,来两个逮一双,统统扔进天池淹死,以报被猎人的弩击伤之仇。

从此以后,二郎神日日夜夜怒目圆睁,虎视眈眈,守候在天池湖畔,等猎人自投罗网。谁知,二郎神守株待兔的做法徒劳无功。天池附近的猎人,得知二郎神守候在天池湖畔伺机报复的事后,相互传递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当地所有的猎人都知道了二郎神想报复猎人的事。于是,猎人们不再从天池湖畔进入狩猎区,而是绕道而行,打猎一点儿也没有耽误。

就这样,二郎神手持三尖两刃刀,在天池湖畔守候了一天又一天,连个猎人的影子也没有见着。他不甘心就此罢休,依然固执地守候在天池湖畔。一天天过去了,一年年过去了,他想报复猎人的企图始终没有得逞,只能“望湖兴叹”,无可奈何。

天长日久,二郎神化作了一座石崖,屹立在天池湖畔。他是想等猎人路过时现出原形予以报复,还是有别的企图?人们不得而知。

多少年、多少代过去了,也没有见那座石崖显出二郎神的原形。人们便把那座石崖称为“二郎神壁”。

(赵国平、赵明贤、赵秉祥、刘步兴等讲述  刘启舒采录  采录时间2016年4月  采录地点文县天池镇洋汤寨村)


牧马坪的传说


文县天池湖畔有一道平坦如砥的山梁,坐落在天池湖畔半山腰上,是去天池的必经之地。山梁上灌木葱茏,芳草如茵。尤其是暮秋季节,红叶、黄叶层层叠叠,缤纷斑斓,争奇斗艳,仿佛是一块美丽无比的巨幅地毯。这里,便是洋汤爷牧马的地方。

洋汤爷居住在天池湖畔,他有一匹举世无双的良骥——枣红马。这匹良骥不愧是一匹神马,浑身上下红得像火炭一样,又像是天边的一朵云霞。它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蹄声哒哒,蹄花飞撒。

每天清晨,洋汤爷都要牵着枣红马,踏着山径小道,来到这座山梁上放马。天池湖畔的山梁比比皆是,洋汤爷之所以天天在这里牧马,一是这里的牧草长得比别处旺盛,二是这里向阳通风,三是这里景色美。每天,马儿在山梁上吃草,洋汤神便去干别的事。直到傍晚时分,他才牵着那匹吃饱了青草的马儿,悠闲自得地回到天池湖畔。

有一天,洋汤爷又牵着枣红马来这座山梁上放马。正是盛夏季节,骄阳似火,热浪袭人,枣红马渴得嗓子冒烟,仰天长啸。

这里离枣红马经常饮水的饮马池还有几里地,远水解不了近渴。洋汤神遂将随身携带的瓜葫芦,向山下的洋汤河扔去。

那只瓜葫芦就像一只山雀,飞到洋汤河边,装满了水,眨眼间又飞到了洋汤神的手里。可别小看这只瓜葫芦,它盛的水能足足溢满一个池子。洋汤神把瓜葫芦里的水,哗哗啦啦,倒在一个坑里。一瓜葫芦的水还没有倒完,那个坑就已灌满了水。枣红马俯首酣饮,一会儿工夫便喝足了水。

一年又一年,洋汤神都在这道山梁上放牧他的枣红马。

有一年,不知是什么原因,这道梁上的芳草,一夜之间,突然枯萎死去,梁上所有树木的叶子也全都凋零。

洋汤神明察暗访,得知是一个妖魔作怪所致。洋汤神几番搏斗,终于降伏了妖魔。但对于如何让梁上的芳草起死回生,如何让梁上的树木重新变绿,他却一筹莫展。

洋汤神来到天宫,恳求玉帝助他一臂之力。玉帝深知洋汤神是一位善神,便赐给他一个装有甘露的宝瓶。回到凡间后,洋汤神将甘露洒在了山梁上。眨眼间,山梁上枯死的小草变绿了,比原来长得还要旺盛;山梁上的树木也全都复活了,长得比原来还要枝繁叶茂。

迎着朝阳,送走晚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洋汤神继续在这道山梁上放牧他的枣红马。久而久之,当地人便把这道山梁称“牧马坪”,也有人称“放马梁”。

(朱有天等讲述  刘启舒采录  采录时间2015年7月  采录地点文县天池镇)



• 未完,待续 •




征     稿


        《文县民间故事》丛书,将由国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征稿仍在继续。投稿可发编者刘启舒微信,加其微信即手机号139  9399  5811即可发送稿件。将为投稿者赠送《文县民间故事》全套七卷留念。



   


刘启舒:祖籍河南扶沟县,岀生地西安市,毕业于甘肃文县第一中学(老三届)。退休前曾供职文县县委宣传部。当过营业员、教师、记者,撰写《梦萦藏乡》《文县漫记丛书》《大熊猫童话丛书》《阿尼嘎萨》《白马英雄史诗》《文县民间故事丛书》《文县山歌》等书藉30余本。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文县传媒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文县传媒
发布文县消息、传播文县声音、讲述文县故事、展示文县风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