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民间故事·地名卷(上)》160.文县城县轶事

创业   2024-12-23 08:00   甘肃  


地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是历史的坐标。它记录了山岭、沟壑,关隘、河流、湖泊、村寨、城镇、寺院、桥梁等地名的前世今生,是一个地方的根和魂……
文县民间故事·地名卷
1.龙女山的传说
2.螳螂山的传说
3.将台山的传说
4.阳虎山的传说
5.尖山卓笔的传说
6.云雾山的传说
7.百顷山的传说
8.天魏山的传说
9.斩官山的传说
10.龙池山的传说
11.金子山的传说
12.雄黄山的传说
13.高楼山地名的来历
14.穷药山的传说
15.龙头山的传说
16.七嘴山的传说
17.火焰山的传说
18.傻山的传说
19.等锣山的传说
20.多脑山的传说
21.凤凰山的传说
22.蒲池山的传说
23.九龙山的传说
24.小龙山的传说
25.关子山的传说
26.斗底山的传说
27.龙洞山的传说
28.阴老山的传说
29.凤凰岭的传说
30.素岭的传说
31.撇家岭地名的由来
32.金字岭的传说
33.中凤岭的传说
34.刘家梁的传说
35.寨子梁的传说
36.神仙梁的传说
37.蚕子梁的传说
38.玉垒包的传说
39.红崖的传说
40.鹰嘴崖的传说
41.人头崖的传说
42.吊虎崖的传说
43.柜子崖的传说
44.老鹰崖的传说
45.降山崖的传说
46.石马崖的传说
47.马镫崖的传说
48.媳妇崖的传说
49.癞子崖窝的故事
50.鬼崖的传说
51.马鞭崖的传说
52.写字崖地名的由来
53.红土坡的传说
54.看叫坡的传说
55.滚娃坡地名的由来
56滚毡坡的故事
57.杀人坪的传说
58.十个坪的故事
59.六房坪的兴衰
60.白垠坪的传说
61.瓦坪的传说
62.山神歇坪的传说
63.花坟坪的传说
64.黑风沟的传说
65.磨房沟的传说
66.捉鱼沟的传说
67.鸡叫沟的传说
68.文县沟的传说
69.蛇外沟的传说
70.金子沟的传说
71.石门沟的传说
72.八洞沟的传说
73.干沟的传说
74.关家沟的传说
75.螃蟹沟的传说
76.打虎沟的传说
77.黄家沟的传说
78.西番沟的传说
79.巴巴沟的传说
80.砸金沟的传说
81.炉场沟的传说
82.天分沟的传说
83.龙潭沟的传说
84.碧峰沟的传说
85.大水沟的传说
86.禹王洞的传说
87.杀人洞的传说
88.神仙洞的传说
89.鹁鸽洞的传说
90.龙潭洞的传说
91.大海沟龙洞的传说
92.龙王洞的传说
93.金昌洞的传说
94.金洞的传说
95.银洞的传说
96.神洞的传说
97.打儿洞的传说
98.舍书乡窄匣子的传说
99.任家山窄峡子的传说
100.骆驼巷的传说
101.喇嘛湾的传说
102.葛条湾的传说
103.簸箕湾地名的由来
104.母猪湾地名的由来
105.七十二个箭壑垭
106.赦过地地名的由来
107.天锅地锅的传说
108.马趟子的传说
109.错欢喜地名的由来
110.碧口墓园的由来
111.白龙江的传说
112.州河的来历
113.白水江的传说
114.龙巴河的传说
115.洋汤河的传说
116.马莲河的传说
117.白马河的传说
118.中路河的传说
119.丹堡河的传说
120.让水河
121.小团鱼河的传说
122.红海的传说
123.双海子的传说
124.仙海湖的传说
125.庙垭池的传说
126.莲花池的传说
127.单池子的传说
128.龙池的传说
129.白日鬼潭的传说
130.玉垒龙潭的传说
131.神鱼潭的传说
132.碧峰沟仙女潭的传说
133.碧口龙潭的传说
134.李公井的传说
135.碧口凉水井的传说
136.九十九眼泉的传说
137.凉水泉的传说
138.化梨泉的传说
139.石门瀑布的传说
140.七眼水的传说
141.望娘滩的传说
142.临江关的传说
143.火烧关的来历
144.五里关轶事
145.柴门关轶事
146.野猪关轶事
147.玉垒关轶事
148.悬马关轶事
149.红军泉
150.文县县名的由来
151.文县县城兴起的传说
152.阴平古城选址的传说
153.羑里城的传说
154.刘太守死守文州城
155.邓艾城的传说
156.姜维城的传说
157.郭淮城的传说
158.文县“所县二城”由来的传说
159.文县所城轶事





文县县城轶事


文县县城,为文县“三城”(上城、县城、所城)之一,位于玉虚山下之平地。其西接麻关谷(关家沟),东连教场坝,南临白水江,始建于明成化六年(1470)。县城位于所城之东,中间隔着一条关家沟河道,有桥以通往来,昔日桥名为“麻关桥”,因与所城以北的麻关谷相对应而得名,今为拱桥相通两城。

城周围二里三分,城墙高约8米,宽约3米,建有东城门和西城门。东城门为通川门,西城门为望京门。明万历十六年(1588),又开了南门,取名文明门。城内主要是县衙和附属之营衙、捕衙等住所,故称作“县城”。

文县县城历经明、清、民国,至今仍为县治所在,旧城内的历史文化建筑亦曾名盛一时,有儒学院、万寿宫、文庙、城隍庙等,均为古建筑形制,造型别致,古朴典雅,巍峨壮观。院内松柏参天,梧桐浓荫,成为文县名胜景地。留下不少文人墨客诗词楹联,如文庙内有甘肃著名学者吴镇的楹联:


蒙难观爻,石经蒺藜皆卦象;

枸幽做操,云田柞域亦琴材。


还有一副佚名联:


花放水流,自有皆趣;

禽鸣娱乐,各具天真。


从古及今,惟斯道直;登高自下乃有成功。城隍庙有丹堡拔贡秦锡田所撰之楹联:


总要一生行好事,莫将十殿作闲观;

偶然失足成堪惜,从此回头尚未迟。


清佚名联:


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

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


文庙最初建在所城北街,后于明成化六年(1470),改建于县城之东北角,嘉靖年间拓修。城隍庙,明嘉靖十五年(1536)建于县城东门之外北侧,明崇祯年间改建于东门外。

这些古朴文明的仿古建筑,随着岁月的流逝已不复存在,但赞颂这些古建筑的古楹联依然留存,值得珍惜。千年挺立的县城,也曾留下了不少故事和传说。

传说,白水江绕县城而过。有一天,县城东头的漩涡湾里,竟然长出了一个石包。石包不断地往上长,眼看越长越高,变成了一座孤立的山峰,如异峰突起,傲视蓝天。几天之后,山峰长得很高很高了。老百姓甚至夸张地说,站在山峰顶,能望见京城。

山峰一长大,便把白水江堵住了,眼看着聚起的江水要把文县城淹没了,城里人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观音菩萨得知后,扔过来了三片瓦,实实在在地压在了山峰顶上,把山压住了,山峰不再往上长了。

县城人乘势,急忙在山峰顶上修建庙宇,修成后取名“文昌宫”,寓意是文运昌盛。自从文昌宫修起后,果然如愿以偿,当地文运昌盛,文人辈出,考取功名的大有人在。

话说清朝年间,文县铁楼乡肖家山村出了一位才女,俗称“肖三姑”。那一年,县衙组织修缮县城文昌宫,同时还要修建一个大门。工程完工后,县太爷发布告示,为了显示当地文化昌盛,要在文昌宫里竖十副木刻楹联,从全县征集楹联。结果,全县秀才、举子等名流文士闻风而动,纷纷撰写佳作。肖三姑闻讯,也献上了自己的作品。

县衙从上千副楹联中经过反复筛选,最终确定十副最佳楹联。十副最佳楹联揭晓后,肖三姑竟然占了6副,独占鳌头。从此,肖三姑才女的名声,在文县五河不胫而走。

(谭昌吉、张继全等讲述  刘启舒采录  采录时间2013年7月  采录地点文县城关镇)




• 未完,待续 •




征     稿


        《文县民间故事》丛书,将由国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征稿仍在继续。投稿可发编者刘启舒微信,加其微信即手机号139  9399  5811即可发送稿件。将为投稿者赠送《文县民间故事》全套七卷留念。



   


刘启舒:祖籍河南扶沟县,岀生地西安市,毕业于甘肃文县第一中学(老三届)。退休前曾供职文县县委宣传部。当过营业员、教师、记者,撰写《梦萦藏乡》《文县漫记丛书》《大熊猫童话丛书》《阿尼嘎萨》《白马英雄史诗》《文县民间故事丛书》《文县山歌》等书藉30余本。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文县传媒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文县传媒
发布文县消息、传播文县声音、讲述文县故事、展示文县风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