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民间故事·地名卷(上)》159.文县所城轶事

创业   2024-12-22 08:00   甘肃  


地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是历史的坐标。它记录了山岭、沟壑,关隘、河流、湖泊、村寨、城镇、寺院、桥梁等地名的前世今生,是一个地方的根和魂……
文县民间故事·地名卷
1.龙女山的传说
2.螳螂山的传说
3.将台山的传说
4.阳虎山的传说
5.尖山卓笔的传说
6.云雾山的传说
7.百顷山的传说
8.天魏山的传说
9.斩官山的传说
10.龙池山的传说
11.金子山的传说
12.雄黄山的传说
13.高楼山地名的来历
14.穷药山的传说
15.龙头山的传说
16.七嘴山的传说
17.火焰山的传说
18.傻山的传说
19.等锣山的传说
20.多脑山的传说
21.凤凰山的传说
22.蒲池山的传说
23.九龙山的传说
24.小龙山的传说
25.关子山的传说
26.斗底山的传说
27.龙洞山的传说
28.阴老山的传说
29.凤凰岭的传说
30.素岭的传说
31.撇家岭地名的由来
32.金字岭的传说
33.中凤岭的传说
34.刘家梁的传说
35.寨子梁的传说
36.神仙梁的传说
37.蚕子梁的传说
38.玉垒包的传说
39.红崖的传说
40.鹰嘴崖的传说
41.人头崖的传说
42.吊虎崖的传说
43.柜子崖的传说
44.老鹰崖的传说
45.降山崖的传说
46.石马崖的传说
47.马镫崖的传说
48.媳妇崖的传说
49.癞子崖窝的故事
50.鬼崖的传说
51.马鞭崖的传说
52.写字崖地名的由来
53.红土坡的传说
54.看叫坡的传说
55.滚娃坡地名的由来
56滚毡坡的故事
57.杀人坪的传说
58.十个坪的故事
59.六房坪的兴衰
60.白垠坪的传说
61.瓦坪的传说
62.山神歇坪的传说
63.花坟坪的传说
64.黑风沟的传说
65.磨房沟的传说
66.捉鱼沟的传说
67.鸡叫沟的传说
68.文县沟的传说
69.蛇外沟的传说
70.金子沟的传说
71.石门沟的传说
72.八洞沟的传说
73.干沟的传说
74.关家沟的传说
75.螃蟹沟的传说
76.打虎沟的传说
77.黄家沟的传说
78.西番沟的传说
79.巴巴沟的传说
80.砸金沟的传说
81.炉场沟的传说
82.天分沟的传说
83.龙潭沟的传说
84.碧峰沟的传说
85.大水沟的传说
86.禹王洞的传说
87.杀人洞的传说
88.神仙洞的传说
89.鹁鸽洞的传说
90.龙潭洞的传说
91.大海沟龙洞的传说
92.龙王洞的传说
93.金昌洞的传说
94.金洞的传说
95.银洞的传说
96.神洞的传说
97.打儿洞的传说
98.舍书乡窄匣子的传说
99.任家山窄峡子的传说
100.骆驼巷的传说
101.喇嘛湾的传说
102.葛条湾的传说
103.簸箕湾地名的由来
104.母猪湾地名的由来
105.七十二个箭壑垭
106.赦过地地名的由来
107.天锅地锅的传说
108.马趟子的传说
109.错欢喜地名的由来
110.碧口墓园的由来
111.白龙江的传说
112.州河的来历
113.白水江的传说
114.龙巴河的传说
115.洋汤河的传说
116.马莲河的传说
117.白马河的传说
118.中路河的传说
119.丹堡河的传说
120.让水河
121.小团鱼河的传说
122.红海的传说
123.双海子的传说
124.仙海湖的传说
125.庙垭池的传说
126.莲花池的传说
127.单池子的传说
128.龙池的传说
129.白日鬼潭的传说
130.玉垒龙潭的传说
131.神鱼潭的传说
132.碧峰沟仙女潭的传说
133.碧口龙潭的传说
134.李公井的传说
135.碧口凉水井的传说
136.九十九眼泉的传说
137.凉水泉的传说
138.化梨泉的传说
139.石门瀑布的传说
140.七眼水的传说
141.望娘滩的传说
142.临江关的传说
143.火烧关的来历
144.五里关轶事
145.柴门关轶事
146.野猪关轶事
147.玉垒关轶事
148.悬马关轶事
149.红军泉
150.文县县名的由来
151.文县县城兴起的传说
152.阴平古城选址的传说
153.羑里城的传说
154.刘太守死守文州城
155.邓艾城的传说
156.姜维城的传说
157.郭淮城的传说
158.文县“所县二城”由来的传说





文县所城轶事


文县所城,坐落在县城以西,位于上城的脚下,即现在的所城城址。它西依上城,南临白水江,东至麻关谷(关家沟)。

据史料记载,所城为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所建。周围二里三分,城墙高约8米,宽3米,城墙上外侧,还砌有高约一米的墙垛,设有瞭望、射击之孔,易于守军观察、防守。城墙四周,建有东南西北4座城门,分别命名为安定门、文明门、文兴门、武胜门。明洪武四年(1371),改州为县,始称“文县”,设千户所。其所办公地就置于城内,故而得名“所城”。

明万历六年(1578),为了加固北出口的防御,又在城北角外修建了一道长一里三分的城墙,又开一北门。新北门建好后,原有的北门武胜门仍存,那新北门称什么门呢?时任县令,以白银百两为奖励,在全县城乡征集北城门名称。

一时间,有关北城门的应征名称,雪花般地涌向县衙。结果,县令和师爷从上千个应征的名称中选来选去,最终选中了“保御门”,并向应征者兑现了奖励。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保御门”的题名者,并非当地的名流文士,也非社会贤达,而是一位贫困潦倒、名不见经传、靠教书为生的乡间穷秀才。

传说,明洪武年间,文县所城刚刚兴起之时,县城一些名流文士,以及社会贤达纷纷倡议,在城内修建一座文昌楼,以展示当地文运昌盛。时任县令颇具眼光,顺应民心民意,大兴土木,修建文昌楼。城内民众纷纷捐资出力,伐南山之林木,运上城之黄土修建文昌楼。

历经两个春秋寒暑,人们在城内建起了一座雄伟壮观的文昌楼,又叫“魁星楼”。它不仅成为当地一大胜景,而且在四州八县都属一流建筑,知州都专程前来庆贺,并挥毫泼墨,为文昌楼题写楹联。文昌楼竣工在腊月间,正好过大年,县城民众舞龙灯狮子,划旱船,踩高跷,耍社火庆贺文昌楼落成。

文昌楼修起后,果然当地文运昌盛,第二年便有人考取举人、进士,举城欢呼雀跃。文昌楼成了“白水江畔第一楼”,民众登临不绝,无不心旷神怡。

清朝道光年间,县令顺应民意,将风雨侵蚀、略显衰败的文昌楼,重新改建在所城的城墙上,为塔式建筑,共有三层。一二层为四角飞檐,廊阁绕回;三层为八角飞檐,有穹隆式阁厅;门窗雕花,精工细微、玲珑剔透、绚丽夺目。整个楼斗拱飞檐,楼角上悬着风铃。有风吹时,铃声悠扬,别具一格,为文县一景。后城池被毁,唯有古文昌楼尚存。

20世纪80年代,国家拨款,将文昌楼修葺一新,并在一旁兴建一座凉亭,修建一条长廊。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有诗词楹联,其中历史文化老人王紫瞻先生书写的楹联为:


古貌嵯峨,两城风物收眼底;

雄姿挺秀,一江烟柳舞胸前。


(田尚勤、齐培礼、谭昌吉等讲述  刘启舒采录  采录时间2013年7月  采录地点文县城关镇)

• 未完,待续 •




征     稿


        《文县民间故事》丛书,将由国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征稿仍在继续。投稿可发编者刘启舒微信,加其微信即手机号139  9399  5811即可发送稿件。将为投稿者赠送《文县民间故事》全套七卷留念。



   


刘启舒:祖籍河南扶沟县,岀生地西安市,毕业于甘肃文县第一中学(老三届)。退休前曾供职文县县委宣传部。当过营业员、教师、记者,撰写《梦萦藏乡》《文县漫记丛书》《大熊猫童话丛书》《阿尼嘎萨》《白马英雄史诗》《文县民间故事丛书》《文县山歌》等书藉30余本。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文县传媒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文县传媒
发布文县消息、传播文县声音、讲述文县故事、展示文县风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