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民间故事·地名卷(上)》171.藏金洞的传说

创业   2025-01-03 06:02   甘肃  


地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是历史的坐标。它记录了山岭、沟壑,关隘、河流、湖泊、村寨、城镇、寺院、桥梁等地名的前世今生,是一个地方的根和魂……
文县民间故事·地名卷
1.龙女山的传说
2.螳螂山的传说
3.将台山的传说
4.阳虎山的传说
5.尖山卓笔的传说
6.云雾山的传说
7.百顷山的传说
8.天魏山的传说
9.斩官山的传说
10.龙池山的传说
11.金子山的传说
12.雄黄山的传说
13.高楼山地名的来历
14.穷药山的传说
15.龙头山的传说
16.七嘴山的传说
17.火焰山的传说
18.傻山的传说
19.等锣山的传说
20.多脑山的传说
21.凤凰山的传说
22.蒲池山的传说
23.九龙山的传说
24.小龙山的传说
25.关子山的传说
26.斗底山的传说
27.龙洞山的传说
28.阴老山的传说
29.凤凰岭的传说
30.素岭的传说
31.撇家岭地名的由来
32.金字岭的传说
33.中凤岭的传说
34.刘家梁的传说
35.寨子梁的传说
36.神仙梁的传说
37.蚕子梁的传说
38.玉垒包的传说
39.红崖的传说
40.鹰嘴崖的传说
41.人头崖的传说
42.吊虎崖的传说
43.柜子崖的传说
44.老鹰崖的传说
45.降山崖的传说
46.石马崖的传说
47.马镫崖的传说
48.媳妇崖的传说
49.癞子崖窝的故事
50.鬼崖的传说
51.马鞭崖的传说
52.写字崖地名的由来
53.红土坡的传说
54.看叫坡的传说
55.滚娃坡地名的由来
56滚毡坡的故事
57.杀人坪的传说
58.十个坪的故事
59.六房坪的兴衰
60.白垠坪的传说
61.瓦坪的传说
62.山神歇坪的传说
63.花坟坪的传说
64.黑风沟的传说
65.磨房沟的传说
66.捉鱼沟的传说
67.鸡叫沟的传说
68.文县沟的传说
69.蛇外沟的传说
70.金子沟的传说
71.石门沟的传说
72.八洞沟的传说
73.干沟的传说
74.关家沟的传说
75.螃蟹沟的传说
76.打虎沟的传说
77.黄家沟的传说
78.西番沟的传说
79.巴巴沟的传说
80.砸金沟的传说
81.炉场沟的传说
82.天分沟的传说
83.龙潭沟的传说
84.碧峰沟的传说
85.大水沟的传说
86.禹王洞的传说
87.杀人洞的传说
88.神仙洞的传说
89.鹁鸽洞的传说
90.龙潭洞的传说
91.大海沟龙洞的传说
92.龙王洞的传说
93.金昌洞的传说
94.金洞的传说
95.银洞的传说
96.神洞的传说
97.打儿洞的传说
98.舍书乡窄匣子的传说
99.任家山窄峡子的传说
100.骆驼巷的传说
101.喇嘛湾的传说
102.葛条湾的传说
103.簸箕湾地名的由来
104.母猪湾地名的由来
105.七十二个箭壑垭
106.赦过地地名的由来
107.天锅地锅的传说
108.马趟子的传说
109.错欢喜地名的由来
110.碧口墓园的由来
111.白龙江的传说
112.州河的来历
113.白水江的传说
114.龙巴河的传说
115.洋汤河的传说
116.马莲河的传说
117.白马河的传说
118.中路河的传说
119.丹堡河的传说
120.让水河
121.小团鱼河的传说
122.红海的传说
123.双海子的传说
124.仙海湖的传说
125.庙垭池的传说
126.莲花池的传说
127.单池子的传说
128.龙池的传说
129.白日鬼潭的传说
130.玉垒龙潭的传说
131.神鱼潭的传说
132.碧峰沟仙女潭的传说
133.碧口龙潭的传说
134.李公井的传说
135.碧口凉水井的传说
136.九十九眼泉的传说
137.凉水泉的传说
138.化梨泉的传说
139.石门瀑布的传说
140.七眼水的传说
141.望娘滩的传说
142.临江关的传说
143.火烧关的来历
144.五里关轶事
145.柴门关轶事
146.野猪关轶事
147.玉垒关轶事
148.悬马关轶事
149.红军泉
150.文县县名的由来
151.文县县城兴起的传说
152.阴平古城选址的传说
153.羑里城的传说
154.刘太守死守文州城
155.邓艾城的传说
156.姜维城的传说
157.郭淮城的传说
158.文县“所县二城”由来的传说
159.文县所城轶事
161.文县洋汤天池由来的传说
162.狮子包和象嘴石
163.仙女石的传说
164.老母崖的传说
165.六彩带的传说
166.三神泉的传说
167.二郎神壁的传说
168.骑马梁的传说
169.捉鱼沟的故事
170.红叶山的传说





藏金洞的传说


文县天池湖畔,有一座洋汤庙。

站在洋汤庙的山门前举目眺望,就能望见远处有一座亮晶晶、光闪闪的石崖。倘若沿着石崖,往里面行走约三四里,便是石门沟。此地有一石门,石门之内便是洋汤爷的“藏金库”,又称“藏金洞”。

藏金洞的石门上,有一个十分显眼的石孔。毫无疑问,这个石孔便是打开石门的锁眼。有人会问:“藏金洞的石门能打开吗,里面有金银财宝吗?自古以来,有人进去过吗?”欲知答案,且听细细道来。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天,洋汤天池湖畔来了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他可不是一位普通的老人,而是一位武功高强的将军。将军年轻时能征善战,叱咤风云,曾率兵驰骋疆场,所向披靡,立下无数战功。将军年老后,便自动告退。但他却不愿衣锦还乡,也不愿身居闹市,想寻觅一方清静之地安度晚年。他几经辗转,最终来到了文县洋汤天池湖畔,过起了恬然安宁的隐居生活。

将军和当地老百姓一样,信奉洋汤爷,且虔诚至极,隔三差五到洋汤庙烧香焚纸、顶礼膜拜。有一次,将军又来洋汤庙上香,见庙倌不在,便独自走进大殿上香。他上完香正要离去,突然发现大殿的地上有一个金元宝。他心想,不知是庙倌大意,还是哪位香客疏忽,丢失了金元宝。他便拾起地上的金元宝,四处寻找庙倌,并把金元宝交给了庙倌。

过了两天,将军又去庙里上香,不知何故,庙倌依然不在。他上完香离开大殿,正要走出山门,却发现院子草丛中有一块金锭。他也不知是庙倌大意,还是哪位香客疏忽,丢失了金锭。他便拾起草丛中的金锭,四处寻找庙倌,并把金锭交给了庙倌。

如此三番五次,其实都是洋汤爷刻意所为,洋汤爷故意用这种办法试探将军的德行。经过多次试探,洋汤爷认为这位将军是一位不贪财、讲诚信、值得信赖的人。

有一天晚上,这位将军做了一个梦,梦见洋汤爷给他托付了一件大事。洋汤爷告诉他,天池湖以北的深谷里有一个藏金洞,洞里藏有无数金银财宝,特托他代为看管。

将军见洋汤爷这样信任他,便欣然答应。洋汤爷还告诉他,藏金洞的洞口是一道石门,石门上有一个石孔,只有将钥匙插进这个石孔里,才能打开石门。将军问,打开石门的钥匙放在哪里?洋汤爷告诉他,沿藏金洞往前走七七四十九步,有一棵参天大树,钥匙便埋在树底下。

  1. 将军按照汤爷梦中的指点,果真找到了藏金洞,洞口是一道石门,石门上有一个石孔。这个地方十分隐蔽,很难被人发现。将军沿藏金洞往前走了七七四十九步,果真发现一棵参天大树。
  2. 将军用镢头在树下挖掘,挖了三四尺深,真的发现了一把石钥匙。这把石钥匙有一尺来长、五斤多重,像舂杵一样,光光的,什么齿也没有,看起来十分笨重。

将军拿着这把石钥匙来到藏金洞,将石钥匙插进石门的石孔里,真是神奇极了,两扇看似笨重的石门,竟然“咯噔”一声,自动打开了。

将军走进洞里,洞里亮堂得如同白昼,原来是洞里的金银财宝发出的光芒,将石洞映得通亮。洞里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随便一件都价值连城。将军看完了洞里的所有金银财宝,然后走出了洞。只见两扇石门,“咯噔”一声,又自动地关上了。将军取下了插在石孔里的钥匙带在了身上,想起洋汤爷的重托,他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从此以后,将军就贴身带着这把钥匙,一时一刻都不离身。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

有一个贼人不知从哪里得到了藏金洞的奥秘,做梦都在想偷走藏金洞里的金银财宝,可他去了多少次都没有得逞,因他始终无法弄到将军身上的那把石钥匙。这个贼人却贼心不死,苦思冥想弄到石钥匙的办法。

一天,他乔装打扮成一个采药人,来到天池湖畔将军的住所。他装着一副病

恹恹的样子对将军说,自己远道而来,到天池山林采药,不幸病了,想在这里暂时借宿,休养几天。

将军是个好心人,见他说得可怜,便收留了他。这天夜里,这个贼人和将军同睡一床。将军睡觉时,钥匙都挂在身上。睡到半夜,贼人想趁将军睡熟,解下他身上的石钥匙。可是,石钥匙却被将军死死地压在身子下,贼人始终无法得逞。贼人贼心不死,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过了两天,贼人声称他的病已缓好,想请将军喝酒,表示对将军的感谢。将军不知是计,经不住贼人再三劝酒,喝了一杯又一杯,不知不觉喝醉了。见将军被灌醉,贼人从将军身上解下了石钥匙。

贼人来到藏金洞前,他把石钥匙插进石门的孔里,便听见“咯噔”一声,石门真的自动打开了。贼人激动不已,取出石钥匙,迫不及待地钻进藏金洞里盗宝。他走进洞里一看,发现里面果真有很多金银财宝,一一放射着奇光异彩。他眼花缭乱,贪心大起,走上前便拿。他背上背着金银,怀里抱着珠宝,由于拿得太多太重,只能挣死拼命地往外挪动。

正当他要走出洞口时,忽听石洞深处传来“汪汪汪”的狗叫声。原来,这只狗是藏金洞的金狗,上古时便得了仙气,在这时显灵了。

贼人听见狗叫声,顿时惊慌失措。他想着赶快走出洞口,要不然被狗到,不但金银财宝偷不走,还会被狗咬,轻则受伤,重则丧命。正当贼人快要走出洞口时,那只狗扑了上来。

惶恐之间,贼人“噗哧”一下,跌了一个狗吃屎。他急忙丢下金银财宝和石钥匙,跑出了石门。

贼人刚出石门,便听见“咯噔”一声。他回头一看,两扇石门重重地关上了。他赶紧上前看那石门,可是那石门连一点缝儿也没有。他捶胸顿足,后悔没把石钥匙带出来。

再说将军酒醒后,发现石钥匙不见了,知道上了贼人的当,急忙四处寻找贼人,欲追回石钥匙。

然而,贼人早已溜之大吉。

从此以后,藏金洞的那两扇石门再也打不开了。

无数的金银财宝,永世藏在了石洞里。


石门沟的传说


文县洋汤天池的北面,有一条鲜为人知的深沟,被称为“石门沟”。这条与洋汤庙、靖国寺隔池相望,相距约有五六里远。

石门沟里有一座山崖,倚天而立,如刀劈斧削,就像两扇石门一样。传说,石门原本是能打开的,里面藏有无数的金银财宝,但要想打开石门,必须有钥匙。然而,多少年过去了,多少代过去了,谁也没能找到那把能打开这扇石门的钥匙,所以谁也无法打开这道石门,谁也没得过里面的金银财宝。

有一天,一个远道而来的和尚来到洋汤天池湖畔。他惊喜地发现这里是一块清净之地,便打算在这里弘扬佛法。可他弘扬佛法之事八字还没有一撇,又得知天池湖畔的石门沟里藏有金银财宝的信息。他顿时欣喜若狂,决心打开石门,看看里面究竟有些什么,若有金银财宝,正好用来在天池湖畔修建寺院。

和尚想方设法,竟然鬼使神差地找到了打开石门的钥匙。钥匙的形状非同一般,既像一个洗衣服用的棒槌,又像是当地村民用来在石臼里砸盐的砸锤子。

和尚虽然有了开石门的钥匙,却不知怎样才能打开石门。他面对石崖,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也没有发现石崖上有钥匙孔。他伫立石门前,无可奈何,只能“望门兴叹”。

一连三天过去了,和尚也没有打开石门。正当他打算放弃打开石门的念头时,这天晚上神灵给和尚托了一个梦,为他指点迷津:用棒槌一样的石钥匙,把石门狠狠地砸三下,然后大喊三声“石门石门开开”,石门便自动开了。

第二天清晨,和尚按神灵托梦所述,用棒槌一样的石钥匙,把石门狠狠地砸了三下,然后大喊了三声“石门石门开开”。

果真,和尚的喊声刚落,他面前的石门“哗”地一下打开了。和尚高兴不已,迫不及待走进了石门。

他进了石门以后,发现里面别有洞天:有几个老汉、老婆子正在推腰磨,磨的“玉米珍珍”(玉米小颗粒),颜色黄澄澄,金灿灿,亮闪闪,耀人眼睛。还有人告诉他,从这里往北行,能通往阶州(今武都)。

石门里面的人很多,有几个人把和尚往外面推搡。推搡了半天,和尚死活不想出来,那几个人便强行往外推和尚。

正在争执时,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子,从腰磨上捧了两捧黄澄澄的“玉米珍珍”,笑盈盈地朝和尚走来。她把金灿灿的“玉米珍珍”放在和尚的手心里,让他快快离去。

和尚带着两捧“玉米珍珍”,从石门里急急忙忙地走了出来。他走出石门时,将那个既像棒槌、又像砸锤子一样的钥匙,忘在了石门里面。他刚刚走出石门,石门又沉重地关上了。

和尚走出石门以后,惊喜地发现,白发老婆子捧给他的“玉米珍珍”,全都变成了金粒,顿时惊喜不已。和尚因此发了大财,在天池湖畔修建了一座寺院。因为没有了开石门的钥匙,从此以后,天池边上石门沟里的石门,就再也没有打开过。

(艾元荣讲述  刘启舒采录  采录时间2013年7月  采录地点文县天池镇艾家湾村)



• 未完,待续 •




征     稿


        《文县民间故事》丛书,将由国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征稿仍在继续。投稿可发编者刘启舒微信,加其微信即手机号139  9399  5811即可发送稿件。将为投稿者赠送《文县民间故事》全套七卷留念。



   


刘启舒:祖籍河南扶沟县,岀生地西安市,毕业于甘肃文县第一中学(老三届)。退休前曾供职文县县委宣传部。当过营业员、教师、记者,撰写《梦萦藏乡》《文县漫记丛书》《大熊猫童话丛书》《阿尼嘎萨》《白马英雄史诗》《文县民间故事丛书》《文县山歌》等书藉30余本。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文县传媒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文县传媒
发布文县消息、传播文县声音、讲述文县故事、展示文县风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