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洋汤天池由来的传说(一)
文县洋汤天池,坐落在天池镇境内的海拔1600多米的天魏山上,距离县城80多公里,又称“天魏湫”,与新疆天池、长白山天池、青海孟达天池齐名,是我国“四大天池”之一。文县天池有九湾一百零八个小曲,状如葫芦的一湖碧水,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万山丛中,为陇原著名的风光旅游胜地。
文县天池的形成,在当地民间有不少神奇的传说,其中有一个传说是这样讲述的:
相传古时候,洋汤河流域是洋汤神的领地,地域十分广袤。这里的地方有多大呢?天上的雄鹰都要飞三个时辰才能飞遍,地上的马儿要跑一天一夜才能跑遍。要是细数一下,一共有三百三十三个村寨,三百三十三座岭峦,三百三十三座森林,还有一百多个坝子,一百多条溪流,一百多座草山。
这里不仅地域广袤,而且物产丰盛:一座座茂密的大森林里有各种树木,还有数不清的飞禽走兽,采挖不尽的草药;一座座肥美的草山上,有比星星还要多的肥壮牛羊;一条条清澈的溪流里,鱼儿穿梭,野鸭戏水;一片片望不尽的良田沃野,麦苗青青,谷穗金黄,年年岁岁五谷丰登。
距离这里不远处,还有一座远近闻名的金子山,数十里外都能看见金光闪闪。当地传说,每当夕阳西下时,金子山上祥云飘落,气象万千,金牛、金马、金羊、金鹿,在山巅上来回奔跑,时隐时现。
这里的天魏山上,有一眼神泉,清冽甘醇,冬暖夏凉,常饮能强身健体。更为神奇的是,无论天再干旱,泉水也不枯不竭;无论暴雨下多久,泉水也不溢。这里的百姓民风淳朴,热情憨厚,勤劳智慧。男女老少都会弹琵琶,还会吼唱动听的洋汤号子。乡民们过着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日子。
传说,统管这块领地的洋汤神,是一位爱民如子的好神,日日夜夜为这里百姓的衣食住行操劳尽力,对百姓的疾苦关怀备至。
哪里的庄稼干旱了,洋汤神便及时呼风唤雨,普降甘霖,解除旱情,他还带领乡民修渠筑堰浇灌庄稼。
哪里的村子和庄稼被洪水淹没了,洋汤神便施展法术,惩治那些兴风作浪的水怪,同时还带领乡民根治水患,用石头筑起护地护村的一座座大坝。
哪里的百姓遭受深山里野兽危害了,洋汤神便拔下身上汗毛,化作支支利箭,将那些可恶的野兽射死杀绝。
洋汤河流域俨然成了一方富庶之地、世外桃源。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洋溢着和谐吉祥,每一户农家都充满幸福安康,每一个村寨都洒满了欢声笑语。洋汤神造福百姓,众百姓对洋汤神衷心爱戴,都称赞他是一个爱民之神、吉祥之神、有功之神。在洋汤河流域,洋汤神在百姓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威望。
有一天,天上的二郎神无所事事,下凡巡游,游来游去竟然游到了洋汤河流域。这里宽广的地域,秀丽的风光,丰腴的物产,使二郎神垂涎三尺。他一打听,这里是洋汤神的领地,便不禁妒火中烧,愤愤不平:“哼!洋汤神有多大的功劳呢?竟敢霸占这样好的地方!”
二郎神仗着是玉皇大帝的外甥,以天神自居,自以为神力无边,有恃无恐,对洋汤神管辖的领地虎视眈眈,妄图凭借权势和神功,将这一片富庶之地掠为己有。一日,他趁洋汤神出外巡游之机,对洋汤河的百姓发号施令,施展淫威,强迫百姓为他进贡,送来金银财宝和牛羊骡马。
洋汤河的百姓爱憎分明,对贪得无厌的二郎神恨之入骨。三天过去了,没有一个老百姓为他进贡。
二郎神还抓来一些百姓,强迫他们到金子山上去抓获金牛金马,也遭到断然拒绝。二郎神气急败坏,肆无忌惮地残害众百姓,捆绑吊打,为所欲为。一时间,原本祥和安宁的洋汤河流域沦为人间地狱。
洋汤神出外巡游回到洋汤河,得知二郎神入侵自己的领地,并对老百姓肆意残害,顿时怒不可遏,遂与二郎神在天魏山上打斗起来。
洋汤神使一根丈八长矛,二郎神使一把三尖两刃刀,又称“二郎刀”。洋汤神的长矛舞得如银蛇狂舞,令人眼花缭乱;二郎神的二郎刀耍得似闪电裂空,水泼不进。双方鏖战了一天一夜,只杀得天昏地暗,不分胜负;双方鏖战了三天三夜,只杀得飞沙走石,难分胜负;双方鏖战了七天七夜,只杀得日月无光,仍不分胜负。
不可一世的二郎神,原以为洋汤神不过是一位区区地方尊神,却万万没有料到洋汤神会有如此高超的武艺,他尽管使出浑身解数,也不能取胜。他料想,继续跟洋汤神打斗下去,也难以取胜。但他自恃有七十三变之功,妄图凭借自己的变术一举战胜洋汤神。
于是,二郎神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头雄狮,张开血盆大口,恶狠狠地朝洋汤神扑来。洋汤神迅速拔下一根汗毛,轻轻地吹了一口气,将其变成了一把利剑。他手起剑落,将狮子拦腰劈成两段。
狮子的尾巴变成了一只蜈蚣,妄图用毒液袭击洋汤神。洋汤神变成了一只雄鸡,去啄蜈蚣。眼看蜈蚣就要被雄鸡啄食,狡猾的蜈蚣又变成了一只野兔。洋汤神又变成了一只苍鹰,从天空俯冲下来,向野兔扑去。野兔急了,急忙变成一条鱼,跳进了河里。眨眼间,那苍鹰又变成了一只鱼鹰,一头扎进了河里,寻找那条鱼。那条鱼被鱼鹰穷追不舍,自知凶多吉少,便跃出了水面,现出了二郎神的原形。
七十三变的二郎神,自以为是天神中变化最多的神,却万万没有想到洋汤神也有千变万化的本领。二郎神变来变去,不但无法制胜洋汤神,反而处于下风。于是,他改变了与洋汤神搏斗的策略。
二郎神遂倚天而立,挥舞二郎刀,削岭填壑,聚水为湖,妄图截断下游的水源,困死洋汤神的百姓。眼看着湖水不断上涨,即将翻坝,殃及下游的百姓。
洋汤神爱民如子,怒不可遏,奋臂朝湖坝猛戳了一把,五个指头捅开了五个水口。湖水通过五个洞口流下山去,挫败了二郎神的毒计,留下了五指洞的遗迹。二郎神妄图霸占洋汤河领地的企图终究没有得逞,只好气咻咻地离去了。
从此,天魏山上形成了状如葫芦的一湖碧水,有九湾一百零八个小曲,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方圆40里。因为这里是洋汤神的领地,所以当地百姓把这湖碧水称为“洋汤天池”,把天魏山下的那个村寨称为“洋汤寨”,把从大山里流淌出来的那条河流称为“洋汤河”。
(赵明贤、赵秉祥、齐明亮、李武德等讲述 刘启舒采录 采录时间2013年8月 采录地点文县天池镇洋汤寨村、良村)
文县洋汤天池由来的传说(二)
对于文县洋汤天池的由来,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登唐进士、广昭节度使蹇雷宝为避安史之乱,弃官隐居天魏山,修身净心、参禅悟道。天魏山虽边远偏僻,但再边远偏僻的地方也有山民居住。蹇雷宝体恤百姓,视天魏山的山民为父母兄妹,经常与他们促膝交谈,拉家常、摆古今,谈天说地。
有一天,蹇雷宝又与当地山民拉开了家常,说起了天文地理。他对大家说:“我们居住的天魏山,这一带有火山,迟早都要喷发。要是发生火山喷发、引发地震,就会山崩地裂,百姓就要遭受灾害。”
乡亲们不懂啥叫火山,便问火山是怎么一回事。蹇雷宝解释说:“火山和地震有关联。地震是地心岩石的运动,火山是岩浆的喷发,都是由大地运动形成的。”
大家一听,都感到十分惊慌,说:“哪咋办呢?你想个啥办法预防一下。实在不行,我们就从这里迁走。”
蹇雷宝说:“预防不容易,迁走更不容易。又不知火山的爆发点在哪里,天意难测啊!到时候,这地方不发生,反而迁去的地方又发生了呢?依我看,还是不搬迁为好。”
乡亲们说:“不搬迁,那火山要是喷发了咋办呢?”
蹇雷宝说:“大家不要发愁,我想办法弄些水来,以水克火,便能防止火山岩浆的喷发。”
于是,蹇雷宝不辞辛苦,四处去取水,取了水就放在天魏山上。他打算聚水成湖,以水克火,镇住火山喷发。他首先来到四川南坪县(今九寨沟县)境内黑河上游的海池坝,把海池坝的水包了起来。他取走水后,这里就便成了干海子。他在返回的路上,路过五花山时,一不小心遗漏了一点水,那点水便化为了五花山的五花池。然后,他把剩余的水放在天魏山上。
接着,蹇雷宝又来到文县境内中寨大海沟。那时,大海沟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汪洋大海。蹇雷宝把海水包了起来,返回的路上,路过黄林沟的将台沟天池梁时,一不小心遗漏了一点水。至今天池梁山顶上还有一坑水,有了这坑水后才称作天池梁。蹇雷宝把包里剩余的水,放在了天魏山上。
接着,蹇雷宝又来到黄林沟。他把黄林沟池坝的水,还有苜蓿坪大池沟的水,全都包了起来,放在了天魏山上。
蹇雷宝估计,取的这些水用于溢池,水量还是不够。于是,他又来到毗邻的武都蒲池取水。他包了一包水,返回路过纳寨后面的那座木峁山时,一不小心又遗漏了一点水。木峁山顶上因此有了一个小池,面积有七八亩。纳寨的小溪流就是从小池中渗漏出来的。蹇雷宝把剩余的水,放在了天魏山。
有了这些水后,蹇雷宝决定聚水成湖。那时,天魏山的山脚下是一片峡谷,有一个个坝子,村民们都居住在坝子里。他事先挨家逐户地告诉山民,这里要聚水成湖了,让大家从坝里搬迁到山上。
蹇雷宝借来了二郎神的赶山鞭。他挥动赶山鞭,将山石赶至天魏山南面峡谷的沟口处,垒起了一道数十丈长的山梁。
接着,他把取来的水源全部放进了峡谷里,眼看着水慢慢地溢起来了,聚起了一个浩瀚的湖泊。湖泊里的水不断上涨,就要翻过山梁了。湖水翻坝,就会淹没山下的村寨和庄稼。蹇雷宝急了,他挥舞手中的长矛,插向沟口的那一道山梁,先后捅开了5个水洞,被称为“五指洞”。湖泊里的水,从五指洞里缓缓地流淌了出来。从此以后,人们便把这个湖泊称为“天池”。
宋朝皇帝敕封蹇雷宝为“洋汤大海平波敏泽龙王”后,人们又称这个天池为“洋汤天池”。洋汤天池风光如画,历朝历代都有文人墨客涉足天池观光览胜,还写下了大量的诗篇。
(张伯林等讲述 刘启舒采录 采录时间2013年7月 采录地点文县天池镇)
文县洋汤天池由来的传说(三)
洋汤天池的由来,在文县白马河流域流传着另外一个传说。铁楼乡魏家嘴村年过七旬的张桂成老人是这样讲述的——
传说,洋汤爷来自四川广元一带,小时候是一个秃子娃。洋汤爷从小就很有学问。有一年,踌躇满志的洋汤爷上京去赶考,住在京城的一家客栈里。
洋汤爷能掐会算,未卜先知。他算出了第二天会有一群外夷人来破京城,还带着用纸包着的黑老鸹(乌鸦)。如果外夷人把黑老鸹放出来,京城的上空便会形成黑压压的一片,把整个城都罩住……
洋汤爷心想,外夷人如果来破京城,凶多吉少,京城必须有防备,做到有备无患。于是,洋汤爷想方设法来到了皇宫的金銮宝殿上。他对皇上说道:“皇上,明天外夷人要来破你的京城,你不必用枪打,我来给你显神通。”
谁知,皇上听了,不屑一顾地说:“你一个乳臭未干的秃子娃,能有啥神通?如果外夷人真的要来破京城,我便吩咐士兵用枪来对付。”
洋汤爷对皇上说:“皇上,使不得。倘若用枪打,枪一响,火药一燃,便会把整个京城都烧掉。”
任凭洋汤爷怎样述说,皇上最终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第二天,一群外夷人果真前来攻打京城,放出了纸包里的黑老鸹,顿时,
京城上空黑压压的一片。皇上立即命令士兵,用枪打黑老鸹。
趁士兵的枪还没有响,洋汤爷赶紧施展法术。顿时,天上雷鸣电闪,暴雨倾盆,一包包黑火药从天上掉下来了。
皇上又惊又喜。他心想,要不是眼前的这个秃子娃施展法术,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黑火药一燃烧,便会烧毁整个京城。这真是,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可千万别小看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秃子娃,他还真是个大神。于是,皇上便封洋汤爷为“盖国佛摩大帝”。
洋汤爷见自己被皇上封为了神,也用不着再赶考了,便向皇上辞行,并顺便问道:“皇上,我是文走,还是武走?”
皇上嫌洋汤爷这些问话全都是多余的,便不耐烦地回答说:“看你文走,还是武走,切勿啰哩啰唆。”
洋汤爷见皇上这样傲慢,心中产生了一些怨恨,便说道:“皇上,既然是这样,那我就只好武走了。”
洋汤爷说完,走出了皇宫。谁知,他刚刚走出皇宫,天空中突然打了几个暗雷(闷雷)。随着一阵阵暗雷,包括金銮宝殿在内,京城里所有的房屋都剧烈地抖动了起来,摇摇欲坠,眼看就要轰隆隆地倒塌。
皇上见状,惊恐万分,急忙派人将洋汤爷追了回来,并对他吩咐道:“你还是文武一起走。”
于是,洋汤爷离开京城后,按皇上的嘱咐,四处巡河(巡察)。一路之上,他一边走,一边修行练道,功力也越来越强。
洋汤爷走来走去,也不知走了多少天,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文县洋汤河流域。有一天,他走进了一个名叫秋家坝的地方。这时,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洋汤爷想寻找一个歇脚的地方。可是村子里的人家,这家也嫌弃他是一个秃子娃,那家也嫌弃他是一个秃子娃,竟然没有一户人家愿意收留他。
洋汤爷无奈之下,只好走出村子,另寻住宿的地方。他看见不远处有一座磨房,便朝磨房走去。
看磨房的是一对老夫妻,当地村民称他们为“秋家爷”“秋家婆”。洋汤爷走进了磨房,对两位老人彬彬有礼地说道:“秋家爷、秋家婆,我在你们的磨房里歇一晚上,请问行不行?”
秋家爷和秋家婆心地善良,不仅满口答应他留宿,还做好饭请他吃。
临睡觉前,洋汤爷又对两位老人说:“秋家爷、秋家婆,你们晚上可别害怕。”
秋家爷和秋家婆听了,心里有些纳闷,说道:“你一个娃娃家,你睡你的觉,我们害怕啥呢?”
谁知,就在这天半夜里,雷鸣电闪。秋家爷、秋家婆的磨也不转了。两位老人急忙跑出去一看,只见磨轮上面盘着一条潲桶(大木桶)一样粗的龙。秋家爷和秋家婆,顿时便被吓死了。
紧接着,山洪暴发,铺天盖地,把秋家坝整个村庄全冲了。秋家爷、秋家婆的磨房也被山洪冲了,只剩下了一个烂架子。
磨房旁边的山谷中,形成了一个大池,这个池后来便被人们称为“洋汤天池”。
(张桂成讲述 刘启舒采录 采录时间2020年6月 采录地点文县铁楼藏乡景家坝村)
文县洋汤天池由来的传说(四)
话说唐朝末年,有一个在朝廷为官,名叫唐傲的状元郎,他因不满朝廷暴政而蓄意谋反,不料东窗事发,反遭朝廷追杀。幸运的是,他躲过了一劫,并想方设法逃出了京城。经过辗转奔波,历尽千辛万苦,他最终来到文州(今文县),在大山里隐居了起来。
唐傲的祖辈都是先生(医生),他本人也精通医术。他发现文州由于边远偏僻,缺医少药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不少人因患疾病得不到医治而死亡。他便决定悬壶济世,操起祖业。他上山采集中草药,走乡串村,四处行医,并靠此度日。
有一天,唐傲走村串寨行医,不知不觉来到了白龙江畔中庙乡(今中庙镇)的强坝村,见村里人正在发丧,一对老年夫妇哭得死去活来。他一打听,得知死者是一位少女,刚刚二八芳龄,突然暴病而亡。号啕大哭的两个老年夫妇,正是死者的父母。
唐傲觉得少女死得蹊跷,便当街截丧,定要开棺看看。发丧人见他执意这般,且又是一片诚意,只好开棺。棺一打开,唐傲仔细一看,确定棺材里的人还没有死定。众目睽睽之下,他一阵摆治后,硬是把少女从棺材里救活了。
老年夫妇就这么一个女儿,见死去的女儿又被救活了,真是喜从天降,对唐傲感恩不尽不说,还非要把女儿嫁给他。
两位老人再三地说道:“先生,你是我女儿的救命恩人。既然你救了我们的女儿,我们就让女儿给你脚下为妻,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两位老人情真意切,令唐傲十分感动。他孤身一人,也需要妻室,但一想到自己四处行医,再加上囊中羞涩,只好断了成家的念头。于是,他向两位老人婉拒道:“老人家,感谢你们的一番好意。但我是一个行脚人,又身无分文,实在难成家业。”
老夫妇说:“先生,你救了我们女儿一命,我们宁可分文彩礼不要,把女儿送给你,在你脚下为妻。”
经老夫妇这样一说,唐傲无话可说了,同意娶女子为妻,并再三谢过老夫妇。唐傲成家后,依然四处行医,还带出了不少徒弟。
没过多少年,唐朝灭亡,宋朝建立。驻兵四川广元的总督,打听到前朝状元郎唐傲在这一带。求贤若渴的他四处寻访,没过多久便在文州境内寻访到了唐傲,封其为马前先行官。
当时文州不少地方为氐羌人所居,氐羌人时不时举事造反。总督奉命平叛,唐傲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唐傲由于四处行医的缘故,在文州境内的两江八河、村村寨寨,左出右入,右出左入,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山川河流了如指掌。对于何处可以安兵扎营,何处可以行军打仗,他常给总督出谋划策,协助其平息氐羌人叛乱。
有一次,唐傲率兵追杀一支氐羌人,一直追杀到龙巴河流域梨坪乡(今梨坪镇)玉皇坪对面的一座山上。氐羌王见官兵穷追不舍,便率番兵拼死抵抗,但终究不是官兵对手,眼看手下士兵一个个阵亡,只剩下他独自一人。
唐傲见还剩氐羌王一人,便单人单骑追杀过去,结果中了氐羌王的毒弩,倒地身亡。唐傲死了后,原地安葬,后来人们便把那座山叫做庙山。总督平叛凯旋,回京城向皇上禀报了唐傲的死讯,并按皇上的吩咐,用金子把唐傲的尸身做成金身。皇上鉴于唐傲悬壶济世和平叛的功绩,敕封他为洋汤神,俗称“洋汤爷”。
俗话说,一方神仙,护佑一方百姓。洋汤爷准备溢一个池,造福百姓,并把溢池的地点选择在梨坪乡玉皇坪附近的一座山上。洋汤爷的足迹踏遍山山岭岭,四处奔波采水,采来水后,送往溢池的山上,然后倒进池子里。洋汤爷还让他认的一位干妹子用裙子把水盖住,并让她日夜守在池边,把水看守住。
就这样,洋汤爷每天四处采水,采了一处又一处。他的妹子昼夜守在池边,看守池子。洋汤爷只要采够100眼水,便能把水庙山的池子溢满。眼看已采了九十九眼水,还剩最后一眼水了。只要再采一眼水,池子里的水便溢满了。
就在大功即将告成之际,却节外生枝。这一天,洋汤爷又去采水,他的妹子在池边看守水。这时,二郎神骑着马过来了,耀武扬威地径直来到池边。他自恃是天神,大大咧咧的口气十分傲慢,对洋汤爷的妹子说:“你是哪家的女子?还不赶快闪开,我的马渴了,要饮水!”
谁知,洋汤爷的妹子却不买二郎神的账,对他说:“池子里的水还没有采够哩,采够了才能让你的马喝。”
二郎神没有想到对方竟敢顶撞他,气急败坏地说:“我问你,你啥时才能把水采够呢?等你把水采够了,我的马也许已渴死了!”
洋汤爷的妹子回敬说:“你的马渴死不渴死,与我有啥相干呢?反正,池子里的水还没有采够,就不让你的马喝!”
二郎神仍不罢休,胡搅蛮缠地说:“你不让我的马饮水,我看一下你的池子,这总该行吧?”
没想到,洋汤爷的妹子却毫不让步,说:“不行!看也不让你看!”
二郎神不甘罢休,用命令的口气对洋汤爷的妹子说:“你揭一点缝隙,我看一下!”
洋汤爷的妹子见实在犟不过,便把盖池子的裙子揭起来了一点缝。
谁知,二郎神冷不防地张弓搭箭,一箭射出,竟然把池子射漏了。池子里的水不断渗漏,越来越少。眨眼工夫,眼看快要溢满的一池水就要漏完了。
洋汤爷的妹子见眼看要溢成的池子功亏一篑,非常痛心。她心中自责,正是由于自己的过失,没有看守好池子,才造成这样严重的后果。她感到没有脸面再见自己的哥哥了,便把剩余的一点水用衣襟包了起来,疾步往西南方向走去,打算用这点水溢一个小池。
她一路疾走,衣襟包的水一路上不断地漏。走到水豁沟,眼看衣襟里的水快漏完了,她便把水倒在了水豁沟的梁上,形成了一个小池。那个池,后来便叫“水庙池”,那座山便叫“水庙山”。
洋汤爷见在梨坪溢池没有成功,虽然心里感到十分遗憾,但他却没有灰心,决定另选地方重新溢池。选来选去,他把溢池的地方选在了屯寨乡(今天池镇)月巴寨背后的一座山梁的下面。传说洋汤爷共有9个弟兄,他把九弟兄召集齐后,才开始在山梁上溢池。
当时,那里是一条深沟峡谷,深沟里住着一对老年夫妇,人称秋家爷、秋家婆。沟里还有一座磨房,老年夫妇无儿无女,靠经营磨房为生。
洋汤爷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开始在那里溢池。他和9个弟兄把水采来后,又把秋家爷、秋家婆背到秋家坟上。在那里祭祀了以后,他们把采来的水倒在了深谷之中。池子随之溢起来了,形成了一个九曲十八弯、方圆40里的浩瀚湖泊。碧湖被四周群山翠岭环抱,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成为一大胜景。当地百姓为了感恩洋汤爷,便把这个池子称为“洋汤天池”。
(李若时等讲述 刘启舒采录 采录时间2013年6月 采录地点文县梨坪镇玉坪村)
• 未完,待续 •
征 稿
《文县民间故事》丛书,将由国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征稿仍在继续。投稿可发编者刘启舒微信,加其微信即手机号139 9399 5811即可发送稿件。将为投稿者赠送《文县民间故事》全套七卷留念。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文县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