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亏损近3亿,咪咕善跑下架:运动app看似热闹,实则困顿

体娱   2024-08-28 08:02   云南  

831日,咪咕善跑app将正式下架。

早在今年5月,咪咕善跑就宣告将在8月31日停止运营。

消息一出,瞬间引发了大家对跑步app生存态势的关注,一时间,唱衰跑步app的声音此起彼伏。

咪咕善跑app背后的母公司中国移动宣称,这一决定属于战略安排,并非是要放弃体育市场,而是将体育板块的重心转向咪咕视频。

中国移动的战略是放弃跑步app及相关版权赛事的运作,转而推行“逐马计划”,专注于不同领域的体育赛事运营。

随后,巴黎奥运会期间,咪咕视频凭借奥运热潮,实现了用户量的飞跃式增长。

这证实了中国移动所谓“战略安排”所言非虚,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国内跑步app市场“看似热闹,实则困顿”的现状。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强烈刺激了中国体育市场的发展,之后的冬奥会、亚运会等大型赛事不断做功,加之“健康中国”等理念的不断推行,让我国运动人群的数量越来越庞大。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37.2%。‌其中,超过60%的人,其运动方式为跑步。

按照2023年我国14.1亿人口来计算,跑步人群超过3.147亿人。其市场规模之大可见一斑。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市场,跑步移动软件行业应运而生。十几年来,跑步app的技术革新经历了从芯片、到GPS、再到穿戴设备的历程。

最早的跑步软件使用的是芯片记录技术:通过在跑鞋内安装芯片,来感知跑者的运动状态,并记录相关数据。

Nike+就是起步于芯片记录时代。

Nike+芯片安装在耐克跑鞋的鞋底凹槽中,通过与手机上的Nike +应用程序连接,用户可以实时查看自己的跑步数据。

2008年8月31日,超过75万人参加了当时全球最大规模跑步活动——10公里“Nike+赛跑全人类”。

穿着Nike+跑鞋的参赛者可以使用Nike+的功能实现异地参赛。这场赛事,参赛者累计上传的跑步总距离超过643万公里。

Nike+是Nike数字化转型的里程碑,而这场大型活动也被视为全面迎接数字化时代的第一项大型公共体育赛事。

但很快,如今看来略显原始的芯片记录方式就被GPS技术所取代。

2010年后,4G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移动app行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很多跑步app都诞生于这个阶段:

2012年,咕咚app上线;2014年,悦跑圈上线;2015年2月,keep上线;2015年10,咪咕善跑上线……

这些app使用的是GPS技术:利用卫星定位来确定跑者的位置信息,从而进行数据计算。

这大大降低了跑步软件的使用门槛,让跑步app得到快速普及。

时至今日,运动穿戴设备市场飞速发展,其中,最被跑者广泛接受的就是运动手表。
运动手表内置GPS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等。
其提供的数据更丰富也更准确,且除了基本的跑步里程、路线外,还可以实时提供心率监测等数据,以便跑者可以随时做出状态调整。

更高的准确度,以及“软件+硬件”的深度绑定,让运动手表风头无二。

根据贝哲斯咨询提供的数据,2023年,全球跑步手表市场规模达到812.7亿元人民币,这其中,中国市场规模达到275.42亿元,占全球市场的33.9%。

在经济不振的大背景下,“跑步市场”作为垂直细分领域能保持持续增长,吸引了众多关注和资本。

一时间,跑步app市场陷入了红海,行业背后的资本不断加码,你争我抢。

花样百出的跑步app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但产品功能趋同、数据安全隐忧、用户体验下降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尽管官方数据公布,我国有超过3亿跑者,但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公开的数据:2023年我国参加马拉松赛事的总人次为605.19万。

和3亿的基数相比,真正参加赛事的跑者数量仍然较少。

这也就意味着,绝大部分跑者其实是以健康跑为目的的大众跑者。

大众跑者对跑步app的功能需求基本停留在跑步线路和里程的记录。

而这个功能,市面上的所有跑步app都可以实现。
缺乏实质性差异和创新特质,导致行业内出现同质化现象,这使得大部分app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同时也加大了竞争的强度。

各大跑步app为了突破产品功能趋同的困境,打造出独属于自己的差异化,开始在运营手段上做文章。

Keep定位于综合类运动app,这一定位让它不仅是单纯的跑步软件,更是具有更广泛受众的健身软件。

Keep投入了大量资源用来做健身内容的开发,同时从硬件到软件力求构建完整的跑步生态体系,甚至延伸到线下的城市体验空间。

这一系列操作,让keep在众多健身运动app中异军突起。

目前,keep官方数据显示,其注册用户数已突破3亿。2024年上半年六个月内,其月平均月活跃用户达2966万。
悦跑圈则专注于跑步这一件事,集合了跑者所需要的所有核心功能。

清晰的细分受众定位让悦跑圈吸引了大量专注跑步的运动爱好者。

同时,在运营方面,悦跑圈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跑者之间的社交需求方面,尤其是跑步社群的搭建。

用户可以在悦跑圈创建或加入各种跑团。很多如今在线下规模庞大的跑团都是从悦跑圈起家的。

拥有超过8000人规模的云南悦跑团,目前是云南规模的最大跑团组织,其最早就是通过悦跑圈建立了社群。

截至2022年,悦跑圈注册用户规模已超过1.3亿。而在悦跑圈注册的跑团数量超过了2.9万个。
咪咕善跑的起步则主要依靠线下赛事。

为了在用户层面获得突破,成立伊始,咪咕善跑就频繁举办了多场马拉松赛和越野赛,从而吸引了大量用户。

然而,好景不长,2019年-2022年的不可抗力给咪咕善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由于赛事停滞以及线下聚集的减少,咪咕善跑的用户活跃度开始下降。

2022年之后,通过运动保持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但马拉松赛事也如雨后春笋般复苏。

根据《2023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数据:2023年全国举办路跑赛事699场。

这些赛事的举办,让跑者有了更多选择,也让品牌举办的赛事不再如之前那般抢手。

加之市场饱和的原因,导致单纯依靠举办赛事的运营手段来拓展新用户,显然已经不再奏效。

尽管各大app的运营手段各不相同,但是其面临的行业困局却是一样的。

用户体验下降、数据安全隐忧等成为运动app共同的问题。


自跑步app出现伊始,用户数据泄露问题就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一样如影随形。

一方面,用户可以分享自己的跑步轨迹,这些轨迹包含了自己的单位信息甚至家庭住址信息。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各大app都提供了分享时可以隐藏起终点的功能。
但另一方面,从软件运营商层面的数据安全问题,却始终难以彻底解决。
2018年,某跑步app被曝出存在数据泄露问题,用户的跑步轨迹、个人信息等数据被泄露,导致用户的隐私受到威胁。

另一家跑步app则因为数据等被黑客获取,可能被用于不法目的,导致用户数据安全成隐忧。

相关部门在对app的信息采集进行监察时,各大跑步app都曾上榜,被要求整改。

最常见的问题是:违反必要原则和《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

诚然,以上问题尚处于隐忧阶段,尚未引发大的数据安全问题。

但我们可以从一款国外运动软件的数据泄露事件,窥见数据安全问题到底有多重要。

用户基数过亿的健身软件Strava存在数据安全隐患,是特别典型的例子。

2018年,Strava推出热图功能,通过匿名汇总用户活动区域,为用户提供了寻找热门运动场地和路线的便利。

有研究团队运用图像分析技术,识别出街道旁的活动起始和终止区域,进而关联到特定住宅与用户的运动轨迹。

再通过几项比对技术,成功将用户的高频活动点与用户的家庭住址关联了起来。

对跑步app的用户来说,其信息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最为看重的一点,便是运动轨迹中暗含了用户的家庭住址、工作地址。

一旦该信息泄露,就难免让用户感到恐慌。

更为严重的是,有的app甚至暴露了重要的军事地点。

2018年,美国的一款健身应用程序,就无意间曝光了全球范围内的一些敏感军事设施。

有人通过这款软件中的用户跑步路线,发现了被派往阿富汗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的跑步路线。

还有人发现了中情局在索马里的基地;更有人成功定位了一处位于也门的“爱国者”导弹阵地。

这件事引起了美国军方高度重视。

除了数据安全隐忧之外,用户体验下降也是很多跑步app面对的困境。这其中,广告太多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咕咚作为较早上线的app,提供了包括骑行、健身在内的多种运动模式,定位于吸引更广泛的多元运动用户。

这一定位使得咕咚不仅在跑步群体中受欢迎,也能触及到其他运动爱好者。

本来,咕咚已经累积了大量的用户,但是出于变现需求,开始频繁弹出广告。
这些广告包括了开屏广告、弹窗广告等等,更让用户难以接受的是,这些广告的关闭按钮设置不明显或位置不合理,导致用户极易误触,从而被迫进入广告页面。

很多咕咚多年的老用户甚至也因为这一点,而不得不卸载咕咚,另寻其他app。
用户对咕咚的广告投诉还包括其广告存在虚假宣传、内容审核不严等问题,咕咚也曾因售卖商品问题被约谈。

咕咚面临的境况,也从反映出了目前运动app变现难的商业化困局。


对大部分跑步app来说,广告仍然是其主要变现方式。
但广告的增多直接导致用户体验下降,进而导致用户流失。

各大app开始探索其他盈利方式,包括:内容付费、电商变现、举办线上跑步比赛、资本运作等。
Keep在深耕内容方面始终领先,为会员提供包括有氧运动、跳绳、瑜伽、冥想、力量训练等丰富多样的课程。

目前,其提供的内容已经从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1873节,上升到了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4225节,在线的官方课程总数已经超过了5000节。

这些内容为keep转化付费会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根据最新的数据,2023年keep营收结构变化显著,其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业务,以46.6%的占比超越自有品牌产品业务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财报显示,2023年Keep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业务收入9.96亿元,同比增长11.4%。

但是,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深化发展,目前网络健身kol和up主提供的健身内容也非常丰富,这难免会对付费内容形成冲击。

前两年,刘畊宏的爆火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特殊时期,刘畊宏通过健身直播,带着大家跳操,一个月暴涨6000万粉丝,一跃成为居家健身时代的大赢家。

对用户来说,尤其是健身小白,如果有比较适合自己的免费内容,那么在运动app中为内容付费就失去了动力。
举办线上赛、售卖运动装备是app变现的另一个渠道。

线上跑步比赛多如牛毛,各大app都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线上赛活动,继而通过售卖奖牌和装备实现变现。

有些线上赛已经开始和各大领域的ip进行合作,形成了ip特色,也获得了粉丝的支持。

例如在小红书上,围绕“keep奖牌”的话题浏览量已达到3.1亿次。
虚拟赛事弱化了比赛的严肃和竞争,设计精巧的奖牌对于年轻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但在跑步社群调研中,很多跑圈kol表示:喜欢参加线上赛的人都是新手。

跑圈“老司机”对线上赛并不感冒。

但尽管整个运动app行业仍然面临着变现难的困境,却也时有好消息传出,为行业带来希望。

根据keep公开的2023年度财报显示:2023年keep营收为21.38亿元。

其财务状况开始有了好转:Keep的经调整净亏损从2022年的6.67亿元下降到2023年的2.95亿元,经调整净亏损率从30.2%收窄至13.8%。

方正证券研报显示,判断Keep的盈利弹性会在经济复苏期释放,并预测keep将在2025年实现盈利。

尽管仍然是亏损状态,但是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keep仍然为行业带来了可以窥见的一些曙光。

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中国线上健身行业规模2023年已达到5272亿元,并将以23.1%的年化复合增长率,预计在2027年时,市场规模将达到1.29万亿元。
持续增长的市场规模必将为行业带来生机和希望。

而同时,AI技术的发展,也为运动app的技术突破带来了新的可能。

Keep的联合创始人彭唯表示:“当前,Keep在线有5000节官方运动课程,其中15%为AIGC生产。今年我们将会投入AI资源,提升这一比例。”



 点击下方卡片 
 立刻关注[我爱马拉松] 
↓↓↓


我爱马拉松iLoveMarathon
马拉松文化全原创内容平台:赛事热点、跑马文化、精英人物、专业干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