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看懂马拉松跑鞋技术演变,学会选鞋,提速事半功倍,突破配速瓶颈!

体娱   2024-08-14 08:01   云南  

跑鞋之于跑者,就像武器之于士兵。

从马拉松诞生之日起,跑鞋就成了跑马必不可少的“武器装备”。

诚如武器从冷兵器到核武器的发展过程一样,跑鞋也是经历了不断的探索、发展和演变,才有了今天我们看的“超临界+碳板+超轻重量”的样子。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穿越时空,走进马拉松跑鞋的历史!


公元前490年的“希波战争”中,士兵菲迪皮兹为了传递胜利的消息,在马拉松平原奔跑了26英里,最终力竭而亡。
作为“马拉松第一人”,他当时穿着的鞋子,也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第一双马拉松跑鞋。

当时古希腊士兵一般穿着鞋底较厚的凉鞋。
这种凉鞋以牛皮为主材,鞋面部分用皮带进行编织,以绑定双脚,被统称为“克莱佩斯”。
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克莱佩斯”是再普通不过的牛皮凉鞋。
但在当时,相比于普通平民的赤脚,“克莱佩斯”无疑是更舒适的选择。
但皮革受潮后极易变形,所以,“克莱佩斯”仅能满足基础的穿着需要,对于提高跑步成绩毫无助力。
1896年,首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诞生,马拉松比赛也就此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之一
但首届马拉松比赛只有来自5个国家的25位选手报名,最终的实际参赛选手只有17人,而能够顺利完赛的更是寥寥无几。
所以,在当时根本没人关注他们脚上穿了什么样的鞋子。
事实上,早在1832年,橡胶鞋底就已经出现。
1895年,一位叫福斯特的英国人出于对短跑运动的热爱,又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便亲自动手尝试在橡胶鞋上加上了一些钉子以增加鞋底的防滑性能。
这就是当时享誉世界的第一双带钉鞋——“福斯特跑鞋”,而这位福斯特正是著名运动品牌锐步的创始人。
1897年4月19日,首届波士顿马拉松鸣枪开赛,波士顿马拉松也由此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马拉松赛事。
在第7届波士顿马拉松赛上,冠军克拉伦斯·德玛和他的战靴联合“宣布”:我脚上穿的鞋就是正宗的跑鞋。
这双鞋以乳胶作为大底,鞋面由纯皮制成,前掌和后跟各有一个跑钉。
这样的鞋子在当时已经是竞技场上的奢侈顶配,是平民大众无法企及之物。
之后,运动员们纷纷联系鞋厂定制跑鞋。跑鞋行业也由此迎来自己的春天。
20世纪初,大家所熟知的跑鞋公司纷纷成立:1898年索康尼成立、1906年美津浓成立、1906年New Balance成立、1914年布鲁克斯成立……
伴随着这些公司的成立,跑鞋革命也将迎来新的历史纪元。


达斯勒兄弟,一个创立了阿迪达斯,一个创立了彪马。
兄弟俩针对不同距离的比赛,给予了跑鞋不同的设计,这也是跑鞋历史上首次把长跑和短跑的鞋子分开设计。

尤其是1960年,哥哥鲁道夫·达斯勒所创立的彪马公司,创造性地将硫化技术引入跑鞋之中,使跑鞋变得更加轻巧灵活。
同年,美国的New Balance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双量产跑鞋:Trackster。这也是全世界第一款可以提供多宽度选择的运动鞋。
这双鞋,鞋面由皮革制成,鞋底则是橡胶波纹鞋底。
广告宣称它“几乎是在所有路面上跑步的理想之选”。
《Runner’s World》的撰稿人安比柏·福特回忆:“它有很明显的缓冲作用。”

就是这位“初代跑鞋测评媒体人”,赢得了1968年波士顿马拉松的冠军。
但尽管他给予了Trackster很高的评价,他夺冠时穿着的却是鬼冢虎(Onitsuka Tiger)的跑鞋——路跑者(the Road Runner)。
这款鞋当时因为其轻便性及舒适性赢得了许多跑者的青睐。
它的鞋跟很厚,并且有一个泡沫橡胶中底。
安比柏·福特说:“那是第一款真正感觉像路跑跑鞋的鞋。”

有意思的是,安比柏·福特这双鬼冢虎是从一个叫蓝带体育用品公司那买来的。
蓝带是一家刚成立不久,专门从事鬼冢虎进口销售的公司。
它的创始人是菲尔·奈特和比尔·鲍尔曼,后来这两人在这家小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今天大名鼎鼎Nike。

而鬼冢虎后来收购了另外两家公司,成立了今天大家所熟知的亚瑟士。


不可否认,鬼冢虎是缓震时代的开创者。
其主打产品——训练鞋款Cortez有一块海绵橡胶中底,后跟下方有楔形的第二层缓冲层,可以吸收冲击力并减少跟腱的压力。

Cortez的大受欢迎建立了跑者们都想要缓冲的共识。
但有意思的是,Cortez却是Nike创始人之一的比尔·鲍尔曼所设计的。
1971年,菲尔·奈特和比尔·鲍尔曼决定创立自己的品牌。
Cortez鞋款也更名为Nike Cortez。
由此,耐克与鬼冢虎也展开了长达多年的"Cortez”命名争夺战。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阿甘正传》中汤姆·汉克斯饰演的阿甘脚上穿着的正是这双跑鞋。
也因此,这双鞋也被称作“阿甘鞋”。
就在耐克与鬼冢虎吵的不可开交的时候,美国的另一个跑鞋公司,布鲁克斯(Brooks)惊喜地找到了一种全新的缓震材料。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EVA,全称乙烯醋酸乙烯酯。
这是一种加注了空气的泡沫材料,时至今日依然是跑鞋中底的主要材料。

1975年,Brooks首次把EVA用在了其鞋款Villanova上。
随后其他公司也纷纷跟进。
第一位奥运会马拉松女子冠军——琼·贝努瓦正是穿着采用EVA材料的Nike鞋款,她也创造了当时2:31:23的世界纪录。

1981年,Nike将EVA进一步发扬光大,发布了第一款用Phylon作为模制中底材料的跑鞋。
Phylon是一种压缩的EVA材料,最开始是由玩具公司开发用于制造沐浴玩具。
相比EVA,Phylon更加轻便,弹性更好,缓震性能更佳。
次年,在Nike自己组织的Nike OTC Marathon比赛上,还是琼·贝努瓦,她穿着搭载Phylon泡棉的鞋款创造了2:26:12的成绩,比之前的纪录快了近3分钟。

就在美国品牌专注于缓震材料研发的同时,欧洲运动品牌展现出其严谨性的一面。

1975年,《Runner’s World》发布的第一版年度跑鞋选购指南,Adidas SL-72凭借其坚固的后跟稳定片摘得桂冠。

也正是基于这一设计理念,Adidas先后推出了Adidas Marathon 80和Adidas LA Competition。
其穿着者也先后在1980年的阿姆斯特丹马拉松和福冈马拉松上获得冠军,并相继打破了当时的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
而美国这边,Brooks也在听从了足科医生的建议后,在新推出的跑鞋Vantage中加入了一块楔形的夹层,以便改善跑者脚掌内翻的问题。
从此,跑鞋也从市井的制鞋,走入了生物力学实验室。

越来越的运动鞋生产商,开始联合大学、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开启了全新的科技“军备”竞赛。

而随着越来越的人接受“脚掌内翻和受伤高度相关”这一观点,稳定性也很快成为了跑者们选购跑鞋时的首要考虑因素。

1982年,Brooks和鬼冢虎不约而同在新品中加入了稳定性更高的足弓支撑材料,这种设计也是今天仍在广泛使用的“中底支撑”的雏形。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一轮化学工业和材料科学崛起。
各跑鞋生产商也纷纷把新一轮角逐重点放在了这里。
他们试图通过发现更软、更弹、更加缓震、更加稳定、也更加耐用的材料,以满足运动员乃至大众跑者越来越刁钻的胃口。
很多跑鞋生产商也在这一时期发展出了自己的当家科技。

拳分南北,跑鞋的中底材料科技大致也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派——材料类和结构类。

材料类的代表,包括亚瑟士的Gel缓震胶、Adidas的Boost、Nike的ZoomX、李宁的䨻、索康尼的PWRRUN等等。
这些全部是通过特殊的材料、特殊的处理,进而达到缓震、回弹的目的。

结构类的代表,包括Nike大名鼎鼎的Air气垫、Adidas的a3、李宁的弓以及近几年大火的昂跑的cloud等等。
而讲到这里,永远绕不开的就是Nike的Air气垫。

1977年,一名前NASA工程师加入了Nike,Nike随后从这个工程师的手上买下了气垫专利,也从此改写了运动鞋的历史。

1978年,Nike设计出了首款搭载Nike Air Sole的跑步鞋Air Tailwind ,并于次年正式推向市场,最终命名为Nike Air Tailwind 79。
但彼时,由于气垫技术尚不成熟,其耐用性无法满足马拉松这样长距离的奔跑,很多跑者都没有穿着它参加比赛。
直到1985年的伦敦马拉松,一位女运动员穿着Nike Mariah跑鞋,跑出了2:21:06的成绩,并打破了当时的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而这双鞋正是采用全掌气垫技术。

1998年的柏林马拉松和鹿特丹马拉松,一名男运动和一名女运动员,分别穿着Nike Air Streak,赢得了比赛的冠军,并打破当时的马拉松世界记录,Nike的Air技术一时风头无限。

而就当Nike的Air技术大行其道之时,老对手Adidas的Boost技术横空出世。
2013年柏林马拉松,基普桑穿着搭载Boost中底科技的跑鞋一举跑出2:03:23的好成绩,打破了当时的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比赛屈居第二的正是第二次跑马的基普乔格。

随后的两年,Boost全面压制Air气垫,特别是2015年的Ultra Boost,不仅凭着出色的性能被赞为当时的地表最强跑鞋,更因为侃爷的代言,狠狠地在时尚圈火了一把。
不甘人后的Nike也开始加大了材料类中底科技的研发力度,并推出了React泡棉。
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当时大街小巷、铺天盖地的Nike React广告:一只脚上绑着又是枕头、又是弹簧,无疑是在告诉所有人,“这个科技,就一个字,弹”。

但React泡棉衰减快,穿着体验也不及Boost弹软,所以并没能撼动当时Adidas Boost“一哥”的市场地位。
直到2018年,Nike终于甩出了王炸——ZoomX。
当年的柏林马拉松,基普乔格跑出来2:01:39的成绩,一下子将当时的世界纪录提高了78秒,帮助他创造历史的正是Nike ZoomX Vaporfly NEXT%。

更为关键的是,ZoomX也开启了以Pebax为基材的发泡材料革命。

目前,市面上但凡可以叫得出名字的材料类跑鞋中底,例如:李宁䨻、中乔巭,基本都是如此。

其实,早在1989年,Brooks就从撑杆跳运动中获得了碳板的灵感。
在当年推出的两款运动鞋中,Brooks加入了碳板,旨在吸收并进一步释放运动员脚掌落地时的能量。

2000年,Fila推出的Fila Racer跑鞋,嵌入了从中足延伸至前掌的碳板。
但因其中底较厚,较大的鞋重使其无法成为当时顶尖的竞速跑鞋。

2003年,Adidas发布了Adidas Adistar Competition。
这双跑鞋是Adidas和卡尔加里大学的人体科学实验室共同研发的,采用了一块铲形的全掌碳板。
这块碳板是达伦·史蒂芬妮辛在攻读博士学位时的研究结果。
依据他后来发表在《体育与运动医学与科学》上的数据,这款跑鞋可以提高1%的跑步经济性。
有意思的是,达伦·史蒂芬妮辛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前往了Nike工作,并直接参与了Vaporfly 4%的研发,对,就是那双“破2”神器。
2017年,伴随着意大利蒙扎的一声鸣枪,人类挑战马拉松极限的壮举聚集了全世界体育迷的目光。
Nike Zoom Vaporfly Elite 和Zoom Vaporfly 4%被千呼万唤始出来。

从此,碳板+Pebax为基材的发泡材料,也逐渐发展成了顶级竞速跑鞋的标配。

说到底,跑鞋的比拼是科技的比拼,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跑鞋这场“军备竞赛”就不会停歇。




 点击下方卡片 
 立即关注[我爱马拉松] 
↓↓↓



我爱马拉松iLoveMarathon
马拉松文化全原创内容平台:赛事热点、跑马文化、精英人物、专业干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