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到底怎么选?是要缓震?还是要支撑?
这几乎是所有跑者都会遇到的问题。
尤其对新手跑者来说,常常会在琳琅满目的跑鞋面前不知所措。
事实上,缓震和支撑完全可以二者兼得,很多品牌都推出了兼具缓震与支撑功能的跑鞋。1839年,硫化橡胶被发明出来,让橡胶应用于鞋底制作有了可能。
相较于当时的皮革材质,橡胶更柔然,防滑效果也更好。十九世纪末开始,索康尼、美津浓、New Balance、布鲁克斯等众多如今耳熟能详的跑鞋品牌相继创立。起初,人们更关注的是跑鞋的包裹性、舒适性,为的是给运动员提供最基础的运动保护。1960年,New Balance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双量产跑鞋:Trackster 。《Runner’s World》的撰稿人安比柏•福特在评价这双鞋时,首次使用了“缓冲”的概念。随后,包括亚瑟士前身——鬼冢虎(Onitsuka Tiger)在内的众多运动鞋品牌开始在鞋跟处添加各种材质。“缓震”这一概念逐渐流行了起来,甚至成为当时很多人选购跑鞋的主要考虑因素。1975年,布鲁克斯(Brooks)惊喜地找到了一种全新的缓震材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值得一提的是,NIKE在EVA的基础上开发出了Phylon。相比EVA,Phylon更加轻便,弹性更好,缓震性能更佳。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发展,对跑鞋缓震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专业。众多运动品牌开展联合大学、医疗机构的实验室,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去探寻如何让人们跑得更快、更好、更安全的密码。因为关节内转可以很好地吸收震荡、防止受伤,这是人体千百年来演化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但由于每个人的脚部,特别是脚踝力量不一、足部形态不一,加之运动习惯的问题。但其实无论是哪种情况,长此以往,如果不加干预,都会造成运动损伤。缓震和支撑虽然是两个概念,却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跑者提供更好的运动保护。缓震,强调的是吸收运动落地时的冲击力,重点是“软”、“弹”。而支撑,则是通过强化运动过程中的足部稳定性来减少运动损伤。重点是“硬”、“稳”。跑鞋科技发展到今天,其实很多材料已然兼具缓震与支撑能力。因此,如果仅从简单的运动功能性来看,跑友大可不必过多纠结“缓震”还是“支撑”。以下推荐3双不同价位,适合大众跑者,且兼具缓震与支撑功能的跑鞋,能适应多种日常运动场景。2024年Adidas主推的日常跑鞋之一,真正的“万金油”跑鞋。采用全新的PEBA超临界中底,脚感韧弹;后掌36mm,前掌26mm,加之Adidas的专业调教,路感清晰。鞋底内外侧采用不对称设计,内侧还做了加强设计,稳定性不错。另外,受到ADIAERO系列中ENERGYRODS的启发,鞋底还利用仿生学原理,模拟脚掌形态,做了一个叫做“放生支撑跖爪”的构造,加强了整双鞋的支撑性能。全新的飞马41中底采用全掌React X泡棉加前后掌Air Zoom气垫组合。整体上,目前市面上跑鞋博主对于飞马41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但无论颜值,还是中底的缓震感受,都比上一代要强很多。另外,整双鞋无论包裹感、支撑性,还是缓震和回弹,对日常大部分运动场景来说,完全是够用了。今年初,昂跑发布了全新的怪兽跑鞋(Cloudmonster )2代。中底依然采用双密度中底 CloudTec® 云端缓冲科技+ HelionTM 超级发泡材质+尼龙材质的Speedboard®推进板。实际的穿着体验并没有广告中展示的那么软弹,但独特的中底结构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笨重,稳定性极佳。更为关键的是,整双鞋颜值在线,还有不错的增高效果,能跑步、能通勤、能穿搭,可谓是“能文能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