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tructures特刊征稿丨微观洞察光催化制氢:机制、材料和前沿技术

文摘   2024-09-09 17:24   陕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点击图片可放大


特刊简介

光催化制氢在绿氢生产中展现了极大的潜力。为了实现高太阳能-氢气转换效率(STH),开发高效的光催化剂至关重要。尽管过去几十年已开发出众多光催化剂,但仍缺乏低成本、高效且稳定的光催化剂,这限制了该领域的发展。深入理解微观尺度上的光吸收、载流子分离和表面电荷转移行为是提升光催化活性的关键。先进显微镜和光谱技术能够直接揭示光催化分解水反应的机制,对光催化制氢的研究至关重要。本专题旨在从微观尺度深入探讨光催化制氢的机制,同时关注新材料和先进技术的发展,以实现更高效的光催化制氢。


特刊主题重点探讨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高制氢效率的新型光催化剂;

  • 光催化过程的机制理解;

  • 促进光催化制氢发展的前沿技术。


截稿日期:2025年1月10日

扫码了解更多


联系方式:

Caroline Zhang

assistant_editor@microstructj.com


Guest  Editors:

王松灿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

iamscwang@nwpu.edu.cn


王松灿,教授,博导,入选2023年度陕西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和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2011和2014年分别获得中南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18年获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博士学位,师从王连洲院士,随后留组从事博士后研究,于2019年9月入职西北工业大学(获西北工业大学“翱翔海外学者计划”支持),加盟黄维院士团队。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Chem. Rev.、Adv. Funct. Mater.和Nano Energy等本领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撰写英文著作章节1篇。累计发表学术论文71篇,撰写英文著作章节2篇,论文他引7400余次(Web of Science),H因子为40,1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4项。累计获得学术奖励18项,包括西北工业大学翱翔海外学者、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J. Mater. Sci. Technol.优秀论文奖等。担任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基金项目评审专家、J. Mater. Sci. Technol.、EcoEnergy、J. Cent. South Univ.Tungsten期刊青年编委,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16次。

Roland Marschall教授,德国拜罗伊特大学(UBT)

roland.marschall@uni-bayreuth.de


Roland Marschall ,教授。2008 年在汉诺威莱布尼兹大学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致力于研究用于燃料电池应用的介孔材料;随后在昆士兰大学 ARC 功能纳米材料卓越中心进行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于 2010 年加入弗劳恩霍夫硅酸盐研究所 (ISC)担任项目负责人;2011年,他作为年轻研究员加入波鸿鲁尔大学工业化学实验室;2013-2018年担任吉森尤斯图斯-李比希大学(JLU)艾米·诺特项目的青年研究员。自 2018 年8月起,任拜罗伊特大学(UBT)物理化学正教授。他的当前研究兴趣是多相光催化,特别是使用半导体混合氧化物进行光催化水分解和N2还原、能源应用的氧化物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其光谱表征。

叶凯航副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yekh@gdut.edu.cn


叶凯航,博士,硕士生导师,广东工业大学“青年百人”A类引进人才。2022年7月起在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任教。从2013年起开展光电催化相关的研究工作。基于突破光阳极电流密度瓶颈的问题,通过功函数调控与异质结设计,改善光阳极的光电压、吸光效率、光生电荷分离效率与催化效率。先后承担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迄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Nat. Commun.、Energy Environ. Sci.、Appl. Catal. B-Environ.、Carbon Energy、Chem. Eng. J.、 Nano Energy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1篇,SCI论文总他引次数2500余次,ESI高被引论文7篇,H因子25。在光阳极相关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Microstructures

关于期刊

Microstructures [ISSN 2770-2995(Online)]是一本金色开放获取,严格同行评议的国际学术期刊,目前已被ESCIScopusCASDimensionsLensCNKI 等重要数据库收录。刊文范围包括从微观尺度到原子尺度,面向终端用户的应用程序的设计、制造、建模、表征、测试和评估,涵盖但不限于金属和合金、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晶体、玻璃、生物材料、界面和纳米材料等。

Microstructures由OAE出版公司主导创办,由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张树君教授担任创刊主编,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廖晓舟教授、北京科技大学陈骏教授担任执行主编,旨在打造微结构领域权威期刊。诚挚欢迎学术界相关创新型研究工作来稿。


欢迎添加小编微信

备注“姓名-单位-研究兴趣”

邀请加入 Microstructures 学者群

期刊官网:https://microstructj.com/
投稿链接:https://oaemesas.com/login?JournalId=microstructures
联系方式:editorialoffice@microstructj.com

【往期鉴赏】

Volume 2, Issue 2

Volume 2, Issue 3

Volume 2, Issue 4

Volume 3, Issue 1

Volume 3, Issue 2

Volume 3, Issue 3

Mic微结构学术交流
Microstructures是由OAE出版公司于2021年3月创办的一本金色开放获取、国际同行评审期刊。此公众号作为期刊官方运营账号,分享期刊动态、论文分享、期刊新闻及学术活动,为读者打造学术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