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答案,可以。
01
大家小时候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唐僧撵走孙悟空,电视机外的你恨不得借一张嘴给悟空,帮他把事实掰扯清楚;唐僧被抓,你比八戒沙僧还要着急,咋还不去救师父呀;等到黄花观那一集,更是恨不得飞电视里告诉他们:别喝,有毒!
长大这种事情就不太会发生了,因为我们知道故事是人写的,代表着作者和编剧的价值观。既然是人写的,很多时候就能根据作者的创作思路和人物性格来理解故事。
比如之前我们聊林冲,他从“怀璧其罪”被高俅陷害,到一步步走上梁山的过程中,求安求稳的内心追求是一直没有变过的,他不想折腾,只想好好过日子。
所以电视剧版林冲后来要杀前来招安的高俅,虽然故事热血,却并不符合这个人物性格和整体的故事走向。
梁山是林冲托庇己身的大树,不管是否被招安,林冲的生活是不会受到较大影响的,这时候的他完全没必要去杀高俅。
退一步说,你林冲要真跟人家有那么大的冤仇,当年刺配充军后、野猪林死里逃生后、火烧草料场之后,那么多的至暗时刻,你咋不去杀高俅呢,是忘了么?
02
说回西游故事。
从关卡难度上看,狮驼岭一战对悟空来说是极为凶险的,被关进阴阳二气瓶后,是悟空在取经路上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他在瓶子里长了丈高,那瓶紧靠着身,也就长起去,他把身子往下一小,那瓶儿也就小下来了。瓶子里的火焰还把悟空的脚孤拐都烧软了。急得悟空忍不住掉下泪来,“怎么好?孤拐烧软了,弄做个残疾之人了!”
要不是最后想起观音菩萨送的三根救命毫毛,他险些丢掉性命。所以出来跟师父说“今得见尊师之面,实为两世之人也”。有种绝处逢生的欣喜。
可我们跳出文本,从创作者的角度看,又会是另一番天地。
孙悟空是谁?是百本回西游记的绝对大男主,他贯穿了西游故事的始终。从开场到成长、到学艺,再到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下,作者跟个猴吹似的,一直在变着法儿地正面描写孙悟空。
作者甚至不舍得写孙悟空打不过人家。败阵的时候,要么是对方使诈,要么是对方有极为厉害的法宝,而咱猴哥一直是正面且伟光正的。好嘛,取经走一多半路了,主角挂了,这合理么?
03
所以不管是三根毫毛、是金箍棒,还是像紫金红葫芦那次一样,悟空在里面发出动静引得妖怪打开瓶子,反正不管具体方式是什么,悟空是一定能出来的。
而且一定是悟空自己发挥聪明才智,而不是被什么大佬出面救出来的。原因也很简单,主角得有自己的排面,有内生动力。靠开挂赢,那太影响咱猴哥的脸面了。
这就好比张无忌会因为寒毒发作而死么?从故事的角度看,这是大概率事件。但作者写的时候显然知道这不可能。因为这是他的主角,后面一堆故事等着展开呢,张无忌挂了他还咋写?
再比如《神雕侠侣》中,要是绝情谷一战后,小龙女跳崖身亡、杨过情花毒发作而死,接着故事要咋编呢?小说改名“神雕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