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87版《红楼梦》:宝黛
各位仙友好,聊一期红楼梦。
很多有关林黛玉的讨论,觉得她作,总爱跟贾宝玉吵架。黛玉是不是真的作,并且真的喜欢和宝玉吵架?很少人去实事求是地分析。
要我说,经常吵架是事实,但“作”不是。
相反,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林黛玉做得反而很到位,甚至还可圈可点,体现了一个大家闺秀的基本水准。不但不该黑,反而应该被当做正面教材。
01
就从吵架说起吧。书里写到有一次,史湘云和林黛玉起冲突,我们可以叫做“比小戏子事件”。
先帮不熟悉红楼故事的读者捋下人物关系:林黛玉,是宝玉姑妈的女儿,亲表妹;薛宝钗,是宝玉姨妈的女儿,姨表姐;史湘云,是宝玉奶奶的侄孙女,远房表妹。
那天贾府给宝钗做十五岁生日,在家摆了小戏台,贾母特别喜欢其中两个小戏子。王熙凤为了逢迎老年人,就说:“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
王熙凤的这种常规操作,懂的都懂。
首先,姐妹们你们都别点破啊,留着给老太太猜,不然就不会说“你们再看不出来”而是会说“你们猜是谁”。其次,王熙凤算准了开这种玩笑,当事人不会生气。林黛玉是老太太心尖儿上的人,她生气了,那贾母也不会喜欢的。
所以你看大家的反应很有意思。
宝钗一笑,没说。宝玉猜着了,也没说。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啥表现,书里没写,眼看这个圆弧就要让老太太打上了,好巧不巧,史湘云这个憨憨接话了:“倒像林妹妹的模样”。
故事到这里本也没什么,大家一笑也就过去了。可是宝玉这时候搅了进来,书里这么写的:“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
02
这里补充下史湘云和林黛玉的关系。
她俩啥关系呢?发小。史湘云平时来了,是和林黛玉睡一屋的。第二十回,黛玉笑湘云咬舌头,说她“二哥哥”“爱哥哥”叫不清楚,湘云就说希望黛玉找个咬舌头的林姐夫,黛玉撵着要去打。可是吃完晚饭,“湘云仍往黛玉房中安歇”。
再看“比小戏子事件”当晚,袭人把宝玉写的东西拿给黛玉看,黛玉“便携了回房去,与湘云同看”,这明显是小姐妹的关系。喜欢谁才会总跟谁聊天,才会睡觉都凑一起。
可宝玉一掺和,事情的性质变了。史湘云让丫鬟收拾东西,明早就回家,“在这里做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林黛玉更生气了,不让宝玉进门。
你如果站在读者和观众的角度,多半会带入宝玉,觉得我本来是为你俩好,结果现在里外不是人,我可太委屈了。
书里也是这么写的,对湘云他说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我怕你得罪她。对黛玉他还辩解:“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笑,为什么恼我呢?”
男朋友捣糨糊,可林黛玉没有因为生气而失去逻辑,她是这样说的:
“你为什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只是那一个偏又不领你这好情,也恼了。你又拿我做情,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她得罪了我,我恼她。我恼她与你何干?她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
我给大家翻译一下:
我和湘云之间的事情,你为什么要来掺和?是觉得我就这么点心眼,就这么开不起玩笑?你不但小看了我和湘云的关系,更加小看了我。
不知道大家读完什么心情,我是觉得,起码宝玉通过这次争执,这种经过了怀疑之后的了解,会比那种天然的信任更坚固——原来我林妹妹是这样想的,原来我用自己的想法去忖度她,是武断的。
这就是吵架的智慧。
很多人会回避亲密关系中的冲突,觉得吵架伤感情。我不这样看。一起经历过事情、经历过冲突,你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理解对方,也让对方了解你。林黛玉做的,就是这件事。
03
很多人吵完架会冷战,等着对方跨出那一步。在林黛玉这里,没有那一说,吵架和穿衣吃饭一样稀松平常。这也是她的另一个优点——适可而止。
还是小戏子事件,吵完架宝玉闷闷回去后,林黛玉不放心,就以寻袭人为由,去看动静。
袭人是宝玉的大丫鬟,告诉说已经睡了,还把宝玉写的禅机给黛玉看,黛玉看完笑了,“便携了回房去,与湘云同看”,第二天还带了小姐妹去问宝玉这写的啥。翻篇简直比翻脸还快。
还有一次,林黛玉因为头天晚上去找宝玉,丫鬟晴雯没听出来是她,不开门,还说“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林黛玉气得哭了一场,还把这事儿错疑在宝玉身上,不理他。
宝玉好委屈,别说边哭:咱俩从小就好,为啥三天两头生气?我平时有话就跟你说,你咋不领情?我没有想过别人,你为啥总把外四路的宝姐姐、凤姐姐放在心上,还动不动不理我?
黛玉一听,就把生气的事全忘了,说:“你既这么说,昨儿为什么我去了,你不叫丫头开门?”
宝玉蒙了:“这话从哪儿说起?实在没有见你,就是宝姐姐坐了一会儿,就出来了。”黛玉一想,也合理,说“想必是你的丫头们懒怠动,丧声歪气的也是有的。”
这事儿也就过去了。豁达得让人感觉好像完全不“林黛玉”,但这就是林黛玉真实的性格。
04
林黛玉还有很好的共情力。
宝玉不喜欢读书、不喜欢仕途经济,黛玉不曾劝过他;宝玉每次被父亲叫走,黛玉当晚高低都得过来看问下;父亲出差快回来了,黛玉特意模仿宝玉的字迹练了50份蝇头小楷来给他应付作业。
两次宝玉摔玉,黛玉更担心的,是这玉要是真坏了对宝玉会不会有什么伤害,毕竟那是宝玉自出生就带着的命根子一样的存在。
当然,这份共情力不独林黛玉所有,宝玉对她也是一样的。
被父亲打伤后,很多人来看宝玉。他一一表示感谢,还想着有这么多人关心,真是不枉了。林黛玉过来,他首先担心的是,这大暑天的妹妹过来中暑了怎么办?看自己这模样伤心了怎么办?
考虑事情、做事情,不以“我”为中心,而是充分考虑到对方的感受,这固然可遇不可求,但如能做到,绝对是一种超能力。
05
宝黛相爱,但不是俗套的才子佳人。就像作者借贾母批判戏文说的,“见到清俊的男人,就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这不是曹雪芹赞扬的价值观。
林黛玉的品性让她深爱贾宝玉,林黛玉的教养又让她自尊自爱,知道和宝玉相处的分寸感。爱是真的,自爱也是真的。
比如贾宝玉看《西厢记》后,心内的感情有了具象的样子,于是跟黛玉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立刻生气,因为宝玉这话不尊重。
还有一次,宝玉到黛玉那里坐坐,丫鬟紫鹃去给他倒茶。宝玉就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林黛玉立刻撂下脸来,哭着说:“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账书,也来拿我取笑。我成了替爷们解闷的。”
印象最深的是宝玉生日那天,大家作诗行酒令。湘云抽的那支签让上下两家各饮一杯,恰好黛玉是上家,宝玉是下家。那杯酒黛玉没喝,把它倒在漱盂里了。
同为大家闺秀,探春知道抽中的“得此签者,必得贵婿”是“混话”,羞红了脸,黛玉如何不知道两人对饮不成体统呢?
06
回看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关系,一直稳中有进。从懵懂的小朋友,到亲密的玩伴,到互相试探确定心意,再到日常点滴的相处细节。
比如后面的第五十二回,宝玉与众姐妹欢聚后特意慢一步和黛玉一起走。书上写:
黛玉还有话说,又不曾出口,出了一会神,便说道:“你去罢。”宝玉也觉心里有许多话,只是不知要说什么,想了一想,也笑道:“明儿再说罢。”一面下台阶,低头正欲迈步,复又忙回身问道:“如今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次?醒几遍?”
那种感觉特别细腻和绵密。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复利这件事,想到所有有关个体的成长。或者亲密关系也一样,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方法论,而是无招胜有招——
在怜取眼前人的过程中,做好微小的、持续的,每一点积累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