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7日,钛计划清迈项目的同学返回国内。3天后,疫情开始了。
三年之后,钛计划又一次来到了清迈。
这一次我们和昆明世青国际学校合作开展东南亚非遗探索与文化交流——SDGs 11可持续的社区和城市项目。这次项目主要考察学习三个主题。
第一个主题:对过去三年整个清迈的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发生的变化做一个观察、总结和思考。
第二个主题:生物多样性尤其是亚洲象在整个清迈和整个泰国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以及本地的保护措施。
第三个主题:宗教文化在清迈人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运转当中,扮演了什么的角色,起到了什么的作用。
第一天抵达清迈,吃上了清迈美食~
参观清迈历史中心和兰纳民俗博物馆,了解清迈的文化和历史。
辽阔的泰北曾是兰纳王国的领土范围。傣阮族的孟莱王在13世纪时创立了兰纳王国。因此,不少的“兰纳文化”被保存并流传下来,这也使得泰北的文化跟泰国其他地区相比之下更别具一格。
兰纳民俗博物馆 Lana Folklife Museum
兰纳民俗博物馆展示了泰国北部的生活方式和艺术,以及兰纳的生活方式、宗教和自然之间的和谐。走过不同的展品,同学们看到了兰纳佛教崇拜的器物,兰纳工匠的壁画、漆器和陶器,当地建筑风格,来自泰国北部织工的布料等。
清迈古城探索,了解清迈的旅游发展和本地人的生活方式。
清迈古城是泰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建于1296年,古城呈四方形样式,外围以城墙和护城河保护著,是清迈兰纳泰王朝古国的王室宫殿遗址。
清迈古城原有十分坚固的城墙和城门,由于战火的毁坏,现在只剩一座塔佩门和门两侧各一段城墙。塔佩门及城墙建于1296年,是古城的东城门,由红色砖块砌成,门前有城门广场,广场上有成千上万只鸽子。
清迈市是一个有50万人口的小城,但大大小小的寺庙有300多座。清迈的寺庙,看根据建造年代和宗教流派的不同而有着各种各样的内涵、风格和特色,每一座寺庙都有自己的美丽传说、历史传承、寺规庙律和文化遗产。
柴迪隆寺(Wat Chedi Luang),位于清迈古城的中央,始建于1411年。这个混合印度、锡兰式的佛塔原本高98米,曾是泰北最高的建筑,但因其经历了大地震、泰缅战争的炮火及雷电袭击,现今只剩下42米高的塔基和首层,然而几百年来,它依旧是清迈古城最高的建筑。
同学们在讨论中写下了对这次项目的期待和愿望。
令大家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个孩子曾经在清迈读的国际初中,他写下了一个愿望:想看一下过去三年里清迈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游览清迈周末市场,在举世闻名的夜间市集了解泰国的手工艺品制作和可持续旅游。
今天来到素贴山的双龙寺与一个苗寨村落。
佛诞树
菩提树
佛教是泰国代代相承的传统宗教,也是泰国人的生活重心,佛教徒占了95%。
泰国佛教信徒深信,当男子满20岁时,剃度出家,才算完成成年礼。
素贴山位于清迈市以南6公里处,是佛教圣地,也是泰国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素贴”在泰语中是“仙友”之意,山高1600多米,山上白云缭绕,树木葱郁、百花争艳。
双龙寺坐落在素贴山上,是1383年兰纳国王下令建造的,因寺庙门上塑有两条黄色的、气势雄伟的彩色神龙而取名“双龙寺”。
双龙寺有三宝——佛舍利、水晶莲花、正殿释迦摩尼金像,有着极高宗教与艺术价值。
据说在14世纪时,佛教信徒将释迦牟尼的舍利子放在白象背上,任由白象寻找供奉舍利的位置,最后白象走到了素贴山上,于是,便在这里造塔建寺。
寺庙内有一个观景台,站在这里,可以将清迈市区尽收眼底。
来自铁木老师的小插曲:
2018年2月11日,在素贴寺门口见过两位狗先生(女士),黑的扎了俩小辫,白的画了眉毛。
2019年2月2日,只见到了白同学,依旧画了眉毛。
2023年4月24日,再次来到素贴寺的山门前,第一件事就是想到了他俩,不知三年过去,是否健在,尚能饭否。
上山没见到,下山看见一位女士在给一只白狗洗澡,模样很像,找出旧照询问,果然是。再问黑的,她指指大门口。
三年来,他俩愈发精神。
晚上在一个绝美的院子里吃当地土陶罐做的泰式火锅和烧烤。
钛计划暑期清迈项目正在招募!(详情请点下方链接)
更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实践的
国内外暑期研学项目,敬请期待!
英国可持续发展之旅项目(请点击图片)
2023年7月29日-8月11日 仅剩2个余位
长江第一湾生物多样性与滇金丝猴保护项目(点击图片)
让孩子感受到价值和责任,用深度的学习方式联结自己和世界,激发个人学习和成长的内在动力,钛计划深耕可持续发展教育6年,带着孩子用脚步丈量世界,用双手拥抱现实,用语言跨文化交流,用心感悟生命价值,用脑深度思考和学习!点击:了解前些年钛计划的项目
在泰国,我们深入社区,从神秘的18个鱼塘入手,考察传统泰北农民的日常生活起居以及与万物关系的相处模式。
在英国,我们一眼看老牌工业革命王国的坚硬辉煌,一眼看人类发展模式转向的诸多求索。
在美国,我们体验传统与现代、保护和抗争、生存与毁灭之间的张力文化。
在非洲肯尼亚,我们游走在最接近人类诞生之初模样的土地上,把自己彻底交给无偏无倚的天地之间,思考“人类向何处去”“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这样宏大终极的命题。
在中国,我们走入原始森林,研究濒危滇金丝猴的栖息地保护,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功以及绚烂的少数民族文化;在亚洲象的栖息地理解它的出走与回归;在海南的红树林间探寻海洋生物多样性;在藏龙卧虎的金色大理古国,探寻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民族的文化交融所折射出的沧海桑田……
过去的三年里,同学们错失了很多学习与看世界的机会。
好在春天终于来了。
今年暑期,跟我们一起踏上可持续发展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