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1日-15日,来自青苗学校昆明校区PYP5&MYP6年级的学生,参加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公众教育和参与项目的实践项目——亚洲象科考之旅。
我们来到了中国最南端的西双版纳,这里保存着中国西南最后的热带雨林,栖息着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亚洲象。
1986 年亚洲象被 IUCN 列为濒危物种。随着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和严格实施,中国亚洲象数量从 1976 的 146 头逐步回升到约 300 头,分布范围不断北移。
保护亚洲象,不仅仅是保护这一个物种,我们如何看待人与亚洲象共存引发的冲突问题,又该如何保护亚洲象及其周边环境?
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在西双版纳展开了为期5天的深入学习和调研。
从凉爽昆明到了闷热的勐腊,身体感受没那么好,但满眼满眼的热带雨林却给了最直接的视觉降温。
开营仪式让我们了解五天的模块设置,大风吹破冰小游戏帮我们吹走一些对彼此对环境的陌生感,期望树来看看我们对未来五天的目标建立。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听来只有17个,原来记住并不容易,理解是记忆的最佳助力,接下来四天的情景化学习将帮助我们了解探究四个主题。
听一线科学家来讲亚洲象,他的经验和细节的分享,让目前没见过亚洲象的我们也可以认识亚洲象的特征,了解亚洲象与村庄的关系,以及最关键的是听科学家来讲如何用技术来探索人象冲突的解决途径!
在我们前往原始热带雨林的路途中, 有一段十分泥泞的土路。对于城市里长大的我们来说,鞋上沾满泥土是最可怕的事情,山谷里都是我们的尖叫。
Jay同学第一个主动踏入泥泞中,去接触自然,拥抱自然,向我们展示脚踩泥土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
我们在路上看到了的亚洲象的粪便,上面已经长出了小蘑菇。大象的粪便又为其它动植物提供了养分。我们还看到了亚洲象走过的脚印。
一路上我们了解了村民的生计橡胶树,还看到他们的农作物玉米、朝天椒等。我们穿过一片菜地,终于走进了小溪中。溪水将我们鞋上的泥土都冲刷干净了。溪水也因为我们的行走变得更加浑浊。
在原始雨林中溯溪,我们走在凉凉的溪水中,看到了水蜘蛛在水面上跳舞,看到了漂亮的绿色豆娘围绕着我们飞舞。
才被溪水冲刷干净的鞋子,在回程的时候再次被泥泞侵蚀,我们又发出了嚎叫声。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突破自己舒适区,完成了今天的徒步溯溪!
跋山涉水徒步7.5公里,挑战了体力和勇气的极限,午餐我们吃上了好吃的手抓簸箕餐。
鸟巢游戏让我们一扫上午的疲惫,又满血复活啦。
我们画下了溯溪途中看到的印象深刻的内容,比如大象粪便、村民养的火鸡、芒果、菠萝、橡胶、各种小虫子等,并一起讨论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晚上我们走进了望天树景区,拿上小电筒,第一次体验了雨林奇妙夜,在老师的带领下看到了萤火虫、壁虎、椿幼虫、小青蛙、飞蛾等等,感受了雨林夜间的生物多样性。
我们来到一个传统的傣族村寨——曼龙勒村,参观了村里的寺庙,了解了整个村子的发展历史和治理情况。
我们学习了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分成四个小组到当地傣族人家家里进行访谈,主题有人象冲突、亚洲象保护与社区发展、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少数名族文化与亚洲象保护。
与当地社区的互动,我们了解到了村民是如何看待亚洲象的,以及亚洲象到村民家中吃粮食的故事。老奶奶说亚洲象听好话不听坏话,只要对它说好话它就会离开,不会伤害人。我们也了解到亚洲象如果破坏庄稼,政府会给村民补贴。
有些同学尝试了西双版纳特有的神秘果,吃完之后再吃柠檬都觉得甜甜的,我们直呼太神奇了!
我们最喜欢的动手环节——非遗体验。傣家的传统小吃“豪嘤嗦”,用两层芭蕉叶把糯米做的食物包起来,蒸好之后就可以吃了。
后面我们在饭店里吃到的豪嘤嗦都没有我们自己做的好吃。
我们烤了傣族小吃“豪崩” 。把用糯米做好的饼子放在火上面烤,要注意时刻翻面才能烤得很好,香香脆脆的,很好吃!
我们体验了傣锦的纺织步骤。这是一种流传在傣族民间的古老手工纺织工艺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少数民族特色。
我们第一次知道了从线变成布的过程,要做大象纹样就更难了,只有当地老人才会做。
傣族织锦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傣纸。把做好的木浆铺平在木框里,再放上捡来的小花朵,放到太阳下晾晒,就做成了一张独一无二的傣纸啦。
傣纸,以亚热带特有的植物构树为原料,经过家传工艺制成,适合书写重要的契约及佛教经文。傣纸的制作过程包括浸泡、蒸发、捣浆、浇纸、晒纸等步骤,全程手工操作,保证了纸张的天然、古朴特性。傣族造纸技艺在2006年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现了傣族人民千百年来的历史传承和智慧。
傍晚我们来到了当地村民的火龙果地里,了解了火龙果的生长过程,品尝了刚刚摘下的火龙果,很甜!
晚餐是傣族风味的烧烤。
篝火晚会环节我们看了傣族传统表演,学习的傣族舞蹈。我们还唱了拿手的英文歌。
PYP5的Queena同学:我们深入了当地村民的家中,除了询问关于亚洲象的情况,我们也询问了当地村民收入相关的问题。其实自然与商业有冲突也有共存,生态自然的保护良好也能给当地的村民带来一些来自旅游业的收入。
我们乘车来到位于西双版纳北边的野象谷。
我们先吃一顿这里的特色大象餐。由大象喜食的蔬菜、水果结合当地的饮食口味制作出的一桌美食就是“象餐”。不过大象吃素,我们吃的是有肉版。
我们参观了亚洲象博物馆,这是是中国第一个以亚洲象为主题的科普博物馆。我们了解了大象知识和亚洲象生存危机。
路上遇到两只在树上睡觉的蜂猴,小小的很可爱,它们也是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象爸”给我们讲述了亚洲象救护的故事,腿被捕兽夹夹住伤口很深的然然,出生几天就被抛弃的小象羊妞,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些故事,我们更加了解亚洲象生存和保护的现状。
这是我们印象最深刻的环节——雨林牧象。我们跟这头被救护的大象伊拉在雨林中共同行走。大象没有汗腺,她靠煽动耳朵来散热。她会用鼻子把泥土洒在背上,不仅能有效防晒,由于其所含水分会不断蒸发,还能降低身体温度,同时又能抵御蚊虫的袭击。
经过4天的学习和体验,我们克服了很多恐惧,完成了不少挑战,我们写下了老奶奶眼里的亚洲象,写下了亚洲象保护的故事,画下了令我们印象深刻的事物。
我们了解了联合国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与我们、与亚洲象的关系。我们学习了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础方法,了解了亚洲象的保护现状,提高保护亚洲象和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培养了对于公平、发展和环境意识相关的全球问题的批判性思维。
我们结营啦!
MYP1班主任Jesse:这趟有些困难的旅程,从第一天到第五天,我看到了你们的成长,你们扩大了你们的舒适区。旅程最重要的是我们对自己了解更多了,希望回去之后我们可以继续挑战自己。
钛计划创始人Janet:我们做这样的项目是希望我们中国也有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理解力的孩子。
告别版纳之前,再吃一顿最好吃的傣族烤鸡。
MYP1成果展示
回到青苗学校,老师带着我们根据一路的见闻,再次讨论了社区发展和亚洲象栖息地之间的关系。
行程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在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自我成长的思考和践行将会继续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