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精神
厚植家国情怀
——海阳之星幼儿园喜迎国庆
主题系列活动之“故事剧巡演”
泱泱中华 历史悠久
文化经典 星河璀璨
圣贤千古 文以载道
沪剧是上海特有的地方戏剧种,它发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曲调清新优美,具有浓郁的江南丝竹韵味。此次沪剧团“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故事剧巡演进校园活动演出以“英雄故事”为轴线,介绍上海的变化与发展。孩子们在故事中重温红色历史,感受红色信念的力量,继承红色基因,深耕爱国之情。
道英雄事迹
殷夫烈士
提到殷夫烈士,也许你会感到有些陌生,但下面的这首诗,你一定很熟悉:
生命诚宝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这首由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原译名彼得斐)于1847年所创作的箴言诗,正是殷夫所翻译的。而这首诗,也是殷夫烈士壮烈一生的真实写照。
殷夫(1910年6月11日一1931年2月7日),浙江象山人,谱名孝杰,表字柏庭,读书期间先后用过徐祖华、徐白、徐文雄等学名,开始写作后用过白莽、任夫、徐任夫、殷夫、徐殷夫、沙洛、殷孚、沙菲、莎菲、Ivan等10个笔名。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发起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诗人,“左联五烈士”之一。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11月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干事,参与团中央机关刊物《列宁青年》和青年反帝大同盟刊物《摩登青年》编辑和撰稿工作。1930年3月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27年至1931年间四次被捕入狱,1931年2月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决于龙华监狱,时年21岁。
鲁迅在《白莽作〈孩儿塔〉序》中说,它的出世“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文如其人,这又何尝不是殷夫烈士一生的注脚!1945年,中共中央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1931年2月牺牲的包括殷夫在内的上述二十几位烈士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为党和人民做过很多有益的工作,同群众有很好的联系”;他们被捕后,“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慷慨就义”;他们的“无产阶级英雄气概,乃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
殷夫烈士永垂不朽!
王孝和烈士
王孝和,浙江鄞县人(今宁波市鄞州区),1924年2月出生于上海虹口一个贫苦的船工家庭。1938年考入上海励志英文专科学校,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由党组织安排进杨树浦发电厂工作。1948年任上电工会常务理事、党团书记等职,维护工人利益,多次领导工人与厂方斗争谈判。1948年4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以光明为剑在监狱与法庭上揭露国民党的罪恶。同年9月于上海就义。
被捕后的王孝和关押在上海高等法院特别刑事审判庭(简称“特刑庭”)的看守所内,其间遭受了老虎凳、磨排骨、辣椒水和电刑等酷刑。6月28日,特刑庭判处王孝和死刑。尽管各界人士纷纷向上海高等特种刑事法庭寄送抗议信,在法庭上,王孝和当众解开衬衣,露出身上一处又一处血迹斑斑的伤痕,揭露敌人酷刑逼供的暴行。但是特刑庭最后仍以“连续教唆、意图妨碍戡乱治安未遂”的罪行判王孝和死刑。1948年9月30日上午,王孝和在提篮桥监狱的刑场上英勇就义,年仅24岁。
在王孝和就义40周年时,上海各界隆重集会纪念,江泽民为王孝和题词:“40年前,王孝和同志怀着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不愧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我们要学习他坚定的革命信念、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高度自觉的组织纪律性,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奋斗。王孝和永垂不朽!”
——摘抄自湖北省档案馆《读档》专栏
说百年上海
外白渡桥
外白渡桥位于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口附近,南起于南苏州路,北止北苏州路,整桥长104.24米 ,名为“威尔斯桥”,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梁 ,也是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它历经百年风雨,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见证了上海从开埠到今天的沧桑巨变,它是上海人心目中真正的“外婆桥”。
这座桥我知道,有一次爸爸妈妈带我去外滩的时候介绍过。
这座桥岁数很大吗?
为什么要称呼它为外婆桥呢?
我知道它在苏州河上,桥身很短的。
好像有一首歌就是唱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沪剧团的演员老师用孩子们的方式介绍了这座上海地标性建筑,让孩子们牢牢记住了这座别样的百年老桥。孩子们时而欢声笑语,时而热泪盈眶,演员老师仿佛牵着孩子们的手来了一次时空跨越,和过去的英雄烈士们道一声“谢谢”!
沪剧团演员老师们声情并茂的演出,展现出一段段激荡人心的革命历史,唱响出一段段感人至深的红色乐章,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阵阵喝彩与热烈掌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深描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让孩子和老师一起走进红色岁月,接受了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
每一个为国捐躯的生命背后,
都有不应被遗忘的英勇故事,
每一个埋骨他乡的忠魂之中,
都烈烈燃烧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有一种信仰,叫“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有一种热爱,叫“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END
【2024年第69期(总692期)】
撰写:徐老师
编辑:周老师
初审:徐老师
复审:倩倩老师
终审: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