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问世的抗乙肝病毒(HBV)药物还没有一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杀灭病毒”,即实现HBV感染的彻底治愈。
在缺乏清除或抑制HBV cccDNA新药的背景下,我国率先提出了乙肝“功能性治愈”(也称“临床治愈”)的概念。
是指运用干扰素、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As)等抗HBV药物治疗后,ALT复常,HBsAg、HBeAg转阴及HBV DNA持续检测不到(< 10 IU/mL),炎症和纤维化改善,且巩固治疗24周,停药24周HBsAg维持阴性,但抗-HBs阳转并非必需,肝内的HBV cccDNA可能仍然存在。
哪些人是临床治愈的优势患者?哪些因素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呢?
在进行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机体免疫状态、服药方式、疾病诊断的时机等个体差异会影响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应答结果。
HBV的抵抗与清除,主要取决于机体所处的免疫状态。
即使临床使用了强效的NAs,倘若没有体内免疫功能的“遥相呼应”亦徒呼奈何,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这在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的乙肝人群中已经得到反复证明。
18岁以上的成年人初次感染HBV时,尽管以前未曾接种过乙肝疫苗,体内无抵抗HBV的抗体,多数人亦仅可能表现为无症状的一过性经过,一段时间后身体会自动出现抗-HBs的阳转,少数人也可能呈急性普通肝炎表现,但极少(< 5% )变成慢性乙型肝炎。
之所以我国之前存在较高的HBV感染携带率,亦多为乙肝疫苗尚未问世的较早期(1992年前)长期积淀的结果。2002年,随着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而被普遍接种,感染率随之下降,根据我国2020年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岁以下的儿童HBsAg流行率 < 0.1%,母婴传播的梦魇得到很好截断。
HBV母婴传播的发生
研究显示,HB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在妊娠期间,母体的胎盘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能够抵御HBV自母体血液直接进入胎儿体内,多数感染的发生是在出生时母体的血液污染新生儿皮肤,通过隐性伤口而感染子代。
此时小儿体内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健全和发育成熟,不具有完全抵御病毒的作用,被HBV侵入,随年龄日趋成熟的免疫系统难以进行识别,容易把HBV当成“自己人”而与其“和平共处”,不会进行免疫攻击与清除。医学上对这种情况专门有个名词称为“免疫耐受”。
因此,由母婴传播而得的乙型肝炎在临床上难以控制,且在ALT等肝功能指标正常时还有一个名词称为“病毒携带者”,也称免疫耐受期感染者。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抗病毒适应证,仅仅对处于免疫耐受期的感染者没有推荐立即抗病毒治疗,主要是这部分感染者病情较轻,且抗病毒治疗疗效欠佳。当前,临床上建议对有肝纤维化证据的、ALT正常的HBV携带者,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
老年人 因为脏器功能和免疫水平的逐渐衰退,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也会出现相应下降。
临床发现,即使按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的标准,已经达到临床治愈的患者,由于肝细胞内依然可能有低水平的HBV cccDNA持续存在,仍有低概率发生HBV再激活的可能,尤其是在机体抵抗能力下降后,如出现在白细胞减少症、长期贫血、脏器功能严重受损或衰竭,接受肝、肾移植术后,各种免疫缺陷,恶性肿瘤放、化疗或者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之后。久而久之,这些HBV DNA可整合进入肝细胞的正常基因中,诱发癌变。因此,即便停药后也应加强随访,以便及早发现HBV的反弹复发。
有研究显示,518例应用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6个月后评价发现,最佳的服药方式组的HBV DNA阴转率为78.9%
非最优化方式组(每日随意服用1次)的HBV DNA阴转率只有31.6%。
另外,服药的依从性亦对疗效产生直接影响。临床发现40%的耐药者与服药依从性差有关,其它包括应用剂量差异,是否漏服,是否自行停药等,均可能导致HBV DNA阴转率的不同。
基于HBV隐匿性的特点,隐匿性HBV感染(OBI)很难被及早发现与治疗,导致缓慢持续的肝损伤,许多人以至于病情进展到肝硬化或肝癌住院时才被发现。
隐匿性HBV感染是指 在现有的血清学检测技术条件下,HBsAg阴性,但血液中的HBV DNA阳性,但病毒水平处于较低测值,如徘徊于普通的检测下限附近(11~200 IU/mL)。一般此类情况多有既往的HBV感染,甚至慢性乙型肝炎病史。
隐匿性HBV感染可以是HBV慢性感染自然病程中的一个阶段,也可能是因病毒变异、治疗或机体因素导致的HBsAg假阴性而未被临床及时发现的情况,给人造成无HBV感染的错觉。
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HBV感染率高达57.6%,据此推测可能有大量的隐匿性HBV感染者未被发现。
国内一项纳入57万例的献血员的调查发现,献血人群中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率为0.094%,若这类人群的血液被误输入没有抵抗力的健康人(HBsAg阴性,抗-HBs也阴性)中,可能引起受血者的意外感染,还可能导致乙肝疫苗接种和母婴传播阻断的失败。
因此,提高乙肝五项和HBV DNA检测技术的敏感性,可以增加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现概率。隐匿性HBV感染一旦确定,应及时给予NAs治疗和高精HBV DNA的规范监测。
文章来源:《肝博士》2024年第5期 总第120期
原文题目:《哪些因素会影响慢乙肝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应答结果》
作者: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 程书权
编辑:《肝博士》编辑部 李永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