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课堂:爱情与婚姻的心理与法律解析

文摘   2024-12-15 22:00   重庆  


爱情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美好的篇章,而婚姻则是许多人对爱情的向往与归宿。然而,爱情与婚姻并非总是如童话般圆满,在情感的旅途中,我们常会遇到困惑与挑战。那么,我们是否真正理解爱情的本质?是否明白婚姻中的责任与边界?在这场主题为“爱与法的对话”的双师课堂上,心理学与法律学的交汇,为学生们揭开了爱情与婚姻背后的深层规律和现实意义。

12月10日,一场主题为“爱与法的对话:心理学与法律视角下的爱情与婚姻”的双师课堂在远景学院展开。课堂由心理学教师吴昊飞与法律教师郁承坤联合授课,从心理学与法律学两个维度,带领学生深入探讨爱情与婚姻的内在规律和现实挑战。这场学术与生活相结合的对话,引发了现场学生的热烈反响。



爱情的构成与婚姻中的心理机制


课堂伊始,吴昊飞老师结合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引导学生剖析爱情的三角理论(Sternberg’s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了爱情的三要素——激情(Passion)、亲密(Intimacy)和承诺(Commitment),并通过多个案例展示了三要素如何在不同阶段影响爱情的稳定性与持久性。

进入婚姻话题时,吴老师借助心理学研究揭示了婚姻关系中的常见心理偏差,例如解读偏差(Interpretation Bias)和自我服务偏差(Self-serving Bias)。她通过生动的情境模拟,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偏差如何在日常互动中悄然影响伴侣间的理解与沟通,并提出通过主动倾听和情感共情化解矛盾的策略。此外,她还提醒大家,当今社会中“快餐式爱情”的流行给长期关系带来了新挑战,呼吁学生在追求爱情的同时注重自身成长与责任意识。

法律视角:谈恋爱也要有“边界感


随后,郁承坤老师从法律的角度,为学生们带来了谈恋爱和婚姻中的“义务与风险”解析。他首先强调,在恋爱关系中,双方都应当承担一定的道德义务与法律义务。例如,在共同生活过程中,如果因疏忽或欺骗给对方造成了经济损失,可能会涉及民事责任。他引用了一些典型的司法案例,揭示了恋爱中隐含的法律风险,同时鼓励学生在情感中坚持真诚与尊重。

针对学生们普遍关心的“恋爱送礼”问题,郁老师详细阐述了其中可能的法律风险。他指出,大额礼物的赠与在法律上可能被视为附条件的赠与行为,如果分手后产生纠纷,赠与方有权要求返还礼物。郁老师提醒学生们,不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特殊节日,在礼物的选择与赠送上都应量力而行,以避免对关系和法律产生不必要的负担。

对于婚姻,郁老师强调了夫妻双方的法定义务与权利,包括抚养子女、共同承担债务等。他特别提到,现代社会的婚姻纠纷中,许多问题往往与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等法律条款密切相关。他建议学生们在考虑婚姻时,要树立法律意识,为彼此的未来关系提供合理的保障。

心理与法律的融合:让爱情与婚姻更长久


课堂最后,吴昊飞老师与郁承坤老师联手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从“如何平衡爱情中的激情与理性”到“婚姻中的法律保障如何落地”,两位老师的回答深入浅出,既让学生们感受到学术的严谨,也启发他们从生活实际出发,反思如何让情感关系更加和谐。

这场双师课堂通过心理学与法律学的深度结合,为学生们提供了探索爱情与婚姻的新思路。无论是情感的培养还是责任的承担,都需要心理与法律的共同支撑。正如两位老师所言,爱情与婚姻之路虽然不易,但通过理性与共情,可以使其走得更加稳健长远。



 远   景   学   院  

PROSPECT

&

COLLEGE

| 有趣有温度  有料有态度 |

编辑 | 刘志怡

责任编辑 | 杨中原

终审 | 李梦瑶

远景学院新闻媒体中心出品


远景学院
重庆移通学院远景学院-打造中国寄宿制文理学院典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