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是地质作用的结晶,连接有机与无机世界,为地球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提供物质基础,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其多样的形态和色彩,犹如自然之书的隐秘篇章,蕴藏无尽奥秘,为艺术提供创作灵感。2024年12月5日,远景学院綦江校区《地球科学与人类未来》课程迎来了一次特别的双师授课——由李佳怡老师携手艺术史专家胡挽澜教授共同呈现。此次课堂不仅是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美妙碰撞,更是对学生跨领域学习能力的一次生动展示。通过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希望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新视角。
课堂伊始,李佳怡老师巧妙地以“假钻戒火爆七夕节”这一社会热点新闻作为引子,不仅瞬间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力,也为接下来深入探讨矿物世界的奥秘奠定了良好的开端。首先,她从地壳中元素构成的多样性出发,详细阐述了构成地球表层的主要元素及其分布特点,让学生们了解到即便是在我们脚下这片看似平凡无奇的土地上,也隐藏着无数等待被发现的秘密;接着,通过对矿物形成过程的系统介绍,使大家认识到自然界中那些美丽而珍贵的晶体是如何经过漫长岁月沉淀而成的;最后,她还特别强调了矿物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价值,无论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还是高科技领域内不可或缺的原材料,都离不开这些来自大地深处的馈赠。
在学生们对矿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胡挽澜老师则从艺术的视角,进一步拓展了大家对于矿物应用的理解。他首先以青花瓷为例,深入剖析了钴土矿如何赋予瓷器那独特而深邃的蓝色,并详尽阐述了其两大核心工艺特征;随后,通过提出“绿面跪射武士俑之‘满面绿光’究竟源自何处”的问题,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进而揭示了矿物颜料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彩绘中的重要作用;紧接着,胡老师又选取了《千里江山图》、《女史箴图》、《鹿王本生图》及《簪花仕女图》四幅传世名作,逐一解析矿物颜料于中国传统国画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同时也探讨了导致部分古老技法逐渐失传的历史原因。最后,胡老师以马家窑彩陶罐作为案例,详尽阐述了赭石在古代陶瓷艺术中的巧妙运用。他不仅深入探讨了赭石作为装饰材料的选择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与审美价值,更从“史前陶器为何不装饰下半部分”的独特视角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史前人类的居住习惯对其文化审美观念形成的深刻影响。整个讲解过程中,胡老师巧妙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加深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美的认识与感悟。
本次双师课堂,巧妙地将地质学与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相融合,通过矿物在各类艺术作品中的运用,不仅展现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深刻认知,亦体现了自然界对人类智慧的无限启迪。这一跨学科的教学实践,让每位同学都能更加直观且深刻地感受到古代先民智慧结晶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浓厚兴趣与责任感。远景学院将继续探索更多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同时深化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为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且深植中国文化根基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此类创新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年轻一代将在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共同书写人类文明新篇章。
远 景 学 院
PROSPECT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