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公布的最新通知,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相较于上年都有所增加,分别增加了30元和2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70元和400元。这是自2016年以来,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新增首次超过个人缴费新增,且居民个人缴费增幅也适当降低。
面对400元的个人缴费,不少网友表示,每年上涨,也不怎么用到,不划算。不太想继续缴费了。
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实际上,道理都懂:如果选择不继续缴费参加居民医保,将会面临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后果。
首先,将无法立即享受医保提供的医疗费用报销待遇。
根据国家医保局的解读,如果未按照规定及时参保缴费,将会有一个医保待遇等待期,在这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需要自己承担。
同时,根据2024年的政策,如果中断缴费后再参保,将设置一个固定等待期为3个月,并且每多断缴1年,在固定等待期基础上再增加1个月的变动等待期,但通过缴费可以修复变动等待期。这个约束条件,值得重视。
其次,不参保意味着将失去国家提供的大病保险保障,这在面临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时,困难重重。
大病保险起付标准原则上不高于当地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报销比例会向高额医疗费用倾斜。(全国各省市具体政策会有差异)
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2023年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享受待遇人次达到了26.1亿人次,其中普通门急诊20.8亿人次,门诊慢特病3.4亿人次,住院2亿人次。次均住院费用为7674元,居民医保住院费用目录内基金支付比例为68.1%,在三级、二级、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分别为63.2%、72.4%、80.8% 。
这表明居民医保在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相对较高的报销比例。(当然,这都是在住院费用目录内的统计数据)
第三,产前检查也将纳入居民医保。
为了鼓励生育,参保居民在门诊发生的符合规定的产前检查相关医疗费用将纳入门诊保障,享受普通门诊统筹待遇。这将减轻生育医疗费用的负担。如果选择不参保,也将无法享受这些福利。
最后,国家已经出台文件激励居民连续参保,并要求各省份对连续参保人员和中断缴费人员分别设置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措施。
这意味着连续参保的人员可能会享受到更多的激励政策,而不参保则无法享受这些激励措施。比如连续参保满4年后,每多参保1年,可以按规定提高大病保险的最高支付限额,增强了参保的吸引力和保障力度 。
因此,即便缴费标准有所提升,参保仍然是一种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建议根据个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后做出决定。
其实,可以从两个不同的场景来算个帐,也就能协助自己来做出交与不交的决定。
场景一:一家五口人,每人400元,就是2000元。真贵。
这个帐,可以怎么来算?如果,年度内家里有一个人住院,花掉几千甚至上万元,这不是什么让人惊讶的事。那么按照前述有关数据统计结果,国家基本上就要帮这个家庭支付掉50-70%左右的费用,至少已经是数千元了,这时还觉得5个人2000元,贵吗?
一家五口人,有老有小,生病的概率显然是大的。这就是用较小的支出,换来较大回报的承诺。
场景二:一个人,今年400元,考虑适当上涨,十年可能就是5000元。真贵。
十年累计下来,5000元,的确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但是,谁能保证十年里,一直身体棒棒的,从来不生毛病?
从划算与否的角度看,可能只要生一次病,这5000元,就“返还”回来了。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尽管,这么来计算,从情感上总是不太乐意。但咱得实事求是吧。
话说回来,如果真的认为,一家人或者一个人,从来都不会生病。那,的确不用考虑什么居民医保。
最后一点,参加医保,其实是践行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即使自己真的没生病,投的钱也没有打水漂,只当是做了善事—因为总有人生病了,我们也间接的帮助了他们。
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