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献血谣言,让爱温暖人间

学术   2024-11-04 12:01   重庆  

首届检验医学科普菁英大赛入围稿件

作者:赵晓明
单位:上海市东方医院



我们国家提倡无偿献血,宣传无偿献血、歌颂献血者的标语也比比皆是,但关于献血,很多人存有一些疑虑或误区,比如:为啥无偿献血却有偿用?献血会对身体不利,会感染疾病或引起发胖?亲人间相互献血比较好?献血前要空腹吗?还有一些关于血袋的小秘密,您都了解吗?让我们一起来解析献血内幕,澄清献血谣言。


1、血压高了,听说献血可以降压?


解析:NO!高血压并不是血液太多导致的,血压是血管里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当血压升高超过了正常范围,即高压超过140mmHg,低压超过90mmHg,称为高血压。


献血不具有降压作用,高血压的人群也不适合献血,高血压病人需要依靠药物维持血压,其血液中携带的降压药物成分可能会对受血者带来不利影响。



2、献血会感染肝炎?


解析:NO!全国各采供血机构采血所用的针头、血袋等采血器材都是经过国家严格检测合格的一次性医疗耗材,由国家指定的生产厂家生产,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严格消毒,血液的采集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要求,在严格“一人一针”的规范管理和操作下,献血车也是经过严格擦洗和消毒的。因此,不会因为献血而得肝炎等传染病。



3、献血对身体有害,会影响健康?


解析:NO!献血对人体内的总血量影响很小,一个健康的成年人献血不超过自身总血量的10.5ml/kg体重,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成人的总血量约4-5L,为体重的6-8%,我国献血法规定,献血者体重为男性50公斤以上,女性45公斤以上,每次献血量为200-400毫升,均在安全范围以内。


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讲,一次献血200-400ml后,人体的造血机制可代偿性增生,很快就能恢复献血前的水平。


献血后,骨髓的新陈代谢加快,人体在肝、脾等脏器内贮存的血液也会迅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和循环血量保持平衡。血管周围的液体会立即进入血管内,只要1-2小时便可补上失去的血容量;血浆蛋白大约在1-2天内即可补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7-10天即可恢复到献血前水平。所以说献血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



4、献血后感到头晕,是贫血或低血压了吗?


解析:NO!绝大部分献血者没有任何献血不良反应,少数献血者可出现头晕等不适感觉,属于一过性的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多见于初次献血者,心理紧张是常见的诱因,这种不适经过适当处理和短暂休息后均可缓解。


贫血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减少导致的,单纯的抽取一定量的血液是不会引起血红蛋白降低的,因此也就不会导致贫血,如果存在贫血,血红蛋白不达标准,是不能献血的;受情绪、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献血者可能会有一过性的血压偏低,只要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血压就能很快恢复正常,因此献血也不会引起低血压。


相反,适量的献血可使血液供氧量加大,从而有效降低动脉硬化、血栓和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



5、献血会使人发胖?


解析:NO!献血发胖多由于献血后过量进补造成,只要献血后不改变饮食方式,不大吃大喝、大肆进补,不会因献血而发胖。因此,献血后要注意健康饮食,可吃些谷类、蔬菜瓜果、蛋白质,但切忌暴饮暴食。


有些人献了血后变胖,其实是因为献血后大吃大喝,摄取的热量大于消耗的热量,营养补充的太多了,才会导致体重增加。所以,献血并不能导致体重减轻或增加,只要每天保持适量均衡的饮食和坚持不懈的运动就会维持体重的平衡。



6、无偿献血是骗人的,用血时照样收费?


解析:我国《献血法》规定,使用血液需要支付一定成本费用。血液虽然是献血者无偿捐献的,但是血液从献血者的血管到用血者的血管,需要经过采集、分离、检验、储存和发放等各个环节,这都会产生一定的成本。


首先,血液采集需要很多耗材,比如采血垫、采血袋、采血器、采血针、止血带、创可贴、棉球、快速检测试纸等等这一系列的医疗用品,而这些都是一次性的耗材,用完即扔掉,费用积少成多,还真不少呢!


其次,血液分离技术需要成本,好多人都知道,新鲜的血液是不能直接拿去用的,现在临床上很少用到全血,多数都是成分输血,这就需要把采集的新鲜全血分离成各种不同的成分:如悬浮红细胞、冰冻血浆、冷沉淀等。因此,一袋“事业有成”的血不仅表面光鲜,背地里还要经得起层层考验。  


再次,血液检验需要成本,为保证血液安全,还需要对分离后的血液进行更细致的血型检测和传染病筛查(包括: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项目。不合格的血会占有一定比例,要按程序进行报废处理,而血液采集、检验的成本已经投入无法收回。


然后,血液储存需要成本,为了使分离的成分血能够保存一段时间,防止其变质,保持血液的疗效,需要添加一定量的血液保存液。而且各种成分血的存储方式有不同,它们也需要一个舒舒服服的“家”,比如:红细胞类的成分血需要在4±2℃冷藏冰箱内储存,冰冻血浆和冷沉淀需要-20℃以下冷冻保存,血小板需要在22±2℃条件下震荡保存。


最后,血液发放至临床前,交叉配血、滤白等均需要费用。医疗用血并非同血型直接输注,红细胞类的成分血在给病人输注前要经过交叉配血和血型复检,有些特殊类型的患者需要输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这就需要对成分血进行滤白处理,这些都是需要费用的。


因此,就像居民用水需要过滤、杀菌、运输等环节一样,医疗用血需要采集、分离、检验、储存、发放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省略,喝了不干净的水会闹肚子,用了不安全的血会要命!



7、采血袋就是个普通的袋子?


解析:NO!可别小瞧了采血袋,它可不是个普通的袋子吆!采血袋内含有血液保养液(又称抗凝剂),采血袋内抗凝剂的量,是由血袋规格所决定的,容量大的血袋里保养液较多,而小的血袋里保养液较少。


抗凝保存液的问世对输血医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43年,Loutit和Mollison配制出了ACD溶液(A:枸橼酸,C:枸橼酸三钠,D:葡萄糖)作为抗凝血剂,同时解决了血液抗凝和体外保存两个制约输血发展的关键问题,使全血储存期延长至21天。1957年,吉布森提出在ACD保存液加入磷酸盐组成CPD保存液,全血的保存期延长到28天。1979年,一种新的抗凝血剂CPDA被采用,其中添加了腺嘌呤,从而延长红细胞保存期限到35天。



8、我要献200ml,护士会不会多给我采血?


解析:NO!目前我国献全血的血袋主要有200毫升和400毫升两种规格的,确定采血量后,使用相应的血袋,血袋是在生产厂家加工好的,里面有相应数量的抗凝剂,采血不能多也不能少,血多抗凝剂少了,血要凝固,相反也不行。


如果采血量过多,血液因为超出了血袋内保养液的抗凝范围,保养液的量相对少了,血液就容易出现血凝块,血液输注过程就容易堵塞输血器和输血针头,有血凝块的血液是不能发给病人使用的。如果采血量过少,抗凝剂就会过剩,这样的血液给患者输注后,过剩的枸橼酸钠就有可能与患者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使患者血中钙浓度降低,有引起低钙血症的风险,导致肌肉痉挛、心律失常、惊厥、癫痫发作等。


因此,献血时,各位小伙伴们不要担心护士姐姐会多给你采血,因为血袋里的血液如果超出血袋规定量,将导致整袋血都无法使用,造成血液浪费。



9、亲人间相互献血比较好?


解析:NO!一些影视作品中,经常有亲人间相互献血救命的感人剧情,导致一些观众误认为,当家人需要输血时,自己献血给自家人用比较好。其实,在医学上不提倡亲人间互相献血和输血,因为会产生一种叫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严重输血并发症。


从免疫血液学的角度来说,除同卵双生外世上没有两个人的血型抗原谱是完全一致的,受血者多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状况,不能排异、清除输入的供血者淋巴细胞,当供血者具有较强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时,会反客为主,识别并攻击受血者的组织器官,导致TA-GVHD的发生,而亲属间可能携带相同的单倍体基因,受血者免疫系统识别供血者免疫细胞的能力大大减低,发生TA-GVHD的机率也成倍增高,甚至是其他人输血的几十倍。


TA-GVHD虽然发病率不高,但一旦发生非常严重,死亡率可达到90%以上。因此亲属间互相献血和输血,反而是不安全的。



10、献血前要空腹?


解析:NO!很多人都知道,化验肝肾功能等需要空腹采血,以避免乳糜血等影响检测结果。所以,有些人认为为了保证血液质量,献血也应空腹。其实不然,空腹献血容易引起血糖降低,献血过程中血容量下降,从而造成献血者轻中度的献血反应;而餐后献血,可以大大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几率,但献血前一天应避免食用油腻荤菜,避免乳糜血的发生。为了献血者的安全健康,应杜绝空腹献血。



现在您可以放心去献血了吧,血液有限,爱心无限,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传播真善美,弘扬正能量,一起加入无偿献血者的队伍!





近期直播推荐



编辑:笪文武  审校:陈雪礼


检验医学
检验医学新媒体现有75W+(公众号60w+,视频号15w+)用户,是全国“健康新媒体十强”单位,是检验医学领域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官方学术媒体平台。检验医学新媒体致力于检验医学人才交流与培养,促进检验与临床融合发展,从而助力检验医学学科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