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还是收费长文改变历史的防空火网编织者——瑞典博福斯40mm/L60高炮的配套免费阅读内容,强烈建议读者阅读长文。
上一期彩云从指挥(CIC)、火控(射击指挥仪和VT引信)、火炮(远、中、近火力)三个层面介绍了二战美国海军舰艇防空作战体系:
美国海军舰队防空能力强,仅因为有博福斯40炮和VT引信吗?你不了解什么是体系作战
本文接上一期,介绍神风特攻出现后,对这一体系的冲击。
二战中后期,随着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狗急跳墙之际他们采取了前所未有的疯狂战术——神风特别攻击队,让飞行员驾机自杀撞击美舰,以一机一命换一舰的方式亡命挣扎。
撞过来啦!!!轰——结果装在主装甲带上,就一个烧焦的印子
在此之前,美国海军舰艇防空已经修炼到一定层次,铜墙铁壁已经初步形成,但当神风特攻出现后,还是让美国海军一时焦头烂额。神风特攻的压力不单单是“人操制导”精度提高,命中率比投弹投雷高那么简单,它的疯狂和残忍背后也有科学,对美国海军舰艇防空的指挥、火控和武器三个层面都形成了空前压力。
神风出现后的局面
首先是指挥。
美国海军的作战情报中心CIC,承担的是空情信息汇总、研判、指挥调度的职能,标图员将雷达发现的来袭目标航向、高度、规模、批次连续标注在图板上,将空情信息可视化,由此指挥官能判断出哪一个方向、哪一批次目标是具有重大威胁的目标。比如要对舰队实施有效打击,按照常规,来袭机群必定有一定规模,俯冲轰炸、鱼雷攻击在展开发起攻击时建立的攻击航线也有明显特征,这些信息都能帮助指挥官判断哪个方向是重大威胁方向,至于其余发现的零星小编队对自身暂无重大威胁,可暂时忽略。
二战时美国舰艇的CIC目标标图、分析研判都靠人力,在对抗常规攻击时够用,但神风特攻的攻击特点会让他们信息过载,顾此失彼。
但神风特攻出现后情况变了,自杀撞击不需要大编队,可由多个小编队从不同高度、不同航向轮番冲击,攻击方式多样,以前CIC可忽略的小编队现在也可能是神风机,也必须关注。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CIC以人工为手段的目标研判能力超饱和,指挥官和标图员来不及处理那么多批次、那么多方向的各种编队,宕机了。
然后是火控。
美国海军引以为傲的Mk.37指挥仪和5英寸/38倍舰炮,其攻击效率是建立在敌机较规律,可预测的攻击航线上的。无论是俯冲/下滑轰炸还是鱼雷攻击,要保证命中率,飞机在进入攻击航线后的航迹都比较稳定,指挥仪可解算预测下一刻的目标空间坐标,将射击诸元发给各炮集火拦截,在有VT引信的情况下,因为不需要实时解算时间引信延期时间,也没有时间引信固有的走时误差,其弹幕拦阻射击的效率还比其他没有VT引信的国家海军舰艇更高。
但神风特攻可不遵循常规攻击特征性的航迹,可从多方向、多高度冲过来撞击,不按常理出牌,指挥仪解算预测射击诸元的难度急剧增大。即便是先进的Mk.37指挥仪,其解算诸元的时间也要10-30s,神风特攻不需要编队攻击,不需要建立稳定的攻击航线,可一边机动一边冲过来撞,相当于做反指挥仪机动,留给指挥仪和5英寸炮的拦截窗口就变得更短暂。
特别是舰艇在执行近岸任务,比如冲绳战役时,神风特攻机编队还可利用岛屿等地形作掩护,低空接近,突然杀出,让Mk.37指挥仪和5英寸炮来不及拦截,那就迅速冲破了5英寸炮的拦截线,冲到博福斯40mm炮和厄利空20mm炮面前!
冲绳战役是日军神风特攻最疯狂的时期,由于有岛屿地形掩护,日军多采用低空隐蔽接近,突然拉起撞击的方式,给美国海军带来极大压力。
再来说说火炮。
前文已经说了,5英寸炮要有效拦截不是有一个VT引信就能对天乱打蒙中目标的,要有Mk.37指挥仪集中控制,但因为神风特攻小编队、多航向、高机动的特点,5英寸炮集火拦截的时间窗口被大大压缩,效率大减。如果是近距离突然杀出的神风机,可能指挥仪都来不及解算,甚至没有面朝来袭目标(比如指挥仪正对着前方,指挥5英寸炮打前方来袭敌机,突然从背后杀出来几架神风),火炮不得不脱离指挥仪,用自带的瞄准镜单炮应急射击,命中率更低。
早期型5英寸/38倍舰炮有这种无炮塔敞开炮座的,照片中能看到火炮自带简易对空瞄准具,如果脱离指挥仪,对空射击就只能靠这个了,那基本就是瞎蒙。
一旦神风机闯过了5英寸/38倍舰炮拦截,剩下的就只有博福斯40mm/L60炮和厄利空20mm炮,其中防空主力还是博福斯40mm/L60炮。
博福斯40mm/L60有效杀伤斜距在3500m左右,名义上更远距离也能打,但命中率大减。这个斜距肯定比英国的2磅“砰砰”炮、日本的25mm九六神炮好得多,但如果对神风自杀机,还是不够用,留下的拦截窗口太短暂,从有效杀伤斜距边缘开始打,打不了多少发,就冲到眼前了!
博福斯40mm/L60的单发弹头杀伤威力,如果以击落重创论,只要命中一发,基本就难以坚持正常飞行,但神风机就没打算活着回去,只要飞机尚有一丝操纵机会,飞行员都会挣扎着撞过来,最保险的办法就是要么不命中,命中就彻底打烂,炸成几大块,但这一点博福斯的40x311mmR弹力不从心。
美海军的对策
针对舰队防空情报算力不足,以及发现目标晚,预警时间短的缺陷,美海军舰队在主要威胁方向前出配置驱逐舰作为雷达前哨,等于将防空圈的搜索雷达前移。这的确能为舰队主力赢得一些预警时间,但代价也很大,前出的雷达前哨舰往往遭到神风机集中攻击,损失惨重。
比如在1945年4月16日,美驱逐舰“拉菲”号(USS Laffey DD-724)前出配置充当雷达前哨舰,遭到22架神风机轮番撞击,在80分钟内被5架神风机撞中,亡32人,伤71人,舰体和甲板设施严重毁损,舵机失灵,险些沉没,在舰员奋力挽救之下才保住,返回关岛抢修。
严重损毁的“拉菲”号,做前哨舰那是搏命的,那时候的美国军人也是有血性、有本事、有灵魂的,“拉菲”号全舰燃起大火,后主炮和40mm博福斯炮全部毁损,仅剩下前甲板4门厄利空20mm炮,但仍坚持战斗,舰员甚至用轻武器对空射击。当年血战的美国军人要是看到如今这嗑药、割蛋、搞菊盛行的美国,会不会气得抄起汤姆森突突了这帮类人。
搜索雷达前出的另一种思路更加前卫,那就是将雷达搬到舰载机上,研制空中预警机。美军在TBF/TBM“复仇者”鱼雷机基础上,机腹加装一台AN/APS-20搜索雷达,驾驶舱后座通信射击员改为雷达操作员,研制成最早的舰载预警机TBM-3W。只是该机的研制进度太晚,紧赶慢赶,也没赶上二战实战,服役的时候战争已经结束了。
为了延伸舰队对空雷达搜索范围,提前预警研制的TBM-3W预警机,但没赶上二战。
针对Mk.37指挥仪在面对突然出现的高机动目标时解算慢,5英寸/38倍炮经常不得不脱离指挥仪单炮射击的情况,美国海军在战时的应急做法是给每一座5英寸/38倍炮增配一个原本配属给博福斯40mm/L60炮的Mk.51指挥仪。虽然Mk.51不能测距,但能测角、带炮瞄准,在针对近距离扑来的神风机时,用VT引信炮弹迎面拦阻射击,也的确不需要测距。
再有就是如果5英寸炮漏网了,博福斯40mm/L60炮也没拦住,那就得靠最后一道防线——厄利空20mm高炮了。该炮可看做是强化版的高射机枪,优点就是小、轻,美国海军在水面舰艇能插的地方都插满了这炮,有的甚至船舷一整排都是厄利空炮,俗称“高炮走廊”,到时候十几门、几十门厄利空炮哒哒哒哒哒……一起响,不是你死就是我死,最后一搏。
衣阿华级战列舰,5英寸Mk.12双联装副炮旁边能装的地方都装满了厄利空炮。
这就是“高炮走廊”,到时候十几门甚至更多厄利空炮一起泼水。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毕竟全舰的5英寸炮就这么几门,双拳难敌四手,火炮回旋部分质量也太大,回旋速度低,跟不上突然出现的高速目标,Mk.51指挥仪的功能也过分简陋,而20mm厄利空炮是纯人操炮,也就是比高射机枪强一些,难堪大用。
针对这些,再结合博福斯40mm/L60高炮杀伤斜距偏近,弹头威力不足的毛病,美国海军的想法更进一步,那就是干脆设计一种单炮带独立火控,能集火拦截,单炮紧急射击时又有完善火控,斜距大,拦截窗口拉大,单发炮弹威力足够,还可配VT引信的新炮,上可承接5英寸炮部分防空任务,下可全面代替博福斯40mm/L60炮,这就是3英寸(76mm)/50倍防空炮。
3英寸/50倍Mk.33双联装防空炮
3英寸/50倍防空炮的杀伤斜距显著大于博福斯40mm/L60炮;3英寸口径单发弹头威力足够大,命中即彻底摧毁,而且口径大了还能配VT引信,增大弹幕拦阻射击时的命中率;自动装弹机和管退式自动机能让单管射速达到45-50发/分,射速虽低于博福斯炮,但其他性能拉高后这点差距早已被抹平;而相对5英寸/38倍炮,3英寸/50倍防空炮的射速又高,回旋瞄准速度快,更适合防空。
3英寸/50倍Mk.33双联装防空炮说明图,每管炮后方都有左右两个滚筒式自动装弹机,用电动机旋转拨送炮弹,炮手只需将新弹补入滚筒装弹机即可。
按照设想,3英寸/50倍防空炮能1:2替代博福斯40mm/L60炮,即一座双联装3英寸炮代替一座四联装博福斯炮,一座单装3英寸炮代替一座双联装博福斯炮,而且每门炮都配一套带测距雷达的独立火控。但等3英寸/50倍防空炮投产,二战已经结束,所以这款火炮没赶上二战,成了冷战初期美国海军舰艇的主力防空炮。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