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文刊登于日本新人物往来社所编《历史读本》(『歴史読本』)系列于1994年发行的特别增刊《太平洋战争总决算》中的《太平洋战争Q&A讲座》,编者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了编辑翻译,增加相应配图,不代表支持相关论点,仅供读者参考。
Q:日军的战争计划是怎样的?
A:日本与美国,在开战之前有着接近20倍的国力差距。在美国调动起战争潜力之前,日军与美军主力进行决战,从而达到短期战争的目的。避免与美国进行长期持久战争,是陆海军当时一致同意的意见。
日军并没有登陆美国本土、在华盛顿的上空升起日之丸国旗的实力。不论是兵器、工业制品还是原材料都十分依赖进口的日本,进行长期战争势必陷入不利。海军与国内工业不可或缺的石油十分依赖从美国进口,如果与美国爆发战争,战争资源的进口渠道就将断绝。
考虑到上述问题,占领埋藏着无穷的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的荷属东印度(现:印度尼西亚)成为了解决资源问题的关键。
日军在占领并修复婆罗洲油田设施后的留影
首先,攻克美国的军事据点菲律宾、英国的远东要塞新加坡,从而确保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而后占领荷属东印度的资源地带,以此作为与美国进行长期战争的“基础”。
1941年9月5日,昭和天皇裕仁与时任日本陆军参谋总长的杉山元大将进行了如下问答:
裕仁:日美开战后,陆军计划用多长时间达成战略目标?
杉山元:南洋方面的作战,只需要3个月的时间便可达成目标。
裕仁:你在中国事变(侵华战争)爆发时担任陆相,当时我对你说的“事变只需1个月便可告终”的说法印象深刻,但4年过去了,战争依然在持续。
杉山元:中国地域辽阔,预定的作战计划无法达成占领全域的目标。
裕仁:中国地域尚且如此辽阔,那太平洋地域将比中国还要辽阔,我如何能够确信你只需3个月便可了结战事的说法呢?
面对天皇的诘问,杉山元大将陷入沉默,向天皇俯首赔罪,表示无法回答天皇的问题。
陆军大将杉山元(1880-1945),时任日本陆军参谋总长,参与策划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日本战败投降后自杀身亡
裕仁天皇与杉山元大将的问答可以看出,日军指挥层对美军作战的详细计划与目标仅停留在初期作战的阶段,而在达成这些目标后又该何去何从,完全没有详细的打算。
Q:日本对于正在欧洲战场作战的德国军队,抱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A:在太平洋战争开战前的1941年11月4日,东条英机首相提出,与美国开战陷入长期消耗战的几率是80%,除非以下几点情况得以发生:
1、 美国海军主力舰队被歼灭
2、 英国的海上交通线毁灭
3、 英国向德国投降,美国丧失与日本进行战争的意志
也就是说,日本方面预测美国可能会改变其态度,并将短期战争与和谈画上了等号。
相对于将法国打至投降、占领了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德军,英军在欧洲大陆上丢盔弃甲,匆忙逃回了本国,并依仗着多佛海峡这道天险与德国进行着激烈的航空战,在美国的援助下艰难地维持着战局,形势十分不利。
二战初期横扫欧洲大陆的德军,一度给予了日本方面“迷之幻想”
如果英国向纳粹德国投降,从对轴心国作战的阵营中脱离,美国对于和日本进行战争的欲望可能也会降低,这也是当时的日军首脑部所抱有的“淡淡的希望”。
但是,这一希望被毫不留情地打碎了。对于美国参战一事,英国如同打了鸡血一样“复活”了过来。在珍珠港遇袭、美国太平洋舰队“被歼灭”的那一天,在广播中收听到这一消息的丘吉尔首相确信同盟国必然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而在此之后,德军也在入侵苏联的战争中遭遇了惨败。
《乐》
Q:对于这场缺乏胜算的对美战争,陆海军为什么没有回避呢?
A:在《赫尔备忘录》向日本一方公开后,陆海军的中枢首脑们几乎都倾向于“开战”这一态度。对于昭和天皇来说,在这个时间点上回避开战的可能性是“No”。而在正式决定开战的、1941年12月1日的御前会议上,裕仁天皇一言不发,会议也正常推进了。
编者注:《赫尔备忘录》(Hull Note),是1941年11月26日经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批准,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交给时任日本驻美大使的野村吉三郎和协助谈判的“和平特使”来栖三郎的一份措词强硬的备忘录,主要内容为:日本从中国和印度支那撤军;美日两国只承认重庆的国民政府,不得以任何方式支持其他政权;美、英、日、中、苏、荷、泰等国缔结一项多边互不侵犯条约,以重新确立《九国公约》精神,取代三国同盟条约。《赫尔备忘录》也被日本一方视为美国的“最后通牒”,标志着日美谈判的最终破裂。
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与前来谈判的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左)和来栖三郎(右)
在展现了开战前裕仁天皇的内心活动的《昭和天皇独白录》中曾说道:
“如果那时我抑制了主战论、陆海军多年磨炼的精锐军队就此屈服于美国的话,国内的舆论必然沸腾,一定会发生政变吧。在这艰难的时刻,赫尔的最后通牒也随之而来,外交上也已经到了最终的阶段了。”
“11月30日,高松宫亲王宣仁前来询问相关情况,并留下了“如果失去了眼前的机会,就无法阻止战争爆发了。”这样的意见。虽然已经对战争的结果进行了预测,但是根据高松宫的话,统帅部对于结果是五五开的不分胜负,以及就算是仗打的很顺,也只能打到六四开的勉强获胜的结果。
我对高松宫说,我害怕输掉这场战争,而高松宫则说‘那何不现在就停下来呢?’ 但我认为,我作为立宪国的君主,对于政府和统帅部之间形成的一致意见必须承认,如果不承认,东条首相就会辞职,规模庞大的政变就会发生,国家最终被乱七八糟的战争论所支配,无法达成阻止战争的目标。在12月1日召开的、政府内阁阁僚们与统帅部一同参会的御前会议上,当决定开战时,我觉得我反对也没有用,所以一句话也没有说。”
《我摆烂了/锅不在我》
Q:在日本海军描绘的战争蓝图中,是否存在与美国海军进行舰队决战的情况呢?
A:在日美开战的前提下,日本海军作出了以下作战构想:
1、 对于美国可能攻击日本的前进基地:关岛和菲律宾展开先发制人的攻击,占领与确保以上地区。
2、 对于从夏威夷出击的美国舰队,用潜艇和飞机对其兵力进行攻击和削弱,诱使其前往日本近海(或者是舰队基地附近),进行舰队决战并将其歼灭。
3、 在舰队决战中败北的美国舰队,乘其进行兵力重组之际,日本一方确立起防御态势,并再次出击,以第二步的方法将其歼灭。
以潜艇和飞机削弱美国舰队兵力的“渐减作战”和将美国舰队引诱至日本近海进行歼灭的“邀击作战”的作战模式,日本海军持续进行着兵力的整备和训练。
这便是以对付从欧洲远道而来的沙俄波罗的海舰队、在对马海峡海域待命并将其歼灭的日本海海战的胜利作为教科书参考而来的作战。虽然对于等待美国舰队前来的海域从原先的日本近海的小笠原群岛一度变更为马绍尔群岛附近海域,但基本的作战构想并没有什么变化。
日本海军最终的对美作战构想示意图(原图出自《旧日本海军综合事典》)
对这个遵守着明治时期“祖传”下来的作战策略持反对意见的,便是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
他反对的论点主要有3个:
1、在飞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舰队决战难以发生;
2、如果在日本近海迎击美国舰队,敌人的航母可能对日本本土发起空袭;
3、最重要的是,在迄今为止的图上演习中,日本还没有在舰队决战中取得过决定战争胜败的重大胜利。
于是,山本想到了一个办法:使用舰载机奇袭珍珠港,消灭美国海军主力舰队。
Q:在奇袭珍珠港成功后,山本五十六的下一手是什么呢?
A:在收到了奇袭珍珠港成功的报告后,山本指示部下立刻制定新的作战计划。彼时,以攻克关岛、菲律宾、新加坡、香港等地为目标的第一阶段作战已经开始,并且预计在1942年3月结束。
但是,之后的作战计划,说起来很不负责任,具体的计划依然没有定下来。
《下一步我还没想好》
话虽如此,山本并不是没有打算。他于昭和三年(1928年)在海军水雷学校的演讲中就提出:“对美作战应该采取攻占夏威夷那样的积极作战。”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对于实施夏威夷登陆作战的想法已经深入了他的脑海。
总之,在让部下们推敲的作战计划中,山本命令重点研究以下四项作战计划:
1、 锡兰岛(现:斯里兰卡)攻略作战
2、 夏威夷攻略作战
3、 对澳大利亚北部的攻略作战
4、 中途岛攻略作战
其中,进攻锡兰岛和澳洲北部的作战方案因为遭到陆军的强烈反对而被驳回,但为了攻击英国的航母,日本航母机动部队对锡兰岛实施了攻击。
攻占中途岛是进攻夏威夷的前哨战,山本认为这还是一个打击因偷袭珍珠港而错过的美国航母的好机会。但是,在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中,日本海军损失了4艘主力航母,中途岛攻略作战被迫停止。必然地,夏威夷登陆作战也被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