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落平阳3.0】虎式坦克前传——凶兽从何而来(1)

百科   2024-07-15 10:14   广东  

本文作者vk1602,他的b站原文链接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关注。(号主吐槽:他怎么总是写我想写的东西哈哈哈?抢活是吧,赶紧收购!doge)

虎式坦克一直是围绕在每个军迷口中的话题,自然而然伴随着这样一款高热度的坦克离不开的就是营销号粗制滥造的垃圾笑话,鉴于2024年了还能写出这么多笑话实属让人忍俊不禁,本人态度一向是非常排斥和讨厌营销号的,所以本人特意写下此文章进行反驳,要想了解一辆坦克就要必须要从他的原型项目了解,而要了解原型项目又必须要了解他们的前辈们,只有这样一环扣一环考证和查验才能保证不会出错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这20年里是,是重型坦克发展最为痛苦的20年,在20年代虽然一战各类名义上和吨位上属于重型坦克的前辈取得了耀眼的战绩,但是相对不可让人忽视的就是他们那高昂的维修费用和繁琐的维护,这些都压的各国喘不了气。无奈之下各国都纷纷开始对自己的坦克兵种毫不犹豫的解散或者退役,曾经的香饽饽瞬间变成了烫手的香芋,例如美军就在面对高昂的维护费用后毅然决然的退役了所有重型坦克并且解散坦克兵种,另外一边的英国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可能当时唯一热衷制造重型坦克的也就是苏联人了,他们在这期间制造了61辆T35重型坦克


而在三十年代这种情况就变得更加危急起来,重型坦克的生存与发展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首先英国人约翰富勒在当时提出了一种划时代的观点(暂且不讨论有没有实用性)



在约翰富勒的观点中,重型坦克将不被需要,未来的坦克作战将主要依靠轻型坦克的突破以及少量的中型坦克提供火力掩护,并且约翰富勒本人对未来纯机械化单位没有步兵充满热情(法国人点了赞,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想法无疑是白痴的,装甲单位在离开步兵掩护后极其容易被消灭,所以装甲部队需要步兵的掩护而步兵的掩护则是牵扯到了步兵机械化也就是所谓的战斗车辆投入使用,这里不过多阐述,具体可以参考盖意志超人盖佬所写的多篇关于早期德军装甲掷弹兵的建成以及军事学说。),约翰富乐的军事学说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再加上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各国财政赤字,即便是有人知道这方面的缺陷也无人敢唱反调

而德军在35年从防卫军转型成国防军后,新生的德国军队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这种思想浪潮的的冲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一号以及二哈坦克的研发,bw和zw的四号三号设计构想也被提出。

1935年下半年德国新式重型坦克设计被重新提出来,德军提出的这种重型坦克不是用来突破敌军防线而是被用来专门对抗敌人重型坦克,德国人已经预见到未来新生的德国与法国之间必定会有一场大战,而法国人所拥有的夏尔2c重型坦克将会是德国人最棘手的目标,于是陆军武器局当即下令设计出一种全新的重型坦克,其火炮口径为7.5cm炮口初速必须达到650m/s左右,这样才有可能击穿夏尔2c的装甲,火力达到了但是德军重型坦克装甲表现却不算好,这对武器局来说毫无疑问是不可以接受的事情

库尔特·利泽(Kurt Liese)(1882-1945)在1934-1938年间出任德国陆军武器局局长

于是时任陆军武器局的库尔泽步兵上将就提出质疑,首先这样的坦克至少要30吨往上德军现有的舟桥不一定能承受得住(事实证明这一担心纯属多余了)其次这一款设计装甲不能完全免疫2cm机关炮射击,所以这个设计很快就被德国军方推翻,虽然德国武器局并不满意他的重量,30吨级别的坦克搞还是要搞,武器局和迈巴赫进行了详谈,这次详谈主要是针对发动机的改进,武器局希望迈巴赫能生产600匹马力的发动机,这次详谈过后的12月28日召开了该发动机开发计划会议并且批准了迈巴赫对其开发,武器局也希望能把这款新设计的发动机安装在30吨级别重型坦克身上,这样就能确保他拥有中型坦克的机动性,值得一提的是参加会议的其中一位设计师正式德国日后的交错式负重轮之父也是交错式负重轮的大力支持者他便是海因里希·恩斯特·科尼普坎普,也是日后武器六处的负责人


(科尼普坎普既不是德国赫赫有名的将军也不是大权在握的决策者,但是却是真真切切影响德国坦克设计与生产的关键人物,科尼普坎普在1926年进入陆军武器局进行工作, 1936年科尼普坎普成为武器六局的负责人并且一直领导着设计团队到二战结束,科尼普坎普影响着20世纪30-40年代德国投产的全履带或者半履带的设计,并且在37-39年设计了所谓的“高速坦克”也就是zw38和二号d那一票,事实证明不过是其本人异想天开,他本人在位期间独断专行,武器公司所有话语权都被收回,科尼普坎普甚至认为武器六处就是大脑而其他公司都是器官只要服从大脑的命令就行了,他不允许任何人或者武器公司质疑他的决定,稍有违逆他指标的的人他就会大发雷霆将武器公司的设计赶出此次竞标,科尼普坎普本人权利特别大甚至能够左右希特勒的决定(这就不得不提到武器局了,武器局设计部门权利也非常大,包括希特勒所喜欢的虎p以及鼠式坦克量产都被武器六处和武器局给驳回,这也侧面打脸了所谓的军工经济以及工业巨头能够左右德国命脉,事实上纳粹的经济部门在纳粹上台后迅速取得了整个德国经济控制权,寡头也没有任何地位)虽然科技普坎普这么做节约了设计时间,但是这也意味着他这个大脑一但犯错,那必然会导致整套项目白白浪费时间和经历)

后面迈巴赫的600马力的发动机开发计划无疑是失败了,这让德国军方大失所望于是不得不叫停了新式重型坦克设计,不过就在一切都要尘埃落定的时候,武器六处科尼普坎普重新启动了这项计划,也就是在这一年后的1936年11月2日,克虏伯接到了为新式重型坦克设计炮塔的任务,科尼普坎普则是把车体设计计划交给了另外一个工业巨头也是德国日后重型坦克专门生产者亨舍尔,而项目也从原来的对付法国人的重型坦克发生了转变被改为了支援车辆,武器六处将他在职能更加偏向德军当时的另一款车型“护卫坦克(Begleitwagen)”也就是和早期四号的职能大为相似

早期的四号坦克装甲的确不算是很好,所以也能理解德国人的思路

只不过他的装甲更为厚重所以也被称为“强化型护卫坦克(Begleitwagen verstaerkt))

不过计划没多久1937年3月又被更改,德国人这次将他的定位放在与英国人相同的步兵坦克上面,也就是所谓的(Infanteriwagen)  lw项目。而在这次更改没多久4月份又被再次改名,这次改名终于出现了大家所熟知的“突破坦克(Durchbruchswagen”也就是所谓的D.W,或者是大部分网友喜欢说的大王1


dw1现有的尺寸图已经丢失基本上没有寻回的可能性,现有的图纸都是后人的复原图

1945年盟军审问埃尔文阿德斯博士后重新绘制的dw图纸

dw1的原型车按照设计要求正面侧面以及后面都是由50毫米厚的轧制装甲钢保护,这个防御标准是为了抵挡德国人自己的pak36反坦克炮,车体的顶部和底部则是由20毫米厚轧制钢保护,车体前面的装甲也是传统的阶梯式。原型车并不是由轧制装甲钢而是使用了测试用的软钢组装完成,因此德国人并没有进行实弹射击,原型车只进行了机动性和越野性测试,总得来说性能表现让德国军方比较满意,不过在当时德国工业无法制造出坦克侧面长度的50毫米轧制装甲钢,因此德国人将其分段式制造并且采用铆接方式固定,这也导致坦克重量进一步增加。再加上迈巴赫最终没能完成600匹马力的发动机研究,因此只能选择300马力的12升水冷迈巴赫120TR汽油发动机,而坦克的动力布局和其他同时期设计的坦克相差无异

车组布置则和当时同处在开发的其他德国坦克一样,车组成员设计也由五人构成,分别是车体前部的驾驶员和机电员,以及炮塔中的炮长、填装手和车长。这将是德国坦克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因为这可以让车长专心于观察和指挥,而不必分心于火炮瞄准和填装火炮

不过尽管dw1已经设计的比较合理也比较符合军方的构想,但亨舍尔在1937年中期还是决心制造另外一辆原型车,这辆原型车也就是dw2,dw2主要改进了车体设计方面,在这一年dw2融合和实践了部分zw38的设计理念,并且终于用上了dw1心心念念的车体侧面的一体式装甲而不是采用铆接方式

由 H•L•Doyle 绘制的 dw 2 的侧面线图,图中描绘了类似四号坦克的炮塔。与 DW1侧视线图相比较主要的外观差异是一体式侧面装甲、车体下侧的乘员逃生舱口和不同样式的驾驶员侧视观察口。不过目前还不清楚这些细节差异究竟是真实的存在还是作者的臆想。

动力方面,转向机构从原先的Cletrac(受控差速器)系统被电磁离合器的三半径转向机构所取代,这种设计允许坦克在转弯时一侧履带降低一定速度,而另一侧履带的速度升高一定速度。同时也会分配更多功率到外侧履带上。此外,也可以空挡使两侧履带旋转方向相反以此来实现中心转向,另外坦克的履带被减少了宽度改为260mm而扭杆也换成了更硬更有刚性的材料,而因为这些改进,驱动轮、主减速器和刹车装置也需要一并改进。


dw坦克的现存仅知的两张照片,关于整车照片以及更多细节照片都已丢失或者被私人博物馆,私人收藏家雪藏,期待历史的某一天这些照片能重见天日,也希望有一天根据那些新发现的照片,我所说的东西能被推翻或者确定

dw2项目的底盘和炮塔开发同期进行,在1937年2月克虏伯根据武器局要求设计出了炮塔设计概念图,武器六局很快在3月给出说明“要求其炮塔座圈1500mm小于四号坦克炮塔,此外炮塔还计划采用手摇旋转装置,就像武器六局所说一样“暂时不考虑使用电机驱动炮塔,辅助驱动装置也暂时不包括在内””(考虑到这时候没有其他什么驱动炮塔旋转的方法,德国人也可能预想到电动机产能不足,所以旋转手摇旋转也不足为奇了)

武器局和克虏伯计划在dw2的炮塔设计中做到全向50mm,外置炮盾20mm,顶部装甲为15mm,以此来为炮塔提供与车体相同的防御

在火力方面德国人则是计划安装与早期四号相同的7.5cm Kwk37型24倍径短管坦克炮,

四号坦克所装备的7.5cmkwk37型24倍径火炮近景照片

7.5cm短管坦克炮主要使用SprengGranate34型高爆弹,这枚炮弹重约4.5公斤,弹头装有半公斤的高爆炸药,足够对付大部分的碉堡和火力掩体以及步兵亦可以对付早期的坦克

(我知道某些人嘴里又要扯出t34了,首先t34是40年生产的原型车41年开始量产,暂且不提德军能不能未卜先知预见到会有名叫t34的一款坦克出现,就是遇见了实际上短管75在反坦克方面不见得会落入下风更何况后面德国人除了两种APCBC外还为其配备了破甲弹可以进一步提升反坦克威力)

dw的机枪可能与主炮同轴安装,而在1937年的3月武器局的回复里无线电也同样被要求安装在炮塔内(这就很有意思了,因为根据H•L•Doyle所绘制的dw2炮塔,无线电是没有这么充足的空间装进去的,所以这个炮塔很有可能只是猜想图或者复原图)

(另外在1939年1月关于30吨级别坦克会议上,明确规定了所使用武器不得超过7.5cm口径,因为这会使得坦克参数需要被重新划分,会导致坦克重量的提升动力的下降,这在参会者眼里是不允许被接受的。这也为日后3601项目下马埋下了伏笔,关于这件事我们下一篇专栏在谈)

1938年7月24日,国防军与克虏伯签下用低碳钢板生产原型炮塔的合同,克虏伯则在39年5月份制造完成DW2坦克的原型炮塔,但是此时的DW系列不再是香饽饽也不再是万众期待的项目,在1939年9月9日进行了组装并且完成了设计后这个炮塔被拉去了马德堡,在那里与其他坦克炮塔被一同展览,在这之后该炮塔就不了了之了,从此再也没人直到他的下落,随着时间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不过dw系列并没有就此消失


vk3001项目继承了他的名号,早在1938年武器六处就提出了继续开发30吨底盘并且开始招标,克虏伯和亨舍尔以及保时捷都拿出了不同的设计,也就是在同一时刻德国人也正式更改了坦克命名原则令人所熟知的vk代号被搬上台面虽然早期大部分书籍会将vk译为实验坦克,但是经过这几年最新的考证vk应该被译作Vollketten ( fahrzeug )全履带(车辆),不过话虽如此vk3001仍旧被保留了dw的称号,在一些文件上面vk3001也被称为旧dw,vk3001在主炮上仍旧采用是7.5cmkwk37型24倍径坦克炮,但是其他一些配件例如的刹车系统和发动机以及冷却系统都被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更改

vk3001H

无论如何,三家公司都提交了让自己满意的设计而其中克虏伯公司遭到了淘汰,只有保时捷和亨舍尔进入了进一步测试,两者之间为了便于区分加入了公司缩写,亨舍尔是H而保时捷则是p,两家公司都开始生产测试用的车体并且完成了组装,虽然3001H和3001P在测试机动性方面都让武器六处赶到满意,但是VK3001项目却也遭到沉重一击,原因是75L24在前线表现不够好,在1941年底,这门火炮被证实并不够用,于是军方要求加强火力在41年10月,克虏伯负责制造炮塔所以被问到是否可以换装34倍径的75炮,答复是需要对炮塔和车体进行特别大幅的改动,但高倍径的50mm炮可以无缝衔接;到了12月,军方又一次狮子大开口,问到克鲁伯是否可以为3001的炮塔配备未来装备在四号F2上的75/L43火炮,回覆仍然是否定的。在这之后保时捷公司以及亨舍尔公司还是收到了武器六处最不想收到的通知“项目取消,一切工作暂停”,而收到这个通知的原因则是武器六处收到了一份情报,这份情报显示德军的主要敌人将会列装新式重型坦克,现有的vk3001无法担当大任他的炮塔改装空间太小了,装甲以及火力都已经无法满足德军所需要的。vk3001项目被暂停开发,资源被移交给同期的进行vk3601项目,而已经被制造出来的坦克底盘则被亨舍尔公司用来安装  128L60加农炮,这便是后面的自行火炮倔强的埃米尔,而3001的炮塔则是被送到了大西洋防线上面


尽管早期德军重型坦克从结果来看开发并不尽人意显得是在做无论用工但无论如何这些设计项目都为德军积攒了宝贵的设计经验,而德军的重型坦克开发也并没有被按下暂停键,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

舰载机的整备间
本公众号介绍各类陆海空兵器与战史,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