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5轰炸机是如何成为“炮艇机”的?

百科   2024-08-27 10:30   广东  
前言


提起“炮艇机”(Gun Ship)这个概念,人们通常想起的,大都是搭载105毫米的AC-130“空中炮艇”系列攻击机。但是,早在二战期间,美国的B-25“米切尔”中型轰炸机也曾经搭载过大口径的火炮用于对地攻击,成为了“炮艇机”这一概念的始祖之一。那么,B-25是如何成为“炮艇机”的?它在战斗中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呢?


75毫米炮的“飞天梦


在二战中,北美公司生产的B-25系列轰炸机,大部分都被用于太平洋战场参与对日作战。在19424月的“杜立特空袭”行动中,从“大黄蜂”号航母上起飞的B-25B机群空袭日本本土的壮举,不但极大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的士气,也让B-25一举成名。

但是,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国陆航急需发展B-25的反舰攻击能力,打击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海上运输线。而对于B-25来说,采用一般的水平轰炸战术很难有效攻击日军运输船,而如果让B-25学着日本海军的一式陆攻那样投掷航空鱼雷反舰,美国在当时又没有性能可靠的航空鱼雷。绞尽脑汁的美国陆航,决定做出新的尝试:让B-25搭载75毫米口径的主炮,用大炮直接轰击日军舰船!


B-25G攻击机的机头火力,75毫米炮的炮管从机头一侧露出


B-25选装的是1M475毫米炮,这种火炮的技术根源可以追溯到美国在一战中从法国获得的M189775毫米野战炮(《亮剑》中大名鼎鼎的“意大利炮”),美国陆军在一战后以此炮为基础发展出了一系列的反坦克炮,美国在二战中生产服役的主力战车:M3“李”与M4“谢尔曼”中型坦克也安装了由法国75炮发展而来的M2M3型坦克炮。

法国M1897型75毫米野战炮,这款经典的火炮成为了美军在二战中使用的诸多75毫米炮的技术来源


而为了让B-25能够搭载这种火炮,美国设计师对炮架进行了轻量化设计,在减轻重量的同时,也为炮架安装了弹簧后座吸收装置,以减轻火炮射击时的后坐力。不过,美国设计师并没有采用类似德国人为Hs 129Ju 88P攻击机的75毫米炮安装的自动装弹机设计,机组成员需要手动为这门75炮进行装填。B-25的机体也进行了部分调整,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机头的透明观察窗被替换成了封闭式的装甲机鼻,领航员的座位被调整到飞行员的后方,以便进行火炮的装填和排障。


B-25G的75毫米主炮布置示意图,炮弹需要由领航员手动装填


“炮艇”诞生

1942102日,北美公司的试飞员驾驶着一架由B-25C改造而来的、搭载75毫米炮的XB-25G原型机,在加州成功完成首飞。经过空中射击测试,试飞员报告称,机炮射击产生的后坐力震动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进一步的测试也让北美公司和美国陆航最终决定量产搭载75炮的B-25G型攻击机。

在美国陆航的将领们看来,B-25G显得威力十足:机上一共可搭载2175毫米炮弹,75毫米炮可以在3公里的距离上发射,飞行员用12.7毫米机枪的曳光弹辅助瞄准,1发炮弹就能有效毁伤日军的运输船,也可以用来攻击地面目标,前线机组甚至报告过用5发炮弹就严重毁伤一艘日本小型军舰的记录。北美公司一共生产了约400B-25G,还将63B-25C升级改造成B-25G型,投入地中海与太平洋战场。

B-25G型的正面图,4挺12.7毫米机枪与右下角75毫米炮的武装布置清晰可见。12.7毫米机枪除了用于压制敌方高炮火力外,还兼具为75炮进行辅助瞄准的作用


B-25G在战场上的表现,让美国陆航后续又投入了改进的B-25H型攻击机。B-25H同样装备了175炮,只不过从原先的M4型换成了重量进一步减轻的T13E175毫米炮,同时机头两侧增设了412.7毫米机枪吊舱,火力进一步得到强化。B-25H的驾驶舱也进行了设计调整,副驾驶位被取消以减轻机体重量。B-25H型一共生产了约1000架左右,其中有248架被海军航空兵接收,改名为PBJ-1H用于海上巡逻。

B-25H替换了更为轻便的T13E1型75毫米炮,同时机头两侧也各增设了2个12.7毫米机枪吊舱,进一步强化机头火力


重炮落寞,机枪为王

B-25GB-25H虽然相继投入了实战并取得了战果,但前线机组人员却认为,给B-25搭载75毫米炮是弊大于利的做法。

首先,75炮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依然很大,射击时的飞机甚至会瞬间降低20节(约37公里/小时)的速度,对飞行员的操控带来了很大考验。其次,75炮的装填速度较慢,同时火炮要进行射击,飞机就得一直保持稳定飞行在低空的攻击航线上,这就使得B-25的机组成员要长时间地暴露在敌人的防空火力之下,增加了被击落的概率。

美国海军装备的B-25H,改称为PBJ-1H,主要用于远程海上巡逻


1943年以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逐步溃败,海上运输线濒临崩溃,大型的运输船目标已经很难在西南太平洋前线看到,美军飞行员们要对付的往往是更小型的“大发动艇”(日军的运输驳船),而对付这种小型目标,12.7毫米机枪要比75毫米炮更为合适。

随着美军发展出的“跳跃轰炸”(Skip-bombing)战术日益成熟,炸弹在水面上如同打水漂一般冲入日军舰船船体的反舰攻击取得了极佳的效果。B-25GH型“炮艇机”最终没有成为反舰攻击的“主角”。

在后续诞生的、B-25系列中最后也是生产最多的B-25J型上,更是将沉重的75毫米炮丢下了飞机,机头武装换成了812.7毫米机枪,外加机身侧面吊舱内的4挺与头顶2挺机枪,14挺机枪的前射火力可以说“神挡杀神”。“跳跃轰炸”加上机枪的扫射攻击压制组合,成为了B-25在太平洋战争中后期最为主流的反舰和对地攻击战术。

美军地勤人员正在维护B-25J机头的8挺12.7毫米勃朗宁航空机枪,对于美国陆航的飞行员们来说,机枪能够带来更为稳定且持久的前射压制火力,更具实战价值


B-25G/H型“炮艇机”虽然没有取得突出的成功,但在中型轰炸机/运输机身上安装中大口径火炮的想法,却由此在美国人心底埋下了种子。“炮艇机”这一概念在越南战争中得以由AC-47继承,并最终在AC-130系列上发扬光大。

AC-130系列成为了“炮艇机”概念的终极形态


作为本文的一个彩蛋B-25H采用的T13E175毫米炮,后续又衍生出了坦克炮版本:75毫米M6型坦克炮,并成为了知名的M24“霞飞轻型坦克的主炮75毫米炮从坦克搬到了飞机上,又从飞机搬回到坦克上,历史在此完成了一个奇妙的轮回。

M24“霞飞”轻型坦克,为了在保持75毫米级别主炮火力的同时,满足轻型坦克减重、提升速度性能的需要,它采用了基于B-25H的T13E1型75毫米炮改进而来的M6型坦克炮



☆ END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舰载机的整备间




舰载机的整备间
本公众号介绍各类陆海空兵器与战史,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