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之城”——“南安普敦”级全览

百科   2024-04-10 10:41   广东  

(正文约8000字,配图10副,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1942年12月31日上午11时左右,巴伦支海海域,搭载有苏联亟需的装备和物资的盟军JW51B船队已经被德军舰队包围,尽管船队中的英军护航舰艇拼死抵抗,但实力上的巨大差距还是让德军突破了防卫,眼看一场一边倒的屠杀就要上演。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二艘英军轻巡洋舰赶到了战场,凭借着巧妙的机动和精准的炮火,英舰一举击伤了德军“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并击沉了“弗里德里希·埃克尔特”号驱逐舰,最终迫使德军撤退,成功实现了逆风翻盘,而带队创造这一奇迹的正是“南安普敦”级轻巡洋舰“谢菲尔德”号。

来自东方的威胁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已然熄灭,但是各国对提升自身国防实力,进一步强化海军军备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退。为了避免军备竞赛的进一步升级及各国经济的大崩溃,美国召集了当时世界上的另外四个海上强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在华盛顿召开军备限制会议并最终于1922年2月签订了为期15年的《限制海军军备力量条约》。该条约主要是对各国主力舰的建造进行限制,因此,在条约签订后,各海上强国的船厂纷纷开足马力准备设计建造各种新式巡洋舰。这样一来,新一轮的造舰军备竞赛又即将展开,只不过建造的主要目标从主力舰换成了新式巡洋舰。

在此期间,太平洋二岸的造船厂订单不断,日夜开工,各种新锐舰级层出不穷,颇有一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势头。这一切,尤其是强势崛起的日本海军对传统的海上霸主英国海军产生了严重的刺激。经过分析,英国人认为无论是与日本进行主力舰决战,还是对日本交通线开展破袭作战,抑或是确保贸易航线的畅通,自己在巡洋舰力量方面都没有优势。于是,英国在1923年提出了在后续10多年里被奉为圭臬的“70艘巡洋舰需求”并先后设计了“肯特”级和“伦敦”级重巡洋舰,因为都是用英国的郡来命名,因此也被合称为“郡”级。

“郡”级在性能上让英国人很满意,但高昂的造价使其建造数量无法达到“70艘巡洋舰需求”的要求。于是英国人做了两手准备:一是让包括“郡”级在内的英国海军现役巡洋舰尽可能地延长服役期;二是开建“约克”级(“郡”级缩小版)。然而吨位和武备均作缩减的“约克”级单舰造价仅比“郡”级的单舰造价低10%,根本达不到英国海军的预想。因此,英国人将视线转向了谈判桌。1927年的日内瓦会议上,英国提出了削减大型巡洋舰武备和限制其数量的提议,但首先就遭到了美国的反对,最后双方在争吵中不了了之。

日内瓦会议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已经开始陷入经济大萧条,财政拮据的英国工党政府强烈希望各国能达成进一步的军备限制协议并采取了很多切实举措,最终促成了1930年伦敦海军会议的召开。

1930年4月22日,各海军强国签署了《伦敦海军条约》。条约对巡洋舰的种类进行了明确,同时对其武备和各缔约国能够保有的总吨位都进行了规定,但未对单艘吨位作出限制,这就为后续的大型化轻巡洋舰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反映英王乔治五世欢迎伦敦海军会议各与会国代表的宣传画

条约签订后,英国海军计划建造14艘5000吨级(“林仙”级)和7000吨级(“利安德”级)巡洋舰。但是,日本海军此后的一个“惊世操作”却彻底打乱了英国人的计划,也深刻影响了英国后续巡洋舰的设计建造。

1931年10月,日本海军开工建造“最上”级首舰——“最上”号,这级后来被西方国家称为“惊人的违约舰”的轻巡洋舰装备有15门155毫米舰炮和12具610毫米鱼雷发射管,航速高达37节,对外宣称的标准排水量却只有8500吨(实际上严重超标)。消息传到英伦三岛后,举国震惊,英国海军部立即责成皇家海军造舰总监探讨类似建造方案的可行性,经过认真研究,皇家海军造舰总监表示基本不可行。虽然海军部最终勉强接受了相关解释,但继续设计建造小型巡洋舰的意见已经愈发失去了市场,经过一番激烈的内部争论,英国海军最终决定不再继续设计建造小型化巡洋舰,而是重新设计一级8000吨级的以贸易保护为主要任务的新式巡洋舰以对抗竞争对手的新式巡洋舰。皇家海军造舰局奉命在1933年9月前为新船绘制设计草图,供海军部参考。

1933年7月底,新式巡洋舰的设计工作正式开始,具体的设计要点包括:装备12门152毫米舰炮及适当的防空火炮,防护上能在一定距离上抵御152毫米舰炮的轰击,航速30节以上,要装备完善的航空设施以支持舰载水上飞机的应用。

经过紧张的工作,皇家海军造舰局如期在8月底完成了三份设计案,代号分别为:“K VII”(A)、“K IX”(B)、“K VIII”(C)。9月1日,又递交了一份名为“K X”(D)的补充方案。这四份设计案中,没有一份方案完全符合海军部的要求,尤其是在航空设施和舰载水上飞机配置方面问题最大,经过综合考量,海军部建议在D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设计。相关工作进展的很快,1933年10月,一份代号为“M”的设计方案被提交,该方案缩短了舰体长度,以便于维护(船坞适配性更好),同时削减了装甲厚度并扩大了防护面积。在至关重要的航空设施方面,将重型弹射器直接安装在上层甲板上,提高了应用效率,水上飞机的搭载数量则减少至3架。最后,为了应对日益加大的空中威胁,考虑配备高射机关炮。

1934年2月,皇家海军造舰总监向海军部提交了“M”方案的详细图纸和说明,随后又持续进行了一系列细化改进,同年3月,“M”方案获得海军部通过。通过后的“M”方案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仍在不断修正,主要改进点集中在装甲布置、射击指挥装置调整及烟囱配置修改上。随着方案的修改,相关名称也发生了变化,1934年11月,海军部正式宣布,以英国本土重要城市的名字来命名新式巡洋舰,级别名正式确定为“南安普敦”级。

1934年10月4日,“纽卡斯尔”号在阿姆斯特朗造船厂铺设龙骨,标志着“南安普敦”级轻巡洋舰正式开始建造,至1937年11月18日“伯明翰”号于达文波特船厂完工,5艘“南安普敦”级(舰名分别为:“纽卡斯尔”号、“南安普顿”号、“伯明翰”号、“格拉斯哥”号及“谢菲尔德”号)全部建成。

大型化轻巡洋舰

建造完成时的“南安普敦”级全长180.3米,宽18.8米,吃水5.2米,标准排水量9100吨,满载排水量11540吨。舰型采用艏楼船型,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利安德”级的扩大改进型,舰艏上翘,属典型的巡洋舰布局。本级舰长宽比接近10,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兴波阻力,可以达到相对较高的航速。

本级舰是典型的英式巡洋舰,舰艏附近布置有锚链、缆桩、挡浪板等设备。二座三联装152毫米主炮塔组成了前部主火力群(背负式配置),其后是大型一体化舰桥及轻量化的三角桅,舰桥后方是水上飞机机库(相较于露天维护水上飞机的军舰提高了维护效率)及前烟囱。前部烟囱之后配备有一座固定弹射器(用于弹射海象式水上飞机,全舰共配备水上飞机3架)及配套的起重机,弹射器后部的区域则依次配置有后烟囱、探照灯平台、后部上层建筑、4座双联装102毫米高射炮、后桅及后部主火力群,三联装鱼雷发射管及轻型防空武器则分布于上层建筑二侧。

“南安普敦”级在完工时的定员为754人,其中含24名航空人员。

“南安普敦”级巡洋舰二视线图

高效的动力系统

动力方面,“南安普敦”级配置了一整套可靠高效的动力系统。锅炉方面选用的是4座新型海军部式三鼓水管锅炉(蒸汽温度343.3度,蒸汽压力24.6千克/平方厘米),分布于二个锅炉舱中(前部烟囱负责排放前2个锅炉产生的废气,后部烟囱则专门负责后2个锅炉产生的废气)。轮机方面则选用了4台帕森斯式蒸汽轮机,4轴推进,单舵控制航向,动力系统最大输出功率75000马力,军舰的最高航速达到了32节。全舰共搭载重油1970吨,续航力为8900海里/16节。值得一提的是,本级舰采用了轮机舱与锅炉舱交错布置技术,进而提高了全舰动力系统的战时生存性。

除主动力系统外,“南安普敦”级还配置了4座300千瓦(220伏)发电机用于为全舰设备提供电力。

(“南安普敦”级动力舱段配置示意图,黑色图形表示锅炉舱,灰色图形表示轮机舱)

较为全面的武器配置

“南安普敦”级在设计之初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本方海上交通线的畅通同时维护英国在海外殖民地的权益。因此,其武器配置也围绕着这些任务展开,同时考虑了对空防御的需要。建成之初的武器配置为:12门Mk XXIII型152毫米50倍径舰炮(主火力);8门Mk XVI型102毫米45倍径高射炮;8门Mark VIII型2磅砰砰炮(40毫米39倍径);8挺Mark III型12.7毫米62倍径高射机枪及2座Mk IV型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空中威胁的不断增大,本级舰也逐步强化了对空火力配置。

“南安普敦”级装备的152毫米舰炮全部分装在4座三联装全封闭炮塔内,沿舰体中心线呈背负式配置(前2后2)。1930年开始设计,1933年投入使用的本炮之前曾装备过“利安德”级和“林仙”级轻巡洋舰。单炮(不含炮塔)重6.91吨,身管长7.62米,膛压3230公斤/平方厘米,膛线36条,单炮最大射速8发/分,俯仰范围-5度到+45度,俯仰速度10度/秒。每门炮设计携弹量为200发。配用的弹种有风帽通常弹(弹重50.8千克,属于半穿甲弹类)和高爆弹(弹重50.8千克),发射前者时炮口初速841米/秒,最大射程23000米,在11430米距离上可击穿76毫米厚的垂直装甲,在20120米距离上可击穿51毫米厚的水平装甲。

Mk XXIII型舰炮的射击控制主要由位于舰桥顶部的综合火控塔负责,该装置配有光学测距仪并与机械式计算机相联,在中近距离上有效提升了火炮的射击精度。夜间战斗时,舰上配备的3座91厘米探照灯可以用于照射目标。

为应对日益增大的空中威胁,“南安普敦”级还配备了由102毫米高射炮及近程防空武器组成的防空火力系统。8门102毫米高射炮分装在4座双联装半开放炮塔(后部敞开)内。此炮是英国海军中被广泛装备于各级舰艇的高射炮,综合性能较为出色。单炮(不含炮塔)重2.04吨,身管长4.57米,膛压3230公斤/平方厘米,膛线32条,初速811米/秒,单炮战斗射速15发/分,最大射程18150米,最大射高11890米,俯仰范围-10度到+80度,配用的弹种有高爆弹、半穿甲弹,战争后期又新增了配备近炸无线电引信的新式高射弹,使得本炮的防空效能大大提高。2台高角度射击控制塔(“伯明翰”号、“格拉斯哥”号及“谢菲尔德”号为3台)负责为火炮提供射击诸元,该型控制装置能将数据传送至海军部式火控计算机以引导火炮对抗来袭飞机。

“南安普敦”级的标准近程防空武器系统由砰砰炮和高射机枪组成,前者单炮(不含炮塔)重0.252吨,身管长1.575米,初速585米/秒,最大射速100发/分,最大射程3475米,最大射高3960米。俯仰范围-10度到+80度,俯仰速度15度/秒。单看理论数据,性能尚可。但是在实战中,此炮配用的炮弹杀伤力不足且容易卡壳导致火力不连贯而被证明为不能够应对高强度的空袭。“南安普敦”级巡洋舰上的2磅砰砰炮安装在四联装Mark VII型炮座上,由2部专用火控装置负责引导射击。作为2磅砰砰炮的补充,“南安普敦”级还配备有2座四联装Mark III型12.7毫米62倍径高射机枪,尽管这款高射机枪的有效射程仅有730米,但每分钟高达700发的射速还是可以勉强织起一张弹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鼓舞舰上官兵的士气。

鱼雷武器方面配置有2座Mk IV型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1.7吨重的Mark IX型鱼雷(雷长7.3米,战斗部装340千克TNT炸药,雷速30节时最大射程12350米)执行对舰攻击任务。从数量上看,“南安普敦”级单侧的鱼雷发射管数量只有3具,雷击能力并不强,主要用于防卫反击。

总体上看,“南安普敦”级巡洋舰的火力配置做到了以对海为主兼顾对空防御,满足了初始设计方案的要求。

“南安普敦”级的主战装备:1号武器为152毫米速射舰炮、2号武器为102毫米高射炮、3号武器为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号武器为2磅砰砰炮、5号武器为40毫米防空机关炮、6号武器为20毫米防空机关炮、7号武器为12.7毫米高射机枪。

装甲防护

有别于小型化的轻巡洋舰,“南安普敦”级在防护方面还是进行了充分的考量,其防御的总要求是在正常交战距离上能够抵挡152毫米炮弹的打击。本级舰采用“重点防护”模式,装甲及防护设备占全舰总吨位的比重达到15.7%,重量为1431吨。垂直防护方面:呈“凸”字形的主装甲带厚114毫米(主要防护动力舱段,至非关键部位有缩减),主装甲带前后二端设有厚度为63.5毫米的横向装甲隔壁,进而形成了一个装甲盒结构。主炮弹药库设在水线以下,四周同样由114毫米厚的装甲板防护;水平防护方面:主水平装甲厚32毫米,材质为高张力钢,至弹药库区域则加厚至51毫米。主炮塔正面及侧面装甲厚度均为25毫米,上层建筑的部分重要位置也增加了防破片装甲,舵机室的侧面及顶部则均由32毫米厚的装甲板进行保护。

尽管较之前的英国巡洋舰在防护上有了很大进步,但“南安普敦”级在面对鱼雷及航空炸弹的打击时,防护依然显得不足,对主武器系统的防护也有一定的欠缺。

“南安普敦”级舷侧主装甲带位置,位于图中的黑色框中

服役期间的重大升级改造

由于“南安普敦”级轻巡洋舰的服役跨度较长,改造情况复杂,因此以下从战时和战后二个维度对本级舰于服役期间的重要升级改造做简要介绍:

尽管在完工时没有一艘“南安普敦”级轻巡洋舰配备有雷达设备,但作为雷达系统的起源地,英国人对于在军舰上配备雷达装备的热情可一点都不落后于其他国家。1938年8月,一套79Y型对空警戒雷达被安装到了“谢菲尔德”号上,由此拉开了“南安普敦”级各舰配备雷达系统的大幕。至1940年,部分本级舰开始安装286型对空/对海搜索雷达,该型雷达属于试验型产品,性能并不理想,后期逐步被更高性能的装备替换。1941至1942年间,大部分本级舰开始配备279或281型对空警戒雷达(前者功率70千瓦,对空中目标最大作用距离175公里;后者功率350千瓦,对空中目标最大作用距离213公里),282、284、285型火控雷达(分别用于控制2磅砰砰炮、主炮和高射炮)及273型对海搜索雷达。1943年之后,“格拉斯哥”号及“谢菲尔德”号开始换装高性能新式雷达(277型对海搜索雷达及293型对空/对海搜索雷达)以替换273型对海搜索雷达。同样是在战争中后期,各种新式的无线电侦测设备也开始陆续上舰,标志着“南安普敦”级轻巡洋舰的电子设备进一步完善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实战经历告诉世人这样一个道理,军舰的防空作战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除了要配备精良的远程防空武器外,中近程防空武器系统效能的发挥也会对防空作战能否成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事实上,“南安普敦”级的中近程防空武器系统于战时也确实处于持续强化的过程中。首先是在1940年间,部分本级舰加装了UP火箭发射器,数量为1-2座,这是一种早期的防空火箭弹发射装置,后由于性能不佳全部被拆除。自1942年起至战争结束,“南安普敦”级轻巡洋舰在近距离防空火力上的最大变化是将Mark III型高射机枪换装为原产于瑞士的厄利孔20毫米70倍径防空机关炮,随着战争的推移,还进一步增加了后者的数量。至二战末期,本级下辖各舰装备的厄利孔防空机关炮数量为21-47门,主要是单装型号,也有部分双联装型号。厄利孔防空机关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海军舰艇大量装备的一种近程防空兵器,其具有射速快,配置灵活,简便易用等突出特点。此外,1944至1945年间,原产于瑞典的博福斯40毫米56倍径防空机关炮也被加装至部分本级舰艇上,数量为16门,全部是四联装。博福斯防空机关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综合性能最优异的中程防空机关炮,同样被同盟国海军舰艇大量装备。具有射速快、射程与射高较大、弹丸威力可观等突出特点,是舰艇中程防空的利器。

“南安普敦”级在战时的其它重要升级改装还包括但不限于:拆除X炮塔,拆除弹射器,改造机库及设置战斗情报中心(CIC)。

由于本级舰在大战期间仅损失了1艘,因此,英国海军在战后准备对剩余的4艘本级舰分别实施不同程度的现代化改装。其中,“谢菲尔德”号于1949至1951年间实施了大修及有限升级,更新了中近程防空武器装备和电子设备,同时对桅杆进行了改造,1956至1957年间又实施了第二次升级,进一步提升了综合性能;“纽卡斯尔”号和“伯明翰”号于1950至1952年间实施了大修及范围更广的升级改造,提升了损管能力,换装了新式的海上补给设备,同时还让军舰拥有了三防能力;“格拉斯哥”号的改造情况则比较特殊,原本该舰准备实施全面现代化改造,但由于英国参加朝鲜战争导致短暂性财政困难,改造计划最终在1952年被取消。

“格拉斯哥”号于改装期间拍摄的一组照片,其中可见:探照灯、主炮塔、厄利孔机炮等装备细节

征战四方

1937年对于“南安普敦”级轻巡洋舰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本级下辖的全部5艘军舰都在这一年建造完工。各舰完工后,除“伯明翰”号被派往远东服役外,其余4艘本级舰全部加入了隶属于本土舰队的第2巡洋舰中队,“南安普敦”号任中队旗舰。“南安普敦”级各舰在战前的服役经历相对较为简单,主要的工作是演习、护航和出访,期间还进行了例行维护。其中,“纽卡斯尔”号和“南安普敦”号参加了1937年5月举行的庆祝英王乔治六世加冕阅舰式,一时间吸引了不少外界的目光。

“南安普敦”号轻巡洋舰,摄于1937年

当二战于1939年9月爆发时,“南安普敦”级下辖各舰分别隶属于第2、第5和第18巡洋舰中队。此后,为了加强本土水域航运线的保护并截断敌方的海上交通线,“伯明翰”号于1940年初也调入了第18巡洋舰中队。挪威战役爆发后,4艘本级舰参战,“格拉斯哥”号和“南安普敦”号因德军空袭受损。

随着法国的投降及意大利的参战,地中海局势对于英国而言迅速恶化,该战区的作战任务明显要比其他地区更加频繁和艰巨,尤其是盟军运输船队亟需提供护航支持,“南安普敦”级下辖各舰也毫不意外地卷入了地中海地区的战斗。4艘本级舰参加了1940年11月爆发的斯帕蒂文托角海战,此战中,意大利驱逐舰“枪骑兵”号被“南安普敦”号重创。不过,就在2个月后,“南安普敦”号于“超额”护航行动中被德军俯冲轰炸机炸沉,成为了本级舰中的唯一一个牺牲品。

在斯帕蒂文托角海战后,“南安普敦”级各舰开始被部署到广阔的作战区域里去执行各种任务:“纽卡斯尔”号被派往南大西洋进行长期部署,“谢菲尔德”号被分配至H舰队,“格拉斯哥”号则入坞维修战伤。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要同时兼顾三个战场,“南安普敦”级各舰变得更加忙碌。1942年2月,“纽卡斯尔”号和“伯明翰”号被派至远东舰队下属的第4巡洋舰中队,以保护印度洋海上航运线免受日本海军的袭击。“谢菲尔德”号则于1942年12月参加了巴伦支海海战,与友舰配合击退了德军袭击舰队,使德国海军颜面尽失。

时间来到1943年,这一年是“南安普敦”级各舰服役生涯中最辉煌的年份。在当年12月间先后爆发的北角海战和比斯开湾海战中,英军均取得大胜,参战的“谢菲尔德”号和“格拉斯哥”号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且自身没有遭受损失。更为重要的是,战后,德国水面舰艇部队的实力被明显削弱,士气也一落千丈,英国海军从此完全确立了自身在北大西洋海域的主导地位。

在战争剩余的时间里,“南安普敦”级各舰主要执行两栖作战支援任务。“格拉斯哥”号于诺曼底战役中为地面部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炮火支援,而“纽卡斯尔”号则在缅甸沿海执行着类似的任务。其余本级舰则在进行战时改装和维护,为最后的对日作战行动做战前准备。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南安普敦”级各舰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和平。

“谢菲尔德”号轻巡洋舰,摄于1944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安普敦”级各舰继续服役,主要承担维护英国海外殖民地稳定的任务,部分本级舰还参加了朝鲜战争。最终,战后留存的全部4艘“南安普敦”级在1958至1968年间完成拆解,走完了不平凡的一生。

一级成功的轻巡洋舰

无论是从任务适配性,是否满足最初设计需要,抑或是实战表现的角度去考量,“南安普敦”级都可以称的上是一级成功的轻巡洋舰。当初在设计本级舰时,受制于条约,英国海军不得不在军舰设计上于防御,机动和火力之间进行微妙的平衡。就是这样一级权衡下产生的军舰却以出色的实战表现证明了其完全能够胜任保护英国海外殖民地及确保海上交通线畅通的本职任务。巡弋在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三个战区的“南安普敦”级轻巡洋舰在整个二战期间于水面交战中从未被对手击败过,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终于迎来和平的“伯明翰”号巡洋舰,摄于1945年8月,其前方是一艘“狄多”级巡洋舰

【END】




舰载机的整备间
本公众号介绍各类陆海空兵器与战史,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