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已经许久未更新过爬虫小文章了,这篇小文由原先制作视频的文案增补修改后完成。除航空类文章继续保持更新外,本号也会不定期更新战车相关的故事和细节解读,欢迎关注
在二战中后期,德军的主力坦克装甲车辆上开始大量安装侧面装甲裙板,使德国坦克的外貌为之一变。为什么德军选择为坦克装甲车辆安装侧面装甲裙板?这样的侧面装甲板存在哪些优点和缺点呢?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入侵苏联的德军坦克部队发现,苏军会凭借手中装备的大量反坦克枪,发射14.5毫米口径的穿甲弹攻击德军坦克防御较为薄弱的侧面。为了抵御苏军反坦克枪的攻击,德军决定为四号坦克、三号突击炮等主力战车安装额外的、厚5毫米的侧面装甲裙板(德语:Schürzen,意为“围裙”)。在部分一线战斗部队进行前期测试后,侧面装甲裙板于1943年4月正式在德军装甲部队中大规模采用。
苏军装备的PTRD-41反坦克枪,德军坦克的侧面装甲裙板最初是为了应对苏军反坦克枪的威胁而诞生的
德军坦克的侧面装甲板通常由薄钢板制成,通过在车体上焊接额外的支架进行固定,装甲板覆盖的区域主要是车体侧面的车身和部分底盘。相对于直接提升坦克本身的车体装甲厚度,安装侧面装甲板的做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高效地提升坦克的侧面防护能力。同时,一旦附加装甲板在战斗中损坏,也能够比较迅速地进行维修更换。
安装了侧面装甲裙板的三号突击炮
虽然侧面装甲板的初衷是抵御苏军的反坦克枪射击,但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军发现这些侧面装甲板在抵御采用聚能装药破甲方式的反坦克武器,比如苏联的RPG-43反坦克手榴弹时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相当于侧面装甲板成为了额外的间隔式装甲。在现代战争中,间隔装甲成为了坦克抵御RPG火箭弹乃至无人机攻击的重要装备。
采用聚能装药战斗部的苏联RPG-43反坦克手雷
侧面装甲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坦克的防护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德军车组都喜欢这种装甲板。首先,侧面装甲板增加了坦克的全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坦克的机动性能。安装侧面装甲板后,车体的宽度增加,在通过一些复杂的地形时变得不太方便,如通过树林时侧面装甲板很容易钩挂树枝,车组的视野也受到一定的遮挡。
行驶在波兰乡村道路上的四号坦克H型,注意其除了安装装甲侧裙板外,车体正面也加挂了大量履带以增强防护
侧面装甲板由于安装不太牢固,坦克在行进过程中会发出装甲板摇晃产生的杂音,许多德军坦克兵很讨厌这种声音,认为又吵,又容易增加坦克在隐蔽行进过程中被敌人发现的几率。
在激烈的战斗中,侧面装甲板很容易受损脱落,许多德军车组甚至选择不再维修补齐装甲板,直接裸奔。
侧面装甲裙板已部分脱落的德军“黑豹”中型坦克
1944年9月以后,随着德国战争资源的日益枯竭,德军也开始对装甲裙板进行改良设计,一种8毫米的金属网状侧裙板开始安装在德军装甲车辆上。这种金属网状侧裙板的采用,让侧裙板的整体重量比以往的装甲侧裙板要轻600公斤,同时也让先前装甲侧裙板遮挡车身侧面视野的情况有了较大改善。
安装金属网状侧裙板的德军四号坦克H型
与此同时,德军装甲车辆在战争后期所面对的,是大量采用聚能装药战斗部的反坦克武器,比如美军的“巴祖卡”火箭筒、英国的PIAT反坦克发射器,以及被缴获的德国“铁拳”等等,而金属网状侧裙板刚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坦克装甲车辆面对这些新式反坦克武器时的防御能力。
一名手持“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的美军士兵经过一辆被击毁的德军“追猎者”坦克歼击车,二战后期,“巴祖卡”等新式反坦克武器的出现令德军装甲部队压力倍增
在战争后期,随着盟军一方反坦克火力的强化,侧面装甲板也已经很难起到保护德军坦克装甲车辆的作用,但为坦克安装附加装甲组件的做法却一直持续到了今天,深刻影响了坦克的发展历程。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舰载机的整备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