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尔2攻击机为何没有换装风冷发动机?

百科   军事   2024-04-10 10:41   广东  


作为二战中最为知名的对地攻击机之一,伊尔2凭借着坚固的防御和强大的火力成为了东线战场上的“空中坦克”,在苏联卫国战争当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斯大林本人也称伊尔2为“红军的空气和面包”。

但是,二战时期的许多对地攻击机型往往采用抗损性能较强的风冷发动机,而伊尔2较为少见地采用了抗损性较差的液冷发动机,为此还不得不施加厚重的装甲以保护其发动机和冷却系统。为什么伊尔2没有换装风冷发动机?换装风冷发动机的伊尔2又为何没有被采用呢?


在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前,苏联空军就已经在对地攻击机领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于1937年首飞的苏-2攻击机,机上搭载了67.62毫米机枪,同时能挂载总重600公斤的炸弹,或者是10RS-82火箭弹。不过,苏-2的机体上并没有过多的装甲保护,各方面性能也在战争爆发后迅速过时落后,在实战中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损失。

苏-2攻击机/轻型轰炸机,于1939年开始在苏联空军中服役,卫国战争爆发不久后苏军就损失了大量苏-2,这一性能过时的机型最终于1942年彻底停产


苏联空军意识到,未来的攻击机需要更坚固的装甲、更大口径的机载武器、更低的飞行高度,更高的飞行速度。为了同时满足以上需求,动力强劲的发动机不可或缺。而伊尔21938年进行初期设计之时,苏联生产的风冷发动机动力普遍在1000马力上下,输出功率不足。

此时,伊留申设计局注意到了米库林设计局为米格-1/3这样的高空战斗机所研制的液冷V-12发动机:米库林AM-35,输出功率达到了1350马力。

装备AM-35液冷发动机的米格-3战斗机,在斯大林的亲自过问下,米格-1/3战斗机在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不久就宣告停产,以便集中产能生产前线更急需的伊尔2攻击机

在选择有限的发动机“货架”上再三挑选之后,伊留申的设计师们最终为伊尔2选择了一款动力较为充足的液冷发动机作为自己的动力心脏。此后,米库林设计局为了满足伊尔2的低空飞行性能,在AM-35的基础上研制了低空特化版的AM-38发动机,起飞输出功率提升至1600马力。

米库林AM-38液冷发动机,伊尔2的动力心脏


随着米格-1和米格-3战斗机的停产,米库林设计局的发动机生产工厂将几乎全部的产能都用于AM-38发动机的生产,以满足前线对伊尔2攻击机的旺盛需求。

考虑到液冷发动机的易损性,伊留申设计局在规划伊尔2全机的装甲布置方案时,也将发动机部分囊括其中,4毫米厚的装甲将发动机舱包裹起来,进一步强化了伊尔2的战场生存性能。


伊尔2的前机身装甲布置示意图,发动机和驾驶舱布置的装甲总重达到750公斤,后期的伊尔2M3型则进一步提升至950公斤


伊尔21939年成功首飞,1941年初开始投入量产。但是随着19416月苏联卫国战争的爆发,面对德军的大举进犯,原本集聚于莫斯科等苏联西部地区的军事工业开始组织大规模的东迁后移,撤往乌拉尔山脉以东地区。负责米库林AM-38发动机生产的第24工厂需要从莫斯科迁移到3000公里以外的古比雪夫,AM-38发动机的生产也因为工厂的迁移而受到了影响。


迁移至古比雪夫的第18号工厂正在组装伊尔2攻击机。苏联在战争初期对聚集在西部的军事工业进行了大规模东迁,伊尔2等机型的生产也因此受到了一定影响


在战争爆发1个月后,伊留申设计局就向主管军用飞机生产研制的苏联航空工业人民委员部提出了一个建议:尝试为伊尔2改装新式的M-82风冷发动机,以应对AM-38发动机生产工厂因后撤而导致的产能不足,从而减少对伊尔2产量的影响。毕竟斯大林也在时刻关注伊尔2的生产,为此事没少发脾气。

生产M-82风冷发动机的单位,是第19设计局(OKB-19,因创始人什维佐夫之名又被称为“什维佐夫设计局”),设计局与发动机生产车间都位于乌拉尔地区的彼尔姆,这家设计局和附属工厂后来成为了彼尔姆航空发动机厂,至今仍然在生产伊尔-76运输机使用的D-30涡扇发动机等诸多航发产品。彼尔姆距离莫斯科约1400公里,远离前线的这家工厂无需迁移就能维持充足的产能,这也是M-82发动机一度被考虑成为伊尔2发动机替代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伊尔76运输机装备的、由彼尔姆发动机厂生产的D-30系列涡扇发动机


同时,M-82也是苏联当时性能较好、技术较为成熟的一型风冷发动机,它的技术来源于美国的莱特R-1820“飓风”发动机,起飞输出功率可达1700马力,这种发动机很快成为了苏联的拉-5/7/9/11战斗机,以及佩-2/8、图-2等轰炸机的主要发动机,各种型号的M-82一共生产了超过70000台,成为了二战期间苏联航空发动机的“中流砥柱”。我国的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公司也以M-82为基础生产了活塞7(主要用于直-5)和活塞8(用于里-2、图-2、伊尔-12/14等机型)两种风冷发动机。


什维佐夫ASh-82(M-82)风冷发动机,1940年投入量产


苏联空军的一部分技术军官也支持为伊尔2换装风冷发动机的提议,理由是风冷发动机在战场上抗损性更好,应当更适合需要面对敌人大量防空火力的伊尔2

19418月,换装M-82型风冷发动机的伊尔2攻击机试验机:伊尔2 M-82组装下线,194198日完成了首飞。


换装M-82风冷发动机的伊尔2 M-82,伊留申设计局还在此机型上恢复了后座机枪手的配置


换装了M-82发动机的伊尔2,将原先带有装甲保护的前部发动机舱拆除,发动机整流罩仅由轻质铝合金制造,这大大减轻了前部机身的重量,同时发动机的维护整备相比以往也更加容易。伊留申设计局还在这架原型机上尝试将伊尔2恢复为双座机型,增设后部自卫机枪手。

苏联飞行员对伊尔2 M-82进行了大量试飞,与此同时来自苏联空军研究所的专家也于194112月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为其换装拥有单速增压器、低空飞行性能更好的M-82IR型发动机。19422月,换装M-82IR发动机的伊尔2正式开始接受测试,同年3月被认为“适合投入量产”,计划于当年5月正式投入量产。

就在一切看似顺利进行时,伊尔2 M-82型的研制生产工作被突然叫停。

项目被叫停的原因有很多,但首要原因非常明确:AM-38发动机的生产工厂已经完成搬迁、恢复了正常生产。在此前提下,为伊尔2换装M-82发动机变得不再必要。与此同时,大量的战斗机和其他作战飞机也需要M-82发动机的生产供应,伊尔2如果也要采用M-82发动机,势必要和其他飞机争抢发动机产能资源,这是各方面都不想看到的。

拉-5FN战斗机,作为苏联空军在二战期间的主力战斗机型之一,其同样采用M-82系列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


而且,伊尔2 M-82也并非看起来那么“完美”:撤掉前部的装甲发动机舱后,全机重心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重心更靠后机身,飞机的纵向稳定性恶化,其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飞机的起降变得更为困难;

风冷发动机的横截面更大,飞行阻力变大,导致了伊尔2的续航距离下降。虽然设计师对机身内部油箱的容积进行了一定扩大,但伊尔2 M-82型的航程还是从原先的760公里下降至700公里,这就压缩了苏军地面部队获得伊尔2空中支援的时间和空间,苏军各级指挥员显然也不想得到这样的结果。

换装M-82发动机的伊尔2机头与中部机身的过渡并不流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飞行性能

在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下,伊尔2 M-82型的研制于1942年止步,为伊尔2换装风冷发动机的尝试也就此宣告结束。




☆ END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舰载机的整备间


舰载机的整备间
本公众号介绍各类陆海空兵器与战史,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