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卷妈妈说感到后悔和抱歉,这事咋就闹这么大了呢

情感   2024-11-07 09:30   广东  
点击上方蓝字“小楼聊心理”,设为星标
一起聊聊心理和日常~



这两天瑞士卷大大火了一把。
起因是一位全职妈妈录了个视频。8块瑞士卷,两个孩子和丈夫分别吃掉了6个,她想吃剩下的两个,丈夫却指责她说,你吃了孩子就没得吃了,而且你作为妈妈要多吃饭,给孩子个榜样。

这位妈妈气得够呛,把和老公对话的视频发了出来,并配上标题“全职妈妈的我,已经卑微得连自主吃块蛋糕的权利都没有”。
视频发出来后,很快就爆火了,因为讨论度实在太大,引发了连锁反应,全网掀起问老公“瑞士卷怎么分”的热潮。
火眼金睛的网友表示,是摆拍,有剧本的。
大家争论不休,媒体不得不出面调查事件的真假。
昨天看到结果了,这位女士确实是全职妈妈,当天因为老公丢了订单心情不好,才有了那样的对话。
言下之意并非摆拍,但也因为自己引发的舆论表示抱歉和内疚。
结果出来后,大家还在吵。
这几天仔细看了许多人的说法。
我感觉,真真假假,似乎不是大家最在意的。
更多人似乎是想抓住一个讨论的地方,吐槽压抑已久的愤怒和不满。
也不仅仅是瑞士卷这件事。
现在的短视频有很多“剧本”,也都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就是有很多人真情实感参与讨论。
明明是一件小事为何一点就爆,讨论度高得离谱?
大概是,明知道是假的,但这种感觉“我懂”。
只要是和亲密关系相关的,基本是一件“小事”,就能引发亿万级别的讨论。
之前我还看过一个新闻,一个新娘因为内衣尺寸不合适,气得拒绝发亲,最后到了取消婚礼的地步。
当时这个新闻在社交平台上单个搜索项就有好几个亿的阅读。
 
这对新娘新郎筹备婚礼时就有矛盾了,彩礼谈得不愉快,新娘买结婚穿的衣服,完全没有问过新娘的意见。给双方父母买衣服时,又因为金额闹得不愉快,并且对方说了:要结就结,不结就算。
婚礼前一天,新郎送来次日要穿的新衣服,内衣选了最小码。新娘说太小了穿不了,要重买。新郎便说买不到,穿旧的。要是不想结,就退彩礼。然后新娘炸了,不结了。
这个事当时争论也是非常激烈。当时也有人出来说,有必要因为一点小事就闹这么大么?
瑞士卷和内衣确实小事,只不过,这些小事背后有着滔天的情绪。

01

渴望自我空间
瑞士卷妈妈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全职妈妈对自我空间的渴望。
社会学家霍克希尔德指出,女性在家庭中承担了大量“情感劳动”:需要时时顾及家人情绪,忽视自我需求,久而久之成了“无底洞”。
她每天起早贪黑,照顾孩子、打理家务,还要面临家人“妈妈的事情你来做就好”的理所当然。
好不容易有点自己的时间,却要被人说“不负责”;她对生活有点小要求,总有人提醒她“你是妈妈,得照顾家人”。
即使在吃个蛋糕这件事上,她也要面临所谓“榜样”的重担,仿佛她的自由必须随时为家庭让步。
看到这个新闻时,我第一时间想起的,是之前我写全职妈妈的一篇文章下的留言。
那位妈妈之前是职场精英,疫情期间生了娃,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她不得不辞职带娃,平衡家庭。
可渐渐地,她发现,成为全职妈妈后,似乎连看一场电影、安静地读本书都成了“奢望”。
她的生活成了洗衣做饭、接送孩子的循环,连她在餐桌前发呆两分钟,丈夫都不忘提醒她:“有空就别坐着,多陪陪孩子。”
把所有心力都给了家人,自己再努力也得不到理解,这能不郁闷吗?
真正让人崩溃的,不是蛋糕和时间的争夺,而是“我”在生活中被悄悄抹去。
02
价值感被忽视的抗议
瑞士卷事件看似只是因为蛋糕争执,实际上是部分看客对自己被忽视的价值的无声抗议。
女性在家庭中的付出,特别是那些“看不见的”劳动,往往不被重视甚至被当作理所当然。
这些“隐形劳动”包括打扫、做饭、照顾孩子等,即使不被看见,她们依然在日复一日地默默奉献。
而当这种付出被忽视,她们的价值感会逐渐被侵蚀,直到小事成为情绪的崩溃点。
几年前我家楼下有一家小夫妻烧腊店,味道还不错,但后来这对小夫妻吵得太狠,就干不下去了。
吵什么呢?
吵的就是隐形价值。
妻子和丈夫共同经营,丈夫负责客户和销售,妻子负责记账、整理清洁等“幕后工作”。
店铺的日常事务繁杂,每次月末的结算尤为耗时耗力,妻子经常要熬夜整理账目。
但丈夫始终认为“挣钱的才是核心”,她做的这些“不过是些细活,不算什么重要的劳动”。
某天晚上,妻子忙完店里的账目后,又赶去接孩子,回家已经筋疲力尽,丈夫正在看账本,随口说了句:“小事你都记不明白,还是我做算了。”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妻子,她和丈夫大吵了一架。丈夫觉得她“太小题大做”,认为“又没叫你加班加点,做这些有多累?”
其实对于妻子来说,这都不是小事,她为这个家庭的隐形劳动早已超出她的负荷。她的付出被当成理所应当,甚至没有被真正看见。
这样的低价值感,让她的情绪像压抑的火山一样,在丈夫那句“随口一说”中彻底爆发。
真正引起争议的,从来不是小事本身。
而是她们的劳动和价值被视为“理所当然”,缺乏尊重与理解。

03

心理学中的“情绪颗粒度”理论提到,无法清晰表达情绪的人,往往会因积压的情绪最终在看似无关紧要的事上爆发。
在家庭中,女性的情绪表达经常被忽略或误解,导致情绪像滚雪球般越积越多,直到某个契机爆发。
“表达情绪”是很重要的环节。
即便只是小事,只要让自己不舒服了,都应该直接“怼”回去,要把话说得直白些,简单些。
妈妈一听丈夫说出“蛋糕要留给孩子”这种话,内心估计满腹委屈。
为什么?
因为这种“谦让”光环总是被默认为属于妈妈。
那该怎么回?
简单明了地回一句:“你刚刚怎么不留?这蛋糕我买的,我要是吃不着,这家里谁还吃得着?”
若是对方喜欢用一些标签化的语言给你“上纲上线”,最好的反击是:要不你来试试?磨嘴皮子谁都会,真体验一下就老实了。
除此之外,在一些家庭琐事上,可为自己设个底线规则,明确自己可以忍让的限度。
比方说明确告知家人“我也需要自己的时间。”让对方知道你不必每时每刻都“为家庭奉献”,这种小小的界限会让你在家庭中获得更多尊重。
如果有人越界,就大方提醒:“这是我自己的时间。”甚至可以附带一句:“家里每个人都该有属于自己的小空间。”
最重要的是,
很多委屈和不甘,都可用“经济独立”四个字来解。能让你拥有安全感的永远是“自己”,而不是别人施舍的理解和认可。
瑞士卷怎么分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吃得起自己的瑞士卷,买得起自己的蛋糕。
不用问,自己爱咋咋地,才是最有力的答案。
(完)
感谢你读到最后,点个“赞”+“在看”,随手“分享”让更多人看见。
 小楼好文分享 
40岁,被逼出一种很绝的心态,整个人终于性情大变……
- END -
我是小楼,一个喜欢聊点有用日常心理学,想把日子过得舒服明白的中年女。出版过心理学书籍《婚姻自救指南》和《自我觉醒,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更多分享和感悟可关注👇

小楼聊心理
主要聊点有用有趣的心理学,偶尔研究护肤保健减肥,一个想把日子过得舒服明白的中年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