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taschen画册的忠实读者,他们的选题总能满足我无尽的好奇心,让我接触到从未见过的景观、事物和艺术。
这本《苏联先锋艺术电影海报集锦》买了很久,今天就分享一下。
话说这本“字典”里收集的海报真的和我们熟悉的那些海报风格迥异,它们颜色偏暗,有的甚至以黑色为底色。下面这幅海报是电影《红磨坊》(英国1928年版),讲的也是声色犬马的夜总会故事,但海报看起来像是恐怖片。
册子里的海报大多是斯大林时代之前的苏联电影,我几乎闻所未闻,豆瓣上也没有条目。下面这张作为本书的封面的海报,片名叫《彼得·维诺格勒的私生活》(the private life of Peter Vinograd,苏联,1934),这是一部爱情片,讲一个年轻人同时与三名女学生坠入了爱河,他尽力阻止她们发现彼此,但事情终于暴露后,她们马上离开了他。
由于已经进入斯大林时代,这部电影因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而受到了严厉批评,也受到观众的冷遇。估计现在胶片已不存在。册子里有很多以女性惊恐的表情为主的海报,据说暗合了当时的人的心情。
很多海报是纪录片,下图片名《土耳其人》(苏联,1929),这部纪录片的核心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项目——建造突厥斯坦–西伯利亚铁路(在哈萨克斯坦的东南部)。工人们快马加鞭地试图把轨道按顺序放好,并在最后期限内完成。斯滕伯格的海报描绘了两个工人大声告诫他们的同志们在第一列火车开动前完成铺轨。
下面这幅海报很不同寻常,一个裸体的小伙子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片名叫《热血》(Hot-Blooded,苏联,1932),可惜这一稿没有被通过,最后的海报是一个全副武装的共青团员和一个大马头。
下面的电影很神秘,叫《上海纪实》(Shanghai Document,苏、 德,1928)。普罗米修斯是一家分销公司,由德国共产主义者建立,在德国发行苏联电影。他们派了一个摄制组到中国,一部由雅科夫·布利约赫导演的纪录片,记录了上海穷人的可怕生存状况,也记录了1927年3月在上海爆发的工人起义。
当然也有好莱坞电影,比如《三个火枪手》(美国,1921)、《罗宾汉》(美国,1922)等等。
这些海报的绘画者回忆,他们通常在下午三点看电影,被要求在第二天的上午十点前就要画完。而且很多外国电影,特别是好莱坞电影,他们根本没有机会看,只好凭空想象,按照剧情梗概来画海报。
这些海报存世数量稀少,如今已经价值不菲。下面这张海报《Who Killed?》(苏联,1929)当时只印了两千份(其他的都是1万份以上),海报上除了明星的名字和其对应的角色外,没有任何其他信息。我们只能猜测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好像黑寡妇蜘蛛一样的美女,杀了和她交配过的蠢男人。
这些海报是如此具有“现代感”,近百年后看起来也是魅力不减。反观内地的电影海报,只可以说是惨不忍睹了,不但是粗制滥造的电脑绘图加剧照拼贴,而且还经常偷梁换柱,抄袭欧美海报创意。现代人的惰性,让平面艺术艺术也停滞不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