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被美國文化影響的一代,將何去何從?

文摘   2024-11-10 06:00   重庆  





講到二十世紀的歷史與文化和現代人的思想與心理問題,無論東方和西方的任何國家、任何地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或多或少,總要受到美國的影響。尤其是東方的中國和日本,關係更大,更為密切。

 

全世界所有的國度裏,除了少數真正的落後民族,以及某些因為地理環境的關係還在將變未變的國家,目前正坐享其成地接受現代物質文明,而仍能固守傳統、苟安待變以外,歐洲的國家,如英、法、德等國,雖然抱著傳統的自尊,始終存有看不起美國的心理,但在歷史演變的時代趨勢中,也仍然脫離不了美國風氣的迴旋波蕩。至於東方的中國,在最近的三十餘年中,確有美人鬧亂朝市,形成“親者痛而仇者快”以及“恩裏生害”的情況。

 

現代的中國青少年們,急需認識和反省的是:造成世界局勢至於現在的局面,除了美國立國經驗太過幼稚以外,同時也是我們自己處在新舊文化夾縫潮流的趨勢中必有的矛盾。現在,我們要想在極度的艱難困苦中力求自強而復興,就必須先對此歷史時代的前因後果加以尋思探討,才能“溫故知新”,才知如何自立而立人。

 

距今百年以前,東方的古國中國和日本,在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後西方新興國家的眼光裏,幾乎也被視為第二個或第三個印度。其時,日本和中國都同時警覺到關門拒盜的迷夢並非良策。於是,先後派遣留學生到外國學習西方文明。那個時代所謂西方文明的重心,是在歐洲的英、法、德、奧等國家;美國,僅屬其次而已,並不像現在一樣有舉足輕重之勢。

 

日本的留學生回國以後,便出現了日本歷史上最光榮的一頁——明治維新。由此,促使日本躍登列強的地位。中國的青年呢?在清朝的腐敗殘局中,許多回國的人才,除了少數在洋務衙門行走以外,另外還有的,只有在洋行買辦這一行中自展抱負而已。當然,這不是當年中國青年們的過錯,這是中國歷史悲劇的一面。由此悲憤而化為國民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華民國。

 

日本之所以如此,自然歸功到它的歷史背景,促成明治維新的幸運。當時的日本,在政治方面,因有天皇萬世一系的觀念,別無民族或其他大問題的存在。所以君明臣賢,而建立了伊藤博文等不世的殊勳。在學術思想上,因有中國宋、明儒家以後王陽明理學的普及影響,化成日本民族文化的根本精神。除了以西方的科學文明為用,仍以日本大和魂的民族文化精神為主。在國家的士氣方面,因有強橫霸道武士道的傳統,特別容易與軍國主義結合,於是一變就成為“大日如來”的帝國主義侵略思想。

 

而當時的中國呢?恰與日本相反。在政治方面,始終存在著將近三百年來的民族問題,以及清廷末代萬難收拾的腐敗政局。在學術思想上,五千年來的文化,遠有儒、墨、道與諸子百家的汪洋浩瀚,各宗所是,互爭長短。近有儒、釋、道與東西方新舊文化的交流比較,莫衷一是。尤其正當三百年來民族革命改變歷史的關節上,盲目地直接承受法國式的革命思想,舍己之所長而取其糟粕。甚之,唯恐革之不盡,致使在學術思想上缺乏重心而呈一片混亂。至於國家士氣方面,由明末清初三四百年來,無論朝野上下,都對一本小說——《三國演義》,深植了濃厚的感情和興趣。由桃園三結義而到單槍匹馬,縱橫天下,割據城池,自我英雄的崇拜,配上拿破崙式的戲劇性思想,便造成保皇、復辟、稱王稱帝以及一連串北洋軍閥的歷史悲劇。由此而有國父遺囑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由此而有德、日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的抗日戰爭。只因日本的戰爭毀了中國,也毀了整個東方的文化。我們瞭解了這些歷史事實,拿我們國家的現代史與日本、蘇聯的現代史來比,你說,誰應該負這個責任呢?“雖曰人事,豈非天命哉!”

 

姑且不論我們過去有多久遠的歷史,但在人類歷史的無盡過程中,卻只占了極短的一節。然而在這幾十年來的經歷,如果比起美國立國兩百年來的歷史,我們的國家便如佛家所說,已經經歷好多次的危亡劫運而不堪回首。我們這些“半老兒郎”或“老乃國之寶”的老少年們所遭逢的苦痛和傷感,絕不是現在中國青少年們由中學和大學的課本上所得到的歷史常識中能體會得到的。美國和現在青少年們心目中的美國文化,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轟然爆發,一躍而居於西方文化的首席代表地位。

 

在我們現代青少年的心目中,說到西方文化,就好像只有美國似的。而十九世紀西方文化系統的英、法、德、奧的光榮,就只在白紙上佔據了數十頁面,供人觀摩研究而已。殊不知五六十年前,當英國稱雄世界的時期,英國文化便佔據了一切。留學的目標與回國的標榜,唯英國的馬首是瞻。後來德國和日本興盛,德、日派的思想和德、日派的權威又成為一時的風尚。英、德、法、日過去了,現在便輪到美國最吃香。但是,我們盲目追隨這個歷史太過年輕、有沖勁、有幹勁而文化太過幼稚的朋友,崇拜它的裸體美,傾心它的紙醉金迷,實在和玩弄火山上美人一樣的可怕。

 

我們必須警覺,對於國家、對於人類歷史和文化,萬萬不可以“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否則,這個求證的代價,所需付出的生命血汗實在難以計算。青少年們一聽到這些中老年的朋友們在批評或譏笑英、美的“嬉皮”,看不起“嬉皮”,就非常反感,反而對於“嬉皮”有無限的偏好和同情,而對於這些批評和奚落,卻有著無限的不滿。其實,英、美式“嬉皮”風氣的出現,正是表示歐美的青少年們對於西方文化一股反抗的浪潮。他們為了反對前輩的傳統文化,揚棄宗教的信仰,擺脫舊哲學的傳統,討厭物質機械文明而生出種種的反動心理。“嬉皮”、“嬉皮”,並非偶然的“頑皮”!但時至今日,美式的“嬉皮”又要很快地成為過去,他們現在正在盲目地探尋東方印度文化的“超越冥想”和中國文化的“口頭禪”,以及中國道家的“旁門左道”,作為趨向於“超心理學”的路線。

 

——《新舊教育的變與惑》

 

一般人誤解,認為美國的文化就是代表了西方的全部文化,尤其是美國人經常把美式的民主自由誇耀世界,甚至要求國際各國都要學它的美式民主方式改制。當我十多年前旅居美國的時候,和他們的學人們閒談到這個問題,一說到民主共和,他們就眉飛色舞大談雅典和希臘的文化,認為那便是他們“祖述希臘”的光榮。我總是對他們說,你不如說十七世紀以來,法國的文明,盧梭時代的文化,以及法國人幫助你們打垮英國,才得以形成美利堅共和國的光榮。你們的確是西方多國文化混合所生的驕子,但並不一定就可算已經建立了人類文化的座標。至於美式民主的來源,那是因為最初到北美新大陸的移民,是形形色色,從歐洲各地陸續而來的墾荒者,都是唯先來的英國清教徒的馬首是瞻,所以才形成了美式的民主。基本上,你最初的來源,並不是從一個固有統一的文化和固有統一的民族,所以才有現在的架構。直到如今,我看你們本身潛在的問題還很多。我是外國人,也是外行人,不好多說什麼。

 

——《原本大學微言》

 

 

中華民族在十八世紀以後,遭遇世界人類歷史風暴的巨變,他憑什麼依然能夠在這種洪濤駭浪中倖存而屹立不倒?所謂中國的或是東方的文化力量,它究竟是一種什麼力量?而且更不要忘記我們仍然還正在艱危憂患之中,不要自以為是,閉戶稱尊。我經常引用古代禪師們一首白話詞說:“昨夜雨滂澎,打倒葡萄棚。知事普請,行者出力(管事的請大家出力)。拄底拄,撐底撐,撐撐拄拄到天明,依舊可憐生。”事實上,我們的國家民族,須要切實明白,認為自己還處在這麼一種情況下,豈只“居安思危”而已。

 

——《原本大學微言》

 

今日的世界,由於西方文化的貢獻,促進了物質文明的發達,如交通的便利,建築的富麗,生活的舒適,這在表面上來看,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幸福的時代。但是人們為了生存的競爭而忙碌,為了戰爭的毀滅而惶恐,為了欲海的難填而煩惱,這在精神上來看,也可說是歷史上最痛苦的時代。在這物質文明發達和精神生活貧乏的尖銳對比下,人類正面臨著—個新的危機。

 

這種危機正同患了癌症一樣,外部顯得很健康,而內部卻潰爛不堪。今天我們過分迷信科學的萬能,以為自己可以超邁古人,而任意推翻傳統,堵塞了幾千年來,無數聖哲們替我們開發出來的教化源泉。譬如中國,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等所揭發的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印度由七佛、釋迦牟尼(S'ākyamuni)、龍樹(Nāgārjuna)、馬鳴(As'vāghosa)、無著(Asanga)、天親(Vasubandhu)等所開展的救世救人的大乘;西方由蘇格拉底(Socrates)、柏拉圖(Plato)、亞裏斯多德(Aristotle)、奧古斯丁(Augustine)、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康得(Kant)等所發揮的人文和宗教的求真求善精神。在這三大文化系統內所蘊積的無盡寶藏,我們都沒有好好開拓、整理,發揮它們的精華,來充實我們的精神生命。西方文化在科學方面,雖然登陸月球,邁入了太空,而在人文文化方面,卻等於留級而退學。都由於東西雙方文化,不從根本處針砭,只求表面的妥協,非但不能達成人類世界的永久和平,反而徒增紊亂。

 

生在“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今天,我們將何以自處?我們雖失望,但不能絕望,因為要靠我們這一代,才能使古人長存,使來者繼起。為了想挑起這承先啟後的大樑,我們一方面要復興東西方固有文化的精華,互相截長補短,作為今天的精神食糧;一方面更應謀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會,以期消弭迫在眉睫的人類文化大劫。

 

——《中國文化泛言》

 

我們要想努力為國家、為世界追求新的思想前途,首先就必須要瞭解現代世界局勢的戰爭,歸根究底,是文化思想的戰爭。無論是西方或東方,無論是工商業進步或落後的地區,總而言之,仍如過去歷史一樣,依然為了物質的現實生活與精神的出路而困擾。換言之,就是為人類經濟生活的平均與分配問題,以及人們心理的安詳與精神的歸宿問題而煩惱。因此我們現代的知識青年,讀書求學,除了為學習基本的謀生技能,以及為救亡圖強以外,現在和未來,便有兩大課題,急需產生新的千秋人物來完成繳卷:

 

一、如何為全人類著想,建立新的經濟哲學思想。


二、如何溝通精神與物質文明的綜合科學的思想。

 

同時,更需要瞭解,這種屬於人文思想的事業,是千秋事業,需要好學深思,由博返約去努力,絕不是急功好利,只圖一時之快的工作。也許這與現實的環境有一大段很長的距離,但是“功名畢竟屬書生”。拿這句話來針對這種從事人文文化學術思想的千秋大業而言,應該可以令人深省。如果只圖目前個人的出路與個人現實生活的需要,歷史上有無數當前的榮耀,也都成為過去了。以眼前的現實,換取永遠的現實;以個人的生命,換取歷史的生命。這在現代青少年的觀念中,實在需要有重新的估價。

 

生當這個世紀末期的青少年們,傳統的宗教、哲學、教育等道德理性的準繩,已經命如懸絲,失去了它固有的信賴的時候,我們所要的,是有特立獨行和“確然而不可拔”的精神,融合古今中外的所長,建立新的文化機運,使後來的一代走上安定的道路。


——《新舊教育的變與惑》






本文转载自: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点击图片购买)





敦众文化拥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与推广的师资力量,例如养生功法类之八段锦,易筋经、国学经典导读、易经八卦风水、古琴等等,为您的企业或个人定制专属于您的国学课程。博学国学智慧,厚德成就作为,敦众文化与您一起博学启智,共赢未来。


详情请添加工作人员微信:敦众燕子


 ▼ 好书好课好物,阅读原文查看。传播南师智慧,欢迎转载转发!

南怀瑾先生书友会
关注南怀瑾老师与门下弟子相关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