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很多人会感觉到燥邪较重,出现口干、眼干、皮肤干燥等症状。接下来北方很多地区就要开始供暖了,供暖之后,房间会变得更加干,我们的体感也会更加干燥。
干燥就多喝水吗?这可不是好办法。喝水并不能直接解决燥邪的问题,如果喝得不对还可能形成“水饮病”。
在新冠期间的直播中,刘力红老师也强调过,喝水太多不但新冠不容易好,还容易导致“水饮病”。所谓水饮病,就是体内水液输布和运行出了问题,水液停留在体内的病证。喝水太多还容易造成湿气重,甚至引起小腿、头面浮肿等问题,有的还会因此把脾胃喝坏了,常常嗳气、胃胀。
我们吃进去的饭,比如豆腐,并不会直接变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喝水也一样需要经过脾胃的运化才能转化成我们身体的津液。如果脾胃不能运化输布,就成了死水,多余的水堵在哪里,哪里就生病。例如,停在两肋之间,就容易胸腔积水,咳嗽胸痛,这种情况中医叫“悬饮”;堵在胸膈就容易出现呼吸困难、无法平卧,还可能会伴随咳嗽、气喘、浮肿等,这种情况中医叫“支饮”……这就是中医讲水饮病分为痰饮、悬饮、支饮、溢饮等等。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每天8杯水”这个说法机械教条。但是也有很多人,本来不渴或者已经喝水都喝饱了,为了完成每天8杯水的任务,强迫自己喝,这就容易生病。
除了不要过多喝水外,还要注意喝水的速度。我们常说饭要慢慢吃,讲消与化的关系。同样地,水也需要消化啊。如果一口气咕嘟咕嘟一大杯水进肚,自己都听得见水在胃里面晃荡了,脾胃没办法一下子运化掉这么多的水,这些水就会把身体堵住,这样胃气还能动起来吗?还能调动身体的阳气来鼓邪外出吗?这样就在身体里积蓄了水湿。
我们经常说不要喝冷水,避免食用生冷寒凉。有的人平时习惯喝瓶装水,但现在这个时候,瓶装水只有十几到二十度,喝进胃里很难气化,更没办法来化燥邪了。
热水才好气化,只有气化了,水才能变为津液滋润身体。如果喝的是凉水,就需要更多的脾胃之气来运化,让身体可以吸收;如果脾胃运化不好,这些水很可能就会变为“废水”,成为湿气,成为身体的负担,造成水饮稽留。因此,喝水要一口一口慢慢地喝,就像传统功夫茶那样——热茶、小茶杯,一口一口地喝。
“多喝热水”已经成了应对各种不适的万能词汇。无论是感冒着凉、痛经、胃痛还是肚子痛等等,好像只要是不舒服,就会被告知要多喝热水。然而,古老的中医早就认识到,喝水太多太快会导致问题,不要再被所谓的“大量喝水”蒙蔽了。就连喝水这样看似很小的事,中医都讲得清清楚楚,这才是中医生活化的体现。
在门诊中,眼肿、面肿、腿肿的患者,胸腔积液的患者,各种湿气重浊的患者里,很多都存在“喝水误区”。想要解决各种水饮病证,先要把这些“喝水误区”改过来,再配合吃中药、外治法,恢复就会快很多。如果平时还是不注意日常的喝水习惯,那么一边调理,一边身体又在不断产生新的水饮问题,这样就会让调理增加难度。
秋冬季节,燥邪加重。喝水也有方法:适量喝水,喝热水,小口慢慢喝。具体的饮水量,根据自己身体来,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总原则是觉得有点渴了就喝,每次不要喝太多。
(点击图片购买)
敦众文化拥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与推广的师资力量,例如养生功法类之八段锦,易筋经、国学经典导读、易经八卦风水、古琴等等,为您的企业或个人定制专属于您的国学课程。博学国学智慧,厚德成就作为,敦众文化与您一起博学启智,共赢未来。
详情请添加工作人员微信:敦众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