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量工程师要不断培养和强化科学思维、理性思维,立足生产现场长期攻关,解放思想、锐意创新,让越来越多的产品能够稳定可靠、高质高效地生产出来。
✦
✦
王鹏飞、陈凯健、钱倩倩(从左至右)
工程师团队
陈凯健
董事会秘书,质量管控中心主任、质量管控中心质量管理部部长,质量工程副总师
全面负责质量管控中心工作,主要负责公司质量管理的策划、实施、评价和持续改进
钱倩倩
质量管控中心副主任、质量管控中心质量技术部部长,副总质量师
负责质量技术规划、技术体系建设和创新以及C919型号相关工作
王鹏飞
质量管控中心质量技术部工艺控制室室主任,助理主任质量师
负责特种工艺管控体系建设、公司内部和供应商特种管控工作
01
用「理性思维」和「科学思维」
搭建从文本到实物的桥梁
工程师要把设计人员的意图准确有效地转变成现实,要起到一个从文本到实物的“桥梁”作用。陈凯健表示,工程师的科学理论性一定要强,只有通过多样本的试验、充足的规划、有力的试验举证,才能真实、一目了然地反映相关领域的能力和水平,真正发挥好工程师的作用。
结合身边接触到的优秀团队成员,陈凯健道出了工程师一定要具有科学严谨的特质,有严密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要能通过合适的定量方法来推导出一个定性的结论。“在此基础之上,为了保证产品的安全可靠性以及满足客户对品质的更高要求,工程师还要具有精益求精的品质。”
对于一名质量工程师而言,法的意识尤为重要。钱倩倩认为,质量工程师首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要保证整个过程可控和合法。“一定要有红线意识、底线意识,过程不可控,结果就不可信。这是我们质量工程师信奉的准则。”深耕质量工作19年的钱倩倩,分享了自己对质量工程师的理解与体会。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在王鹏飞看来,质量工程师要有严、慎、细、实的品质,始终保持严谨的心态,以如履薄冰的慎重态度把好质量关,关注细节,脚踏实地地把飞机造好,把飞机完整、安全地交到客户手中,助力航线安全顺畅运营。
02
立足「生产实际」 长期攻关
走好守护产品质量的每一步
“作为一个制造单位的工程师,要以服务生产现场为出发点,联系公司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陈凯健认为,理论脱离实际,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工程师必须立足生产实际开展各类攻关和研究,还要有耐得住寂寞、甘于坐冷板凳的意志品质。
陈凯健讲述了从事体系管理工作时,团队钻研APQP(先期质量策划),策划许久才得以推行的一套体系文件的经历,“就像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一样,大飞机工程师开展研究,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要做好长期攻关的准备。即使在研究完成后,也不一定能马上落地实施,但这并不等于没有成果,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作为团队带头人,他始终这样鼓励大家。
事实也证明,随着现场引入相关体系文件后,各类风险隐患可以更快地识别出来,进而通过制定控制计划、长期跟踪等方式,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守护产品质量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扎实。
“‘项目成功我成才’,个人的成长成才道路一定是跟随着项目发展而来的。”谈及质量工程师的成长,钱倩倩这样说。质量工程师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绝不能让问题往后遗留。而这一切都需要扎在现场,只有深入生产一线,才能解决当下的难题。真正对现场有用并且现场说好的项目,往往需要经年累月的钻研,这就需要质量工程师要有长期坚持、长期攻关的品质。
王鹏飞也分享了自己与团队成员深入现场、一步步建立金属胶接工艺能力的经历。从工艺文件编制,到检验要求梳理,再到现场操作指导等,团队成员白天跑遍所有的工序收集操作、检验人员的难题,晚上坐在一起想解决的方法和可以改进完善的地方……“那两年多在生产一线的点点滴滴,至今记忆犹新,不仅让我们掌握了最一手的情况,也让我们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解决大难题的能力,坚定了任何问题总有解决办法的信念。”王鹏飞说。
03
打破「保守主义」
创新实现「精准控制」
陈凯健认为,创新是我们实现超越的唯一路径。对于质量工程师而言,这就意味着要解放思想,解决保守主义和精准控制的矛盾。以产品质量工程师为例,如果增加过多的检验环节,自然会让产品质量更有保证,但过多重复的检验势必会带来生产效率的降低和质量成本的提升。
那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呢?陈凯健给出了答案:要在对工艺、产品特性和设计意图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熟练运用一些质量管理的工具方法,进行精准控制。这也是他心目中衡量一个优秀产品质量工程师的重要标准。
对于钱倩倩而言,创新就是要敢于打破以前的习惯,走出舒适圈。那是在刚刚开始研制C919项目的时候,在总工程师的牵头下,她带领团队成员着手搭建质量技术顶层管理要求。“说实话,这个过程是挺痛苦的,因为大家比较喜欢说以前是怎么做的,现在花费这么多人力物力有没有必要性。”她回忆道,但正是有了自主搭建起的这套方案,让大家尝到了“甜头”,看到了成效。
当前,相关方案已经固化到了公司质量体系中来。“从最初的不理解,到开始尝试,再到主动接纳,创新需要走出舒适圈。当你走出去之后,就会看到成效,这也是我们继续创新的动力。”钱倩倩笑言,在新型号项目研制初期,团队便早早地着手推进了相关方案的落地。
当前,越来越多传感器、质量分析技术的出现,为质量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围绕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王鹏飞表示,“质量工程师要不断开拓眼界,拥抱新事物,并善于迁移,充分利用新技术赋能大飞机质量检测,让越来越多的产品能够稳定可靠、高质高效地生产出来。”
-END-
往期精选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视频)除注明来源外,均系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将依法追究责任。
◆ ◆ ◆
欢迎转发&投稿
转载请注明:微信@上飞
投稿地址:zhutuhao@coma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