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初心,忠于坚持,成于热爱。青年工匠首先自身要硬,要以一丝不苟的专注、持续学习的韧性、言传身教的引领以及永不停歇的创新投入到大飞机事业中。
青年工匠团队
从左至右:陈胜超、杜浩翔、邓伦、刘凯雷
陈胜超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工匠
C919事业部228中机身组总装结构装配助理高级技师
负责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C919应急门安装调试等工作
刘凯雷
上飞工匠
维修交付中心完工车间C919航电组组长、主管工程技术师
负责飞机系统调试、构型完善、试飞及交付保障等工作
邓伦
上飞工匠、高级技师
维修交付中心维修改装车间维修改装结构一组组长、主管工程技术师
负责C919、ARJ21飞机结构装配、优化与维修改装工作
杜浩翔
上飞工匠
C919事业部130工位内饰组组长
负责C919全机内饰、口盖、地板、逃生应急设备等装配安装工作
把飞机当成
自己做的一个工艺品
“飞机上有线的地方,就是我们工作的主场。”刘凯雷这样形容自己所处的工作岗位。“我们是离试飞交付距离最近、最有关联的一个工位,我认为工匠精神的特质就是专注严谨全面,以客户的标准来提升自我要求,确保我们制造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更是一个工艺品。”
“客户”一词,刘凯雷常挂在嘴边,在他看来,他们与客户之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在同客户的沟通交流中,一方面能从客户的角度去了解真实需求,反之客户也能从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了解飞机的制造过程与与标准规范。
入职上飞公司已有14年的邓伦,参与过ARJ21、C919两大型号项目的研制试飞保障及批生产交付工作,同时也做过大大小小各类型号项目的改装,辗转于南昌、阎良、东营等多个基地。他说:“我的爱好就是工作,我享受沉浸式投入工作的感觉。”
选择大飞机事业,始于初心,忠于坚持,成于热爱。“我们要一丝不苟地把飞机当成我们自己做的一个工艺品,首先是要保证它是安全的可靠的,其次它是好看的性能优良的。而工匠精神其实更多的应该是一门手艺的传承,不仅要传技能,还要传德。”谈及工匠精神,邓伦表示。
身为C919事业部130工位内饰组班组长,杜浩翔始终将内饰装配质量放在突出位置,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我理解的工匠精神要有一定的韧性和创新。我们的最终检验不应该只是产品符合性,还应是所有的广大群众和乘客,这是我们装内饰要做得漂亮美观的一个最高境界。”这是杜浩翔的工作态度,也是他一直以来所坚守的原则。
从入职之初的“门外汉”,到成为一名工匠,要想得到提高,只要坚持做一万小时,或者重复练习一万次,就可以干好,这便是陈胜超口中提到的“1万小时定律”。陈胜超说,工匠首先需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我们经常做的这个工作其实一直在重复,一旦觉得枯燥,你就可能出现一些思维定式,或者容易有出错的先兆,这个时候的话就应该投入更多的专注和耐心。”
对工作精益求精,是陈胜超从他的师傅“大国工匠”王伟身上学习到的优良品质,无论是先前从事的零件制造,还是现如今的结构装配,王伟对他影响至深、帮助颇多,而师徒间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正是诠释了他所理解的工匠精神的更深层次含义——传承。
荣誉不是终点
学习亦无止境
在旁人看来,邓伦是ARJ21飞机各种结构改装工作“吃螃蟹”的人,他参与过的不少衍生机型结构改装项目都是“第一次”,没有可参考借鉴的经验,面对新项目,他认为机会多、见得多,干得多才能掌握得多。“改装工作是永无止境的,并不是我成为了工匠后我就能知道型号项目所有的结构改装应该如何去做。学习是不能停的,遇到难点我也要去钻研,把它学通学透,还要讲给新人听。”
于邓伦而言,结构改装工作需要耐心、需要细致,更需要“自找麻烦”,抱有存疑态度。“例如我们在做机身框的时候要打孔,打完后对强度、外形是否会产生影响,也需要我们团队考虑。为了确保理论数据与实际数据一致,还要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方法测量完成后才能放心去干。”工匠精神,正是如此淬炼在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里。
有问题的飞机不交付,交付的飞机没问题。作为航电组组长,刘凯雷已经习惯了与时间赛跑,在有限的时间里把飞机调整到最优状态再交付给客户。在大大小小的飞行任务中寻找“病因”,用一张白纸、一支笔画出线路图,模拟可能存在的故障、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是他的工作日常。“对于航电专业来说,我们需要去洞察、去识别飞机上任何细小的变化,查找背后的隐患,不放过任何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声音或是异常响应,及时排除试飞问题。”刘凯雷说道。
面对飞机交付,刘凯雷要做的是精准预测,用最快的速度锁定问题并排除。而飞机是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相关工作,丰富的实操经验是一方面,但必须对各系统原理都了如指掌、持续性地学习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识别各类突发情况。
从上飞工匠、临港工匠,再成为上海工匠,陈胜超调侃这是“甜蜜的烦恼”。“因为你要面临比平常更多的挑战,要忘记过去,更好地投入到后面的工作中去。更重要的是要保持一个持续学习的工作状态,让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知识点不要局限于自己那一块,努力做到一专多能。”陈胜超与大家共勉。
青年
在传承与创新中前行
工匠要在创新中不断突破,也要在言传身教中不断传承。刘凯雷深以为然,工匠精神之所以能称为精神,一定是有独特的品质在里面,而工匠作为这种精神的一个载体,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个精神传承下去。“新员工的队伍趋于年轻化,我们不能用以往的观念去衡量现在这一批年轻人,内心想法可能都不一样,我们会对他们制定阶段性的成长计划,在带教中让大家树立这种品质。”
带领新入职的青年团队,杜浩翔同样深感使命在肩,他对组员说,我们从事的大飞机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没有上进心,没有责任心的人是干不好一个事业的。他告诫成员每一次工作都要做好自我检查,将所有的线束管路检查仔细,保证飞机封闭前的完整性。他说:“工匠精神就像一块金字招牌一样,你不能把这块招牌砸在自己手上,要去弘扬精神,引领青年员工去提升自己各方面的品质,认真负责地去完成每一个任务。”
而对于如何传承创新精神,杜浩翔以自己在内饰装配工作中的经历举例。在内饰安装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对接缝。为此,他与现场工艺、设计人员一同交流思考,探索出一种新的工艺方法去细致调整,美化外观。“很多人都觉得创新这件事‘高大上’,实则不然,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很多是突如其来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每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次创新的诞生。”
“身经百战”的陈胜超自称是一个比较喜欢“偷懒”的人,为什么这样说?他解释道:“我喜欢在工作中去做一些小提高、小创造、小发明。有时当新员工有一些创新的想法但难以付诸实践时,我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帮助他们实现转化。”
独木不成林,一人不为众。“身为青年工匠,首先自身要硬,要起到一个以点带面的作用,将一些方法和工作经验传承给他们。要把自己手上的活干好,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守好质量红线,把我们的大飞机真真正正地造好造漂亮,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陈胜超表示。
★
END
★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视频)除注明来源外,均系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将依法追究责任。
◆ ◆ ◆
欢迎转发&投稿
转载请注明:微信@上飞
投稿地址:zhutuhao@coma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