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教学听起来不累又容易有收获?

职场   职场   2025-01-22 08:59   江苏  

是新朋友吗?点击 “培训江湖” 关注我们

   
咨询课程、内训加微信:OnDemand2021
正文2245字,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上一篇文章,我们一起探讨了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的第二步,告知目标。

《挖了痛点,却没给“药”,难怪学员听课不投入》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讲一讲怎么教学。


我们从小到大,听过无数堂课,对于不同的老师的授课,我们肯定是有很多的感受。比如,有的老师上课,我们就很容易听懂,并且学得会。有的老师上课,我们就很难听懂,而且觉得枯燥乏味。


当然那个时候,我们也很容易下结论,这是老师教学水平的问题,老师需要提升教学水平。那究竟应该如何提升教学水平呢?那时候的我并不清楚原因和症结所在。直到后来接触了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才知道,这其实是和九大的第三、第四有关。


还是和以前一样,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九大:


一、引起注意(Gain attention)

二、告知目标(Inform learner of objectives)

三、提示回忆原有知识(Stimulate recall of prior learning)

四、呈现教材(Present stimulus material)

五、提供学习指导(Provide learner guidance)

六、引出作业(Elicit performance)

七、提供反馈(Provide feedback)

八、评估作业(Assess performance)

九、促进保持与迁移(Enhance retention transfer)


前两期的文章,我每次都是讲一个教学事件,这一次,为什么要连续讲两个教学事件呢?因为第三和第四联系非常的密切,在教学中,可以说是密不可分,所以不好拆开了讲,我们先来看看第三是什么意思:


三、提示回忆原有知识(Stimulate recall of prior learning)

看这句话“提示回忆原有的知识”似乎也没有觉得有多厉害,对吧?括号里的英文直译的意思是“激发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其实就是说在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员对于先前学过的东西的回忆,这个在这些年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五星教学法当中,有四个字的简单描述:



我们接下来看看第四个教学事件是什么意思:


四、呈现教材(Present stimulus material)

“呈现材料”的意思,加涅在这里表达的是呈现新的教学材料,如果按照英文的直译为“呈现刺激材料”,其中“stimulus”有“刺激 ; 刺激物 ; 促进因素 ; 激励因素”的意思,也就是说,加涅强调,老师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需要能够刺激到学员,促进学员主动吸收新知,激励学员掌握新知识。其实这一步,在五星教学法里面,也有简单的四个字的概括: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激活旧知”和“示证新知”是一前一后,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共同组成给学员大脑建构知识的作用。


到这里,我们解释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有的老师上课,我们就很难听懂,而且觉得枯燥乏味了,这就是因为这些老师一上来,就“示证新知”,没有经历“激活旧知”这个环节。


为什么一上来就“示证新知”不进行“激活旧知”的上课方式会给学员造成很大的理解困扰呢?这个就跟我们大脑的认知原理有关。你只需要记住一句话:


我们在学习任何新知识的时候,都是需要和原有的旧知识挂上钩的。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大脑的记忆和理解这两个动作,主要是由神经元来完成,在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代表旧认知的神经元,是通过神经元突触连接在一起的,这些形成了我们大脑中旧有的认知。如果这个时候,没有激活旧有的认知,而是上来就直接传授新知识,也就是“示证新知”,那你就可以看见,被动接受新知识的神经元,并没有和旧认知的神经元连接在一起,孤零零的。也就是说,大脑在想起旧认知的时候,没有办法通过连接想起新认知,这样表现出来的学习特征就是,学员学习了新知识很难记得起来,也很难理解。


那如果老师在教学当中,首先是“激活旧知”,那么旧认知的神经元细胞就会活跃起来,从而主动和新认知的神经元细胞进行连接,请大家看到下图。旧认知的神经元细胞和新认知神经元细胞相互连接之后,信息打通,就统一认知了,就不再区分新认知和旧认知了。表现出来的学习特征就是,学员容易记得住,并且理解得也快。



上面讲的是认知的原理,可能会略显枯燥,我再举个例子,你就很容易明白了。

比如说,你要记住以下这一串数字,你试试看,你能否看一遍就记住。


0070785431279


对于这种无意义的数字,我们要把他记下来,通常情况就很难,你看一眼之后,瞬时记忆能够让你记住几秒钟,很快就忘记了。我们如果背过手机号码,就会对此深有感受。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只是单纯地强迫大脑接受新知,并没有把旧知激活。


那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进行记忆:


“动动拐动去吧,我是山腰两吃酒”


我们脑海中浮现一个画面,你拿了一根拐棍出门,然后坐在山腰上吃了两瓶酒 。这样,你就把这一串无意义的新知识,跟你原有的拐棍、山腰、吃酒等旧知识关联了起来,这个时候,这串数字是不是很容易就记起来了呢?


以上只是从记忆的角度举例子,对于大脑来说,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效果会更好。你看,在教学中,我们仅仅是增加一个“激活旧知”的动作,就可以让“示证新知”可以事半功倍,这可是简单的动作起到大效果哦,那为什么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却不去做,或者是做得不好呢?


这是因为我们大脑表达的逻辑和吸收的逻辑是不一样,大脑表达的逻辑是直接从自己已有的认知出发,去告诉对方自己已经知道的事情。而对于学员来说,你已经有的认知,对于我来说是新知识,你如果不激活我的旧认知,我可能就无法接收到你的新知识。


对于老师来说,要克服这种表达上的直觉,就要去调查学员目前的认知在那个层面,在教学的时候,先在学员已有的认知层面,去激活旧知。等学员的旧知兴奋之后,老师再“示证新知”,让新旧产生连接,从而在学员的大脑形成统一的新认知。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老师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干预,那到底应该如何进行干预呢?


这就是我下一期要继续给大家分享加涅的“教学九步法”的第四步——提供学习指导(Provide learner guidance),敬请期待。





10w+ 培训管理者订阅

点赞 在看 让你身边的朋友受益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培训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培训师和培训管理者的培训行业也是一个“江湖”。身处于这样一个混沌的“江湖”,我们应当如何做才能辨明方向?快关注我吧...告诉你,江湖是怎样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