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朋友吗?点击 “培训江湖” 关注我们
培训行业的核心产品是培训课程,而培训课程的核心是课程开发的方法和技术。在成熟的发达国家,课程设计与研发的重要性甚至大于讲师培养的重要性。然而,一门真正优秀的培训课程需要经过多年的钻研和打磨,以及无数次的改版才能真正成为精品。
正因为如此,凡是真正做过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人都知道,课程开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本身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因此,在进行课程开发时,除了艺术性的创造和工匠精神,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流程对其进行精雕细刻。由于艺术性的方面难以复制,因此对课程开发的研究几乎都集中在课程开发科学模型上,目标是把课程开发的科学流程和方法沉淀下来。
历史经验证明,课程开发模型的优化可以极大地简化课程开发过程,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并且极大地提升课程开发的效率。
系统性开发阶段—ADDIE模型
截至目前经过近70年的发展,课程开发模型中最经典莫过于ADDIE模型了。
对课程开发模型的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处于蓬勃发展期,到八十年代后期逐渐步入成熟和稳定发展时期。
在1961-1965年密西根州立大学巴森博士(Dr. Johnson Barson)提出了 “巴森模型”(Barson’s Model)(Gustafson & Branch, 1997),这是早期系统性课程设计与开发模型中的经典模型之一。
1975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两位教授在教学设计大师加涅的帮助下,为美国陆军设计了一个课程开发模型。这个模型中包括分析(Analyze), 设计(Design), 开发(Develop),实施(Implement),评估(Evaluate)五个要素,一共有19个步骤,因此也被称为ADDIE模型(如图1)。
图1:1975年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为美国陆军开发的ADDIE模型
跟以前的模型相比较,ADDIE模型具有以下优点:
1.系统性:ADDIE模型为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和开发培训内容、实施和评估培训提供了一种系统化流程,其最大的特点是和将以上五个步骤综合起来考虑,避免了培训的片面性;
2.针对性:针对培训需求来设计和开发培训项目,避免了培训的盲目性,通过需求分析,满足组织发展需求和员工的个性化需求;
3.保障性:通过对各个环节进行及时有效地评估保障课程开发质量。
也正是因为以上的优点,ADDIE模型从诞生之日起就在美国陆军得到了极大的成功,随后也很快被美国海军和空军采用。美军率先成功使用的ADDIE模型对高等教育和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Clark,2012)。
于是基于ADDIE模型,美国的大学和企业演化出了上百种模型,这些模型统称为系统性课程开发模型(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即ISD模型。1978年由迪克(Dick)和克里(Carey)夫妇推出的模型成为民用领域最经典的ISD系统化课程开发模型之一。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基于ADDIE模型的各种系统性课程开发模型的变体已经占据了课程开发方法的主流。由于几乎所有的系统性课程开发模型都包括分析(A)、设计(D)、开发(D)、实施(I)、评估(E)这几个基本要素或步骤,因此ADDIE也被称为模型的模型。
移动互联网下课程开发模式的新变化然而,目前由于受到电子学习、移动学习、MOOCs、微课, 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影响,课程开发从近几年看,企业中课程开发的需求越来越多,然而现在做课程开发的主体人群是企业的内部兼职讲师或业务专家。
对他们而言,以前使用的ADDIE模型好是好,就是显得太复杂了,难以掌握,也很难操作,更适合做大型复杂的课程开发项目;此外运用ADDIE模型课程开发周期过长,对规则等环境变化的应对性差,而且课程的交付标准和品质要求都非常高。
因此,企业急需一个流程简化,能够让普通员工迅速掌握并且大规模推广的高效课程开发方法,使他们也能快速的开发出课程来。AID敏捷课程开发模型(原名:FDD模型)正是产生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AID敏捷课程开发模型(原名:FDD模型)
AIDD敏捷课程开发模型(原名:FDD模型)借鉴了软件产品开发的敏捷技术理念。作为敏捷开发的创始人之一,Robert Martin曾如此定义敏捷技术:它是一套方法论和思维理念,敏捷代表着有效和灵活。我们称那些轻型的、有效的方法为敏捷方法。在重型方法中,我们在一些不必要、重复的中间环节上浪费了太多的精力,而敏捷则避免了这种浪费。
AID敏捷课程开发模型(原名:FDD模型)把所有需要业务专家知道并且听得懂的方法做了保留,不需要知道的内容全部做了剔除,目的是最大程度简化课程开发的难度和专业深度,减少不必要的精力、时间和财力上的浪费,并保证没有课程开发经验的普通员工都能开发出精品课程。1、敏捷开发的方法是用来尽一切可能杜绝资源、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敏捷不仅仅是简单的快,而是短周期的不断改进,提高和调整;
2、敏捷不仅仅是快速开发完成和快速讲授,而是快速形成课程雏形、全员测试反馈并修改提高;
3、敏捷不仅仅是一个课程版本只实现几个目标,而是突出重点,果断放弃当前的非重点目标;4、敏捷不仅仅是随时可以增加需求,而是在每个迭代周期都对需求进行细化和补充,即使到了开发的后期,也欢迎改变需求;5、敏捷鼓励尽可能早的提供课程的迭代版本,尽可能早期调整,避免一开始贪大求全;6、敏捷强调经常性的交付可以验证迭代的课程成果,在一开始尽可能快的开发出最精简的原型、然后投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开发出体现核心价值的内容,在内容确定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教学方法和完善课程资料,最终做到极致;7、在整个项目开发期间,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必须天天都在一起工作;8、在课程开发团队内部,最具有效果并且富有效率的传递信息的方法,就是面对面的交流。AID敏捷开发模型(原名:FDD模型)的技术路径是:目标需求➔小范围实验➔反馈修改➔产品迭代➔获得核心认知➔完善。经过大量的实际项目,我们发现要实施AID敏捷课程开发(原名:FDD模型)必须具备以下前提:1、课程开发的工作模式,需要由原来的个人开发转变为团队开发;2、课程开发团队的主体是企业内部的业务专家(他们通常就是待开发课程的内部讲师),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课程内容,有不同的角色分工,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愿意快速学习;3、由原来的咨询式开发模式转变成团队共创的工作坊开发模式;6、尽可能多的搜集课程内容素材并带到课程开发的工作坊现场;7、开展课程开发协作会议。由公司领导解释课程开发的意义,树立业务骨干和经理们开发课程的动机。随后由导引师引导梳理课程开发的方向、需求、需要收集的素材和交付成果要求。第一步:聚焦课程开发方向主要工作是确认所开发课程的目标和收益、学员对象和给课程起一个响亮的名称。第二步:内容开发分析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架构、用PPT开发主要内容。为什么先进入的是内容开发,而不是教学设计呢?我们发现业务专家开发课程首先考虑的是内容,而不是课程设计,并且他们根本听不懂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是什么,他们先考虑的是我有没有内容素材。在过去的五年当中,我们在极力扭转业务专家的这种开发的惯性思维,但发现事倍功半,很艰难。那怎么办?合理的做法是顺应广大人群的开发习惯,先做内容开发,而不是课程设计。(进行第一轮验证和迭代修改,主要验证课程内容的价值、完整性和新颖性。)第三步:教学设计设定各模块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和运用多媒体工具。(进行第二轮验证和迭代修改。主要验证课程内容和学习体验的匹配,如果达到交付标准要求,结束课程开发工作。)第四步:完善课程材料主要工作是美化PPT、讲师手册、学员手册和学习效果迁移工具。(进行第三轮验证和迭代修改。主要验证课程内容和学习体验的匹配。如果达到要求交付标准,结束课程开发工作。)从ADDIE 模型到AID模型(原名:FDD模型)前后对比一下,从A到A+(这里的A指的是ADDIE, A+ 指的是(Agile ADDIE),即AID敏捷课程开发模式(原名:FDD模型))。AID到底做了哪些方面的改进?不可否认,AID敏捷课程开发模型(原名:FDD模型)是ADDIE模型的变体。过去的ADDIE模式专业复杂、交付标准高、周期长,转变成简单的AID模式(原名:FDD模型),交付结果非常灵活,时间周期从三到六个月缩短为三到六天,这就是敏捷的结果。它将传统ADDIE模型的五个步骤中的内容部分前置,通过聚焦获取需求,然后进入业务专家最容易进入角色并且最熟悉的内容开发阶段,之后是针对内容的架构设计和呈现,只有当内容具备新颖性、完整性,价值感凸显出来才进入下面的环节,然后进行后面环节的迭代验证。AID敏捷思维(原名:FDD模型)并不否定ADDIE模型中的开发要素。其核心思想是在保留ADDIE模型的优点的同时,解决其课程开发周期长,流程复杂难掌握,不能很好的适应互联网时代环境变化的缺陷。通过与ADDIE相比较,AID敏捷课程开发模型(原名:FDD模型)有如下突出优点:从A到A+:ADDIE 模型(A)和AID模型(A+)的比较尽管ADDIE模型面临挑战,但ADDIE并没有“死”,它只是在不断地完善、演化。ADDIE进化的方向是AID敏捷课程开发模式(原名:FDD模型)。ADDIE的进化符合变化的所有特征,内容没有变化,但是变化的是适用人群以及开发的模式。这样的演进使得ADDIE更具有包容性,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此基础上,2024年我们对课程开发进行了二次升级,推出AI新时代的有一个新产品——《敏捷课程开发:AI速成AI》公开课,运用自主原创AI+D模型,基于人工智能和敏捷课程开发方法,全程提供多种AI工具、模版和教学挂图,专家自带主题及在AI协助下,快速生成课件初稿,在讲师的引导下,训战结合,完成批量精品课程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