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晨智造--叩!未来将来,船舶制造业的未来工厂是什么样的?轻叩船舶智造时代的现状与未来

学术   2024-09-12 23:56   中国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当今这个科技如洪流般奔腾不息、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一个传统行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变革。从汽车制造到电子产品生产,从建筑领域到能源行业,智能化、数字化的浪潮正席卷而来。我们生活的世界正逐渐从传统的工业模式向一个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新纪元过渡。而在船舶制造业这个古老而又重要的领域,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也正在悄然拉开帷幕。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船舶制造业的未来时,“未来工厂” 这个充满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概念便脱颖而出。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是船舶制造业走向全新发展阶段的关键标志。它犹如一座闪耀着科技之光的灯塔,指引着船舶制造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探索新的道路,突破传统的束缚,迈向高效、智能、绿色的发展领域。

一、未来工厂的特点样式


1.高度自动化与智能化


智能机器人作业:在船舶制造的未来工厂中,焊接、装配等复杂且重复性高的工作将主要由智能机器人承担。这些机器人如同技艺精湛的工匠,精准地完成每一道工序,无论是船体的焊接还是零部件的组装,都能保证极高的精度和质量。例如,新一代的焊接机器人可以根据船体的三维模型,自动调整焊接角度和参数,确保焊缝的均匀和牢固。像韩国现代重工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就大量引入了先进的焊接机器人,极大地提高了焊接效率和质量,减少了人工焊接可能带来的缺陷,使得船体结构更加稳固可靠。

智能物流系统:从原材料的运输到零部件的配送,再到成品船舶的搬运,智能物流系统将实现无缝衔接。自动导引车(AGV)在工厂内有序穿梭,它们能够根据生产进度和物料需求,及时将物料送到指定位置。同时,智能仓储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库存,实现物料的自动存取,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

2. 全面数字化与信息化集成


数字孪生模型全覆盖:船舶的每一个细节,从船体结构到内部设备,都将在数字孪生模型中得到精确呈现。设计师和工程师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对船舶进行全方位的测试和优化。在设计阶段,通过数字孪生模型可以模拟船舶在不同海况下的航行性能,如稳定性、抗风浪能力等,从而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调整。在生产过程中,数字孪生模型可以实时反映船舶的建造进度和质量状况,让管理人员一目了然。例如荷兰达门造船集团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对船舶的设计、建造、运营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在设计一艘新型海工船时,通过数字孪生模型模拟复杂的海洋环境,提前发现并解决了船舶在极端海况下可能出现的结构强度问题。


实时数据驱动生产:借助物联网技术,大量的传感器被安装在生产设备、船舶部件等各个环节,实时采集温度、压力、位置等各种数据。这些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经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处理后,为生产决策提供精准的依据。例如,通过对焊接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设备的故障点,并提前进行维护,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中断。


3.灵活的定制化生产

满足多元需求:未来的船舶制造工厂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个性化需求。无论是豪华游艇还是特种作业船舶,都可以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进行定制。客户可以参与到设计过程中,提出自己对船舶功能、外观、内饰等方面的独特想法。工厂则通过数字化设计和智能化生产系统,将这些想法转化为现实。

快速切换生产模式: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可以在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船舶生产之间快速切换。这种可重构性使得工厂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策略。例如,当市场对小型休闲船舶的需求增加时,工厂可以迅速调整生产线,投入到小型船舶的生产中。


4. 绿色可持续发展
能源高效利用: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从生产设备的优化到工厂照明系统的升级,全方位降低能源消耗。例如,安装在船坞上的太阳能板可以为部分生产设备提供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通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对能源的使用进行实时监控和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资源循环利用:在船舶制造过程中,注重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对于废旧的船舶部件,如钢板、铜管等,进行分类处理,通过再加工重新投入到生产中。同时,研发新型的可回收材料,减少船舶制造对环境的影响。



二、 船舶制造业未来工厂发展现状:

自动化与智能化初露头角:部分先进的船舶制造企业已经开始引入机器人进行焊接、装配等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例如,韩国现代重工的部分船厂利用焊接机器人进行高精度焊接作业。同时,一些企业也在探索智能物流系统,通过自动导引车等设备实现物料的高效运输和仓储管理。


数字化与信息化逐步推进:企业越发重视数字化技术应用,如建立船舶的数字孪生模型,在设计阶段进行模拟测试和优化,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一些大型造船企业开始应用物联网技术,在生产设备和船舶部件上安装传感器,采集实时数据,用于生产过程监控和分析。如荷兰达门造船集团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对船舶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绿色环保意识增强:面对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船舶制造企业在材料选择和生产工艺上更加注重环保。例如,研发和应用环保型涂料、焊接材料等,减少有害物质排放;在新船设计中,优化船体结构,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船舶运营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部分企业开始尝试使用可再生能源为工厂提供部分动力。



以下技术和应用场景对船舶制造业未来工厂的发展至关重要:


- 技术:
   
-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船舶设计阶段,可用于虚拟安装、逆向工程以及验收存档;在建造阶段,能进行分段精度控制、工艺制造检测、船舶内装检查、模拟搭载、竣工验收等;在运营维护阶段,有助于数字存档及可视化、建立三维信息模型、数字化管理以及船舶改造升级和日常检修维护。该技术具有非接触式测量、高精度数据获取、高效测量速率、数据获取全面以及便携易操作等优势,为船舶业实现高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 5G 通信技术:利用其低延迟、高带宽和大规模连接数特性,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实时处理,为数字孪生等技术提供更准确、更实时的数据支持。例如,在船舶制造工厂中,通过 5G 技术可以实时监控生产流程、设备运行状态等,实现高效的远程控制和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 物联网技术:实现船舶制造工厂中各种设备、传感器等物体的互联互通,为数字孪生提供全面的数据采集和监测能力。比如可以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参数、生产线上的工艺数据、物料的流转信息等,帮助企业全面掌握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动态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进行优化决策。   


- 大数据技术: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为数字孪生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和智能决策能力。通过对生产数据、设备数据、质量数据等多源数据的分析,可以挖掘出潜在的规律和趋势,为优化生产工艺、预测设备故障、提高产品质量等提供依据。 


 -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船舶与海上设施的设计阶段,可通过传感技术收集物理世界的数据、打通各数字模型之间的数据孤岛,支持知识库/数据库的建立,并辅助相关的建模工作;在制造阶段,能实现对建造现场的实时监控、数字化管理和工艺优化,同时以多维工艺文件的形式辅助人工操作,并将人工装配经验和知识转化为知识数据库,用于后续的工艺指导和仿真训练;在运行管理阶段,有助于搭建数字孪生运行计划管理平台,实时分析天气数据,合理安排工作计划、设定工作参数,还能对未来工作海况进行预测,从而对恶劣海况进行危险预警、指导避难,降低风险;在健康管理阶段,可对船舶与海上设施中目标物理量进行监测、动态数据分析,实现快速捕捉故障现象,准确定位故障原因,同时评估设备状态,加上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状态预知等功能,实现运行趋势预测,识别未来风险,提前给出预防性维护建议,形成主动预防性维护方案。   


- 万瓦激光切割机技术:可以保证工件高精度生产,误差可控制在极小范围内,且热影响区小,能有效改善工件变形问题。其具备加工成本低、加工工序少、效率高,可实现柔性化、智能化生产,能对多种形状工件进行高效、精密加工,以及易于维护等优势,契合“精密造船”和“快速造船”的行业发展趋势,在船舶制造中的板材切割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提高加工速度、节省人工和材料,缩短船舶的制造周期。   


 - 激光焊接技术:在船舶制造中,可用于对海洋工程设备的阀门进行焊接,保证其密封性;能针对潜艇中的刚强度钢、油气管线、大功率燃气叶轮等进行焊接工作,还可以对船舶制造中的大型低速机活塞缺陷进行修补以及对螺旋桨空泡进行焊接修复。相比传统焊接技术,激光焊接技术灵活性较高,具有焊缝小、时间短的优势,并且能够有效防止钢板在焊接过程中发生变形等现象。未来,激光焊接技术在船舶制造中的发展方向包括焊接设备集成化、焊缝形状的预测和控制以及焊接过程的监测和控制等,以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满足船舶制造的高标准要求。    
 - 工业机器人技术:船舶制造企业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一直存在,机器人的应用可以解放造船工人,推动造船生产流程的优化。在船舶制造的钢板切割、焊接、涂装、装配、搬运、仓储等多种生产加工场景,以及船舶结构的检查、清污等检查应用场景中,工业机器人都能发挥作用,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还能降低人工操作的安全风险。例如,双曲面弯板加工机器人、蜘蛛型 LNG 船货物仓自动焊接机器人、管材智能焊接机器人、先行分段智能焊接机器人、坞内分段合拢焊接机器人、坞内外板涂装机器人、船底自动涂装机器人、固定式水平自动焊机器人等已在船舶制造业得到应用。



- 应用场景:   

- 智能化生产:实现从船舶设计、生产计划制定、物料采购、生产加工到质量检测等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例如,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生产排程,根据订单需求和设备状态自动安排生产任务,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在生产过程中,利用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生产数据,对生产进度、质量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 定制化生产:满足客户对船舶的个性化需求,根据客户的特定要求进行定制化设计和生产。通过数字化设计平台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实现快速的产品设计和制造,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例如,为客户定制特定功能的船舶,如具有特殊运输需求的专用船舶、豪华游艇等。   
- 协同制造:加强船舶制造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包括与设计公司、供应商、物流企业等的协同。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平台,实现设计协同、供应链协同和物流协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响应速度。例如,在设计阶段,设计公司与造船厂实时沟通和协作,确保设计方案的可制造性;在采购环节,与供应商实现信息共享,及时掌握物料供应情况,确保生产的连续性。   
- 绿色制造:在船舶制造过程中,注重环保和节能,采用绿色材料和绿色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例如,研发和应用环保型涂料、焊接材料等,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加强废弃物的管理和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在船舶的设计阶段,考虑船舶的能效设计,提高船舶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   
- 虚拟制造与仿真:在实际生产之前,通过虚拟制造和仿真技术对船舶的设计、生产过程进行模拟和优化。例如,利用船舶的数字孪生模型,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船舶的装配、性能测试、工艺验证等,提前发现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减少实际生产中的错误和返工,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同时,通过仿真技术还可以对生产布局、物流路径等进行优化,提高工厂的空间利用率和物流效率。   
- 远程运维与服务:利用物联网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对船舶的远程运维和服务。在船舶运行过程中,通过安装在船舶上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采集船舶的运行数据和状态信息,并传输到远程运维中心。运维人员可以远程监控船舶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和问题,并提供远程技术支持和维修指导。此外,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性维护,提前安排维护计划,减少船舶的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提高船舶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三、船舶制造业未来工厂的发展趋势:
1. 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 机器人广泛应用:焊接、装配、涂装等劳动强度大、精度要求高的作业将更多地由机器人完成。例如,焊接机器人能够进行复杂的焊接任务,保证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焊接效率;装配机器人可以精确地安装各种零部件,提高装配的精度和速度。   
- 智能物流与仓储系统升级:通过自动导引车(AGV)、无人机等智能设备实现物料的自动运输和仓储管理的智能化。物料的存储、搬运和配送将更加高效、准确,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和延误,提高生产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 生产过程智能监控与优化:利用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设备运行状态、工艺参数、产品质量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生产过程进行智能优化和预测性维护,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生产策略,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数字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 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从船舶的设计、生产、运营到维护的全生命周期实现数字化管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建立船舶的虚拟模型,在设计阶段可以进行虚拟测试和优化,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进度和质量,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管理;在运营和维护阶段,可以通过对船舶运行数据的分析,实现预测性维护和智能运维。   
- 协同设计与制造平台的发展:船舶制造企业将与上下游企业、设计机构、科研院校等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协同设计与制造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各方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设计方案的交流、评审和优化,实现设计与制造的无缝对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效率。   
- 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大量的生产数据、市场数据和客户需求数据将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企业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市场趋势、客户需求和生产状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营销策略和企业发展战略。


3.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主流:   
- 能源高效利用: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例如,优化生产设备的能源管理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工厂提供部分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 环保材料与工艺的应用:研发和应用环保型的材料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使用低污染的涂料、焊接材料等;推广绿色制造工艺,如无余量制造、精密成型等技术,减少材料的浪费和废弃物的产生。   
- 船舶的绿色设计与运营:在船舶的设计阶段,注重提高船舶的能源效率和环保性能,如优化船体结构、采用高效的推进系统等,降低船舶在运营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同时,发展绿色航运,推动船舶使用清洁能源,如液化天然气(LNG)、氢气等。

4. 定制化与柔性化生产能力增强:   
- 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客户对船舶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未来工厂将具备更强的定制化生产能力。能够根据客户的特定要求,快速设计和生产出符合其需求的船舶,如定制化的豪华游艇、特种船舶等。   
- 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具备柔性化的生产系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快速调整生产计划和生产工艺,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例如,通过模块化设计和生产,能够快速组合和装配不同的模块,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 人才培养与技能升级:   
- 新型人才需求增加:未来工厂的发展需要大量具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新型人才,如数据分析师、人工智能工程师、机器人维护工程师等。企业将加大对这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 员工技能升级:对现有员工进行技能升级培训,使其掌握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技能,适应未来工厂的工作要求。同时,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


6. 全球化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 全球市场竞争加剧:船舶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将更加明显,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市场竞争。未来工厂的先进技术和高效生产模式将为企业在全球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同时也将促进全球船舶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 产业链协同创新:船舶制造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将更加紧密地协同合作,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例如,材料供应商、设备制造商、船舶设计公司、造船厂等企业之间将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船舶制造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整个产业链的附加值。


四、未来工厂发展面临的挑战:


1. 战略规划方面:   
- 总体规划设计不足:很多企业对未来工厂的建设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没有清晰的发展蓝图和明确的转型路径。这导致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方向偏差、资源浪费等问题,影响未来工厂的建设效果和发展进程。   
- 难以应对市场不确定性:市场需求变化快速且难以预测,企业在规划未来工厂时,很难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如果工厂的生产模式和产品结构不能及时调整,可能会导致产品滞销、产能过剩等问题,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 运营管理方面:   
- 高投入与长回报期:建设未来工厂需要大量投入资金用于购买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系统,以及进行厂房的改造和升级等。同时,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和生产模式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磨合和优化,回报周期可能较长,这对企业的资金实力和盈利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 场景和切入点选择困难:未来工厂的建设涉及到众多的技术和应用场景,企业在选择具体的建设场景和切入点时往往感到困惑。如果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项目失败或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 供应链协同难度大:未来工厂强调产业链协同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同合作存在一定的障碍。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不兼容、数据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导致供应链的协同效率低下,影响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率。


3. 技术创新方面:   
- 技术迭代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未来工厂所依赖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企业需要不断跟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时引入新的技术和设备,这对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否则,企业可能会落后于竞争对手,失去市场优势。   
- 技术融合难题:未来工厂需要将多种技术进行融合应用,如信息技术与运营技术的融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等。但不同技术之间的兼容性和协同性问题是企业面临的挑战之一,如何实现技术的有效融合并发挥最大的效益,是企业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未来工厂高度依赖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分析,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滥用等问题,同时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用户的隐私。


4. 人才培养方面:   
- 复合型人才短缺:未来工厂需要既懂制造技术又懂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这类人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人才短缺成为制约未来工厂发展的重要因素。   
- 员工技能提升困难:随着未来工厂的建设,企业现有的员工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然而,员工技能提升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5. 环境与能源方面:   
- 能源消耗与成本:未来工厂中的大量先进设备和智能化系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能源成本可能会成为企业的重要负担。同时,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这对企业的能源管理和节能减排能力提出了挑战。   
- 环保法规压力:工厂的生产活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环保法规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以满足环保法规的要求,这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管理难度。


五、船舶制造业未来工厂建设的意义


全球船舶制造业未来工厂的建设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技术应用和数字化场景的建设,实现生产流程的优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在韩国造船与海洋工程公司的智能船厂建设项目中,通过实时监控和连接所有流程实现智能、高效,逐步转型为智能、自主运营的船厂。
其次,降低运营成本。借助 5G 智能工厂数字孪生可视化平台等技术,企业可以实现精细化管理,降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再次,提升产品质量。激光切割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船舶制造的精度和质量。同时,数字化模型的建设和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够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保证产品质量。
最后,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发展路径的实施,减少了船舶制造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船舶制造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理念的应用,将船舶制造过程中的废物和副产品作为新的资源,通过回收、再利用和再制造等方式,减少原材料消耗和污染排放,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船舶制造业未来工厂的发展呈现出技术应用不断创新、数字化场景日益丰富、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路径明确的趋势。未来工厂的建设将对全球船舶制造业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行业向高效、智能、绿色的方向发展。


部分实践案例


1. 芜船(威海)海工科技产业园:   
- 高自动化与智能化:车间自动化率高达80%,拥有8条全自动化生产线,配备了如全自动激光复合焊等领先世界的技术,还有“四机器人组立焊接工作站”等先进设备,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整体节约人工近40%。   
- 先进的生产理念:运用“造车”理念来造船,对生产要素进行创新配置,将“高效”二字贯穿到每一个工艺和环节,大幅提高了造船效率。   
- 强大的生产能力与订单储备:作为芜船首个毗海、绿色、智能、可持续性海工装备基地,主要建造汽车运输船、MR型成品油船等高附加值船型,总规划产能80万载重吨,计划年产值50亿元,目前在手订单已排到2028年。


2. 韩国现代重工:   
- 技术创新与多元化发展:从1972年以小渔船开始造船事业,发展成为全球较大的造船厂之一,不仅在造船领域技术领先,还通过积累的技术进军海洋设备、工业成套设备、发动机、电子电气设备、工程机械及新能源领域。现代重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在自动化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处于行业前沿。   
- 智能化生产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积极引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例如在焊接、装配等环节采用机器人作业,提升了生产的精度和速度。


 3. 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拥有七跨式室内船台车间、30万吨级大坞等现代化设施,可实现全流程三维数字化设计。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组建了先进焊接、智能制造等实验室。在智能制造方面,打通全流程数字化制造链路,研制了平面分段等数字化装配焊接工艺设备,实现了模块装调与船台建造从串行作业到并行建造的根本转变。 

   4.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在船舶建造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能够建造多种类型的高难度船舶,如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等。近年来建立“云谈判、云签约、云交船”模式,生产进度全面提速,整体交船量呈不断增长趋势。


5.荷兰达门造船集团:
   
- 标准化设计与高效生产:对船舶进行标准化的设计,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并能够以库存船的形式实现短期交船。经过九十余年的发展,已在全球拥有众多的造船厂、船舶维修与改造厂、服务公司及支持公司,业务范围广泛。  
- 创新型船舶研发:如为葡萄牙政府建造的多功能海军平台(PNM)“若昂二世”号,该舰是一艘特殊的无人机母舰兼海洋科考船,配备了先进的无人机管理系统、各种传感器和声学定位系统等,展示了其在创新型船舶研发和建造方面的能力。


6. 中船赛思亿(福建)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专注电动船舶产业:作为福建省首家电动船舶产业制造型企业,主要生产船舶相关的船舶电推系统、船用电池系统、电池集装箱等。积极响应产业政策,在电动船舶这一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意向订单达1.5亿元,投产后预计年产值1亿元。   
- 技术创新与项目合作:自成立以来,已签订多个项目,如云南陆港78m新能源14车汽车滚装船、新加坡新能源电力推进PSV等项目,在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等方面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7.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其申报的 “上海外高桥高附加值船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入选 “2023 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实现了首次采用国际最先进大功率激光复合焊生产线、首次将机器人焊接技术应用到船舶中组立生产过程等多项 “国内首次”。


8.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其成功列入 2024 年市级未来工厂试点。舟山中远通过点云扫描、5G 数据采集终端等技术手段,精细化建模重要设备,建立应急、生产指挥综合平台,实现动态监控与模拟展示的有机统一。此外,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三维模型下车间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在 2 号船体车间顺利完成小组立场景的现场测试工作。该项目将三维模型技术应用于车间管理,可实现对车间场景的全面展示,为车间管理提供有力技术支持,通过三维模型可以进行筛选、浏览和测量,直观展示零件布局和尺寸,进行工位设计和安装指导,大幅提高车间生产管理效率。


9.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其与山东移动威海环翠分公司联合  打造 5G 全连接工厂,通过 5G 技术赋能工业智造,实现 5G+3D 可视化操作,将设计管理系统中的二维图纸和 3D 模型通过 5G 专网直接传输到 PAD,现场工位随时检索查看图纸和模型信息,有效提升了业务敏捷度,而且节省大量纸面图纸,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了建造工期。






船舶经纪
服务航运海事业态,提供(造船厂动态,船舶设备厂商动态,船舶-双燃料LNG船/氨燃料散货船/汽车运输船PCTC/集装箱船/油化船/AHTS/船舶设备供求信息/双碳-海上风电新能源动态)等;(Email:euinsino@aliyun.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