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气氛到了,或许是司马曜心里真的有了别的想法,总之司马曜笑着对身边的张贵人开玩笑说:
“汝以年亦当废矣,吾意更属少者。”(出自《资治通鉴》)
什么意思呢?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按照你的年龄来说应当被废了,朕喜欢更年轻的。”
彼时张贵人年近三十,在妃子中确实算年龄大的,但她其实比司马曜还要小五六岁的样子。
只不过在皇宫这样的地方,皇帝可以年龄大,但妃子一般都年轻漂亮,三十岁就属于年龄大的。
除非皇帝特别喜欢,或者这个妃子有什么特别之处,不然,这个年龄的妃子一般已经被皇帝厌弃或者冷落了,毕竟皇宫里最不缺的就是年轻貌美的妃子。
所以司马曜这话虽然有点无情,但其实也是实情,而且他还是开玩笑说出来的,至少表明,司马曜依旧还是喜欢张贵人的。
甚至说张贵人依旧是宠冠后宫的存在。
如果说是别的妃子听到皇帝开这样的玩笑,或许会一笑置之,也或许会害怕被厌弃以至于战战兢兢,但张贵人不一样。
张贵人这个人,史书对她的描述并不多,但《资治通鉴》说她“后宫皆畏之”,而《魏书》说“威行阃内”。
这是一个很不一般的妃子,她的出身可能并不好,但却能让司马曜这个皇帝宠爱她,让后宫的妃子们都害怕她,必然是有过人之处的。
这样一个人,对于司马曜的玩笑又是怎么处理的?她很气愤,所以她把司马曜灌醉了。
其实不用张贵人灌酒,司马曜也会喝醉,他本就非常喜欢饮酒。
在喝酒这件事上,司马曜在执政前期是没有那么痴迷的,因为那会他年轻,皇权又旁落厉害。
当然,皇权旁落不是司马曜的错,毕竟当初司马睿开国的时候,就是“王与马共天下”,政出多门的门阀政治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司马曜11岁继位,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面临这个问题,好在淝水之战后,这种格局有了改变。
当时门阀政治因为人才凋零而逐渐没落,而谢安本人秉持名士风骨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所以司马曜能迅速收拢皇权。
皇权恢复之前,司马曜很努力,对个人的享乐没有那么高的追求,对喝酒也没有那么痴迷。
但等到恢复皇权,情况就改变了,司马曜开始享乐,开始酗酒。
他明明完成了之前几代皇帝都没有完成的事业,但却没有好好把握机会继续奋斗,反而开始贪图享乐,沉迷酒色,懈怠朝政。
他喝酒喝到什么程度呢?经常在内殿里流连沉醉,头脑清醒的时刻很少,甚至宫外的人很难也很少被允许进见。
他经常喝的酩酊大醉,所以当张贵人灌他酒的时候,他很容易就醉了,然后在清暑殿就寝。
看了看已经沉睡过去的司马曜,张贵人拿酒赏赐给所有的宦官,打发他们离开,等到人都走了,张贵人就命贴身婢女用被子蒙住司马曜的脸,活活闷死了司马曜。
司马曜死后,张贵人淡定的贿赂左右的侍从,声称司马曜是在睡梦中惊悸窒息而突然死去。
这并非没有可能,但这也仅仅只是一种可能,结果所有人都相信了这个可能,没有人追究查问。
这可能也是张贵人敢弄死司马曜的原因,她知道即便自己弄死了皇帝,也没人能把她怎么样。
倒不是没人敢把她怎么样,而是没有人为司马曜要一个真相。
司马曜当初之所以能迅速收拢皇权,是让亲弟弟司马道子取代了谢安的位置。
彼时兄弟俩同心协力,将皇权收拢,等到皇权真的收拢了,亲兄弟就开始明算账了,矛盾日益加深,于是形成了“主相相持”的局面。
对于司马曜的去世,司马道子心里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只要司马曜死了,权力就会尽归司马道子父子,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司马道子是最喜欢司马曜死的人之一。
也因此,有人认为司马曜的死可能并非是张贵人主导,而是司马道子父子主导。
那么,很多人就问了,司马曜就没有儿子吗?有的,甚至司马曜死后,长子司马德宗就继位了。
但司马德宗当时只有15岁,司马曜其余的儿子年龄更小,根本无法和司马道子这个叔叔相抗衡。
而且6岁就被立为太子的司马德宗可能还是一个“傻子”,《资治通鉴》记载:
“安帝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于寒暑饥饱亦不能辨,饮食寝兴皆非己出。”
这样的一个人,指望他为自己的父亲讨公道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他甚至需要别人的照顾。
所以司马德宗一继位,权力就尽归司马道子父子,当然,司马道子父子也没有得意多久,402年,桓玄攻入建康,废杀司马道子父子,后来司马德宗更是被降为平固王。
再之后,刘裕强势崛起,又让司马德宗做了皇帝,当然也仅仅是傀儡皇帝。
419年,司马德宗被刘裕下令勒死,其弟司马德文成了新的皇帝,是为晋恭帝。
一年后,司马德文禅位给刘裕,由此南朝宋建立,东晋灭亡,再一年后,司马德文被刘裕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