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想把女儿嫁给丁仪,曹丕阻止:“女子看重容貌,他眼睛有问题,恐怕您的爱女不会喜欢他。”后来曹操追悔莫及

旅行   2025-01-27 20:43   山东  
建安元年(196年),黄门侍郎丁冲跟随乘舆到达洛阳,当时国家未定,动乱不止,丁冲就给好友曹操写信,信中说:

“足下平生常喟然有匡佐之志,今其时矣。"(出自《魏略》)

随后董承也秘密召曹操入京,于是曹操就领兵前往洛阳迎接汉献帝,随后迁都许县。

到了许县之后,已经被封为列侯的丁冲被任命为司隶校尉,但丁冲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喝酒,他经常和诸将一起饮酒,后因为过度饮酒烂肠而死。

丁冲死后,曹操常常怀念他,听说他有一个儿子名叫丁仪,才华横溢且品格高尚,尽管曹操没有见过丁仪,但还是动了结亲的念头。

他想要将自己的长女(刘夫人所生的清河长公主)嫁给丁仪,还专门找儿子曹丕商量这件事,曹丕却并不看好这桩婚姻,他阻止说:

“女人观貌,而正礼目不便,诚恐爱女未必悦也。以为不如与伏波子楙。”(出自《魏略》)

什么意思呢?简单翻译一下就是:“女子看重容貌,丁仪眼睛有问题,恐怕您的爱女不会喜欢他,我觉得不如嫁给伏波将军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

曹操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于是就将长女嫁给了夏侯楙,彼时不管是曹操还是曹丕或许都没有想到,正是这个决定,让丁仪、清河长公主和夏侯楙都深受其害。

其实就在清河长公主和夏侯楙结婚后不久,曹操就后悔了。

彼时曹操刚任命丁仪为西曹掾,一番谈话后,曹操非常欣赏丁仪的才华,忍不住叹息:

“丁掾,好士也,即使其两目盲,尚当与女,何况但眇?是吾儿误我。”(出自《魏略》)

丁仪很有才华,是个不可多得的才俊,别说只是眼睛有问题了,就是双目都瞎了,曹操都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丁仪,可惜曹丕误他。

曹操追悔莫及,但已经不能改变什么,倒是丁仪知道这件事后,因为没能娶到清河长公主,到底对曹丕生了恨意,所以在曹丕与曹植的夺嫡之争中,站在了曹植那一边。

而曹操又很喜欢丁仪,对他多有重用,对曹丕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但后来曹丕在夺嫡之争中还是成为了胜利者。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成为新的魏王,就打算治罪于丁仪,让丁仪做了右刺奸掾,并希望他能够自裁。

丁仪自然不愿意就这样结束自己的生命,于是跑到夏侯尚面前哀求,但夏侯尚也无能为力,最终丁仪还是被下了狱。

同年二月,曹丕贬曹植为安乡侯,又将丁仪、丁廙兄弟及其家中男丁全部处死。

那么,清河长公主嫁给夏侯楙以后又有怎样的命运呢?

公主和夏侯楙结婚后或许是有过一段琴瑟和谐的夫妻生活的,但等到曹丕登基后,这种情况就有了改变。

因为曹丕任命夏侯楙为安西将军、持节,继夏侯渊之后都督关中,镇守长安,而公主生活在京都。

夫妻分居二地的结果就是,夏侯楙在长安养了不少妾室和歌姬,公主知道后夫妻就渐行渐远,感情不和。

曹丕病逝后,其子曹叡继位,228年,曹叡西征,将夏侯楙调回朝廷,任命其为尚书。

回到京都的夏侯楙和公主矛盾不断,而且夏侯楙的弟弟们不守法度,夏侯楙经常斥责他们,可以说,回到京城的夏侯楙光解决家中的事情就废了不少的力气,但收效甚微。

后来,他训斥弟弟们次数多了,弟弟们心生怨恨,也害怕夏侯楙大义灭亲,于是就捏造罪名构陷夏侯楙。

后来罪证由公主呈给曹叡,曹叡下令将夏侯楙下狱,并决定杀了他,但在杀他之前,曹叡询问了长水校尉京兆段默的意见,段默说:

“此必清河公主与楙不睦,出于谮构,冀不推实耳。且伏波与先帝有定天下之功,宜加三思。”(出自《魏略》)

曹叡认为段默说的很有道理,毕竟清河长公主和夏侯楙之间的矛盾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知道的人都知道。

所以曹叡下令彻查此事,果然,清河长公主呈上来的关于夏侯楙的所谓罪证都是夏侯楙的弟弟夏侯子臧、夏侯子江捏造的。

后来夏侯楙被无罪释放,有了这一遭,夫妻俩之间的关系更是降到了冰点,不过离婚是不可能离婚的,他们只能继续维持这段貌合神离的婚姻,直到终老。

很多人都说清河长公主心肠狠毒,毕竟能和两个小叔子合谋构陷自己的夫君的人,能是什么好人?

然而清河长公主为什么会这样对待夏侯楙呢?她可是堂堂公主,丈夫却养那么多的小妾和歌姬,他将她置于什么境地?她的脸面往哪搁?

他既然对不起她,她也就没有必要让他好过,当然,不让他好过的方式有很多种,选择构陷,差点害他被杀终究有点过了。

尚宫女史
历史从来不只是历史,还曾是鲜活的现在,和被展望的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