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和曹彰下棋,突然吩咐丫鬟端枣,曹彰吃后身亡,卞太后:“你已经杀了我儿曹彰,不要再害我儿曹植了。”

旅行   2025-01-25 21:10   山东  
《三国志》中有这样一个记载:

“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的第二子曹彰。

曹彰从小就好武艺,善于射箭和驾车,而且臂力惊人,徒手就能与猛兽格斗,但不善文章,还因此被曹操批评过。

当然,即便曹操不喜,曹彰依旧故我,一心做将军,曹操曾经有一次询问儿子们的爱好,让他们各自说出自己的志向。

曹彰直接说:“我想做将军。”

曹操又问:“做将军干什么?”

曹彰豪情万丈的说:

“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出自《三国志》)

这是一个真正意气风发的少年郎,216年,18岁的曹彰被封为鄢陵侯,两年后,代郡乌丸反,20岁的曹彰担任北中郎将领兵上了战场,行使骁骑将军职责。

这一战,曹彰打的非常漂亮,斩首俘虏了几千人,观战的鲜卑族首领都请求臣服,由此北方大定。

在长安的曹操赶紧召见曹彰,曹彰赴长安的时候经过邺城,曹丕还对曹彰说:

“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出自《三国志》)

曹彰到了长安之后,就按照曹丕说的那样去陈述,将功劳都归于众将,曹操很是高兴,捋着曹彰的胡子说:

“黄须儿竟大奇也!”(出自《三国志》)

曹彰的胡须是黄色的,所以曹操喜欢叫曹彰为“黄须儿”,曹操这样说是真的认可了曹彰。

同年九月,曹操在汉中与刘备大战,刘备让刘封下山挑战,曹操看刘备让义子领兵来战,就大骂刘备,并决定让曹彰来助战。

只不过等曹彰日夜兼程到达长安的时候,曹操已经从汉中回来,等曹操东还后,以曹彰行越骑将军,留守长安。

220年,曹操还军洛阳后,得了重病,自知时日无多,急召曹彰,但不等曹彰来到,曹操就病逝了。

曹操病逝后,曹丕即王位,下诏:

“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藩屏大宗,御侮厌难。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并前万户。”

于是,曹彰就去了自己的封国,第二年,曹彰进爵位为公,又一年后,曹彰被封为任城王。

黄初四年(223年),也就是曹彰被封为任城王的第二年,进京朝见,结果得了疾病,于六月暴毙于府邸,追谥为威王,时年35岁。

《三国志》中关于曹彰的死,只有只言片语,而《魏晋世语》中是这样说的:

“初,彰问玺绶,将有异志,故来朝不得见,有此忿惧而暴薨。”

说曹彰有异志,所以他进京朝见的时候,曹丕根本不见他,以至于他忿惧而暴薨。

倒是《世说新语》中关于曹彰的死有详细的描述,虽未必是事实,但也可以拿来当个故事看看。

《世说新语》中说,曹丕忌惮曹彰的勇武,就决定用计毒杀曹彰。

有一天,曹丕和曹彰都到了他们的母亲卞太后处,当时卞太后有事出去了一会,曹丕和曹彰就在卞太后的宫中下棋,下着下着,曹丕突然吩咐丫鬟端上枣来。

曹彰对曹丕是有防备的,毕竟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多少都了解对方,所以曹彰并没有率先吃枣。

曹丕自然也知道曹彰对他的防备,但曹丕早就做好了准备,他让人将毒下在枣蒂中,且有毒的都做了记号。

当有毒的和无毒的枣掺杂在一起端上来的时候,曹丕率先拿起枣来吃,当然他只吃没毒的。

曹彰见曹丕吃了,就也放心的吃枣,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有毒的、没毒的,他都吃进了嘴里,然后就中毒倒地。

这个时候,卞太后也赶了回来,赶紧找水试图救儿子,而曹丕预先已经将瓶罐里的水都倒了,卞太后光着脚就跑到井边,但没办法弄上水来。

就在她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曹彰死了。

曹丕和曹彰都是她的亲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她不知道该怎么给这个中毒身亡的儿子报仇,甚至她其实根本不能给他报仇,因为毒杀她儿子的也是她的儿子,而且还是皇帝。

卞太后很了解自己的这个儿子,知道曹丕是何性情,他既然容不下曹彰,一定也容不下另一个弟弟曹植。

毕竟曹丕曾和曹植在夺嫡之争中斗争了很长时间,虽然最后曹丕胜了,但谁知道他心里是不是也容不下曹植?

所以卞太后趁着这个机会对曹丕说:

“汝已杀我任城,不得复杀我东阿。”

这句话很好理解,简单翻译一下就是:“你已经杀了我儿曹彰,不要再害我儿曹植。”

这是警告,也是哀求,端看曹丕还顾不顾念那所剩无几的亲情,但卞太后却不能不提,毕竟她就生了四个儿子,已经死了两个,只剩下曹丕和曹植了。

但曹丕自然不会因为卞太后这句话就真的放过了曹植,他后来曾想过要除掉曹植。

于是就有了广为流传的“七步成诗”的故事,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将他处死,当然,诗也不是随便写就可以,而是有严格要求的:要写兄弟之情,但不能出现兄弟。

结果曹植真就在七步之内写出了一首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写出来了,曹植自然也就不用死了。223年,32岁的曹植徙封雍丘王,两年后,曹丕路过雍丘,兄弟俩还见了一面,曹丕给曹植的食邑增加了五百户。

第二年,曹丕病逝,其子曹叡继位。

曹植以为忌惮自己的兄长死了,侄子不会也忌惮他,于是他多次慷慨激昂的上书曹叡,希望得到重用,希望做一些事,但曹叡并未如曹植愿,继续延续父亲的风格对曹植,对他除了防范就是限制。

232年,已经被迁封过多次的曹植再次改封为陈王,41岁的曹植依旧无法淡然面对自己的命运,于这一年的11月郁郁而终。

尚宫女史
历史从来不只是历史,还曾是鲜活的现在,和被展望的未来。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