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成帝每幸丞相王导府,拜导妻曹氏,有同家人。”
是说晋成帝司马衍每次巡幸丞相王导的府邸,都要去拜见王导的夫人曹淑,就好像是对自己的家人一样。
由此可见,司马衍对王导的重视,要知道王导乃是东晋的社稷之臣,是东晋的开国功臣。
王导出自琅琊王氏,早年就和琅琊王司马睿友善,后辅佐司马睿在建邺称帝,建立东晋。
东晋建立后,王导內掌朝政,从兄王敦外握兵权,琅琊王氏成为东晋第一世家,于是有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后来有了王敦之乱,王导站在了皇帝这一边,受司马睿遗诏辅佐晋明帝司马绍,司马绍死后,5岁的司马衍继位,王导又与司马羕、卞壶、郗鉴、庾亮、温峤等共同辅政。
司马衍对王导很是敬重,每次见了王导都要下拜,每次去王导的家中,还以家人礼拜见王导的妻子曹淑。
而曹淑作为王导的夫人,名声也是响当当的,只不过出名的方式是善妒。
曹淑善妒,善妒到什么程度呢?她不允许王导纳妾,甚至还会经常盘查王导身边的男仆,但凡见到长相俊美、年轻周正的,都会大骂指责一番。
当然,曹淑也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实际上,一开始王导也是有小妾的,比如小妾雷氏。
雷氏貌美而有宠,曾为王导生下两个儿子,雷氏这个人也很有意思,她不像一般的小妾只在后院那一亩三分地争夺男人的宠爱。
雷氏仗着有些聪明经常干预朝政,还收受贿赂,所以大臣蔡谟戏称她为“雷尚书”。
从雷氏这个人的存在就可以看出,一开始的曹淑并没有真正禁止王导纳妾,也对王导的小妾并不苛刻,但王导小妾的数量肯定是很少的。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曹淑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不再允许王导纳妾,甚至不允许王导身边有俊朗小厮。
而彼时的王导早已经位高权重,处在他那个位置的人,哪一个不是妻妾成群?偏偏曹淑管得严,王导又惧怕曹淑,根本不敢纳妾。
但这种不敢只是明面上的,暗地里,王导也是纳了不少的小妾的,他偷偷置下别馆,专门用来养小妾和小妾们所生的孩子。
这件事,王导做得很隐蔽,因着王导本身就很忙,在府中的时间本就不长,所以曹淑根本就没有察觉。
王导很是过了几年舒心的日子,家中妻子对他满意,外面小妾们对他极尽温柔。
但很多时候,事情一旦做了,就一定会留下痕迹,王导也不可能隐瞒一辈子,尤其是小妾们还生了好几个儿子。
有一天,曹淑在疏园中远远看到了两三个小男孩在骑羊玩,这本来也没什么,但几个小男孩都长得匀称可爱,仪态端正,一看就是教养极好。
但曹淑却并不认识他们,所以就好奇了,对婢女说:
“汝出问,是谁家儿?”(出自《古今笑史》)
曹淑让婢女去问一问是谁家的孩子,这个婢女就出去问了问,答话的人没有留意到是曹淑的婢女询问,直接回答:
“此是第四、五等诸郎。”(出自《古今笑史》)
什么意思呢?简单翻译一下就是:“这是家里排行第四、第五等等的各位郎君。”
曹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些都是王导的儿子。
曹淑瞬间就愤怒了,还是无法忍受的愤怒,她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丈夫竟然背着自己在外面置别馆养小妾,甚至孩子都好几个了。
这是完全没有将她这个当家主母放在眼中,这比直接纳妾进府还要打曹淑的脸,至少纳妾进府要问过曹淑,要经过曹淑的同意,进府后还要由曹淑进行管束。
而在外置别馆养小妾则是完全避开了曹淑,相当于无视曹淑当家主母的权力,等到孩子长大了,再逼着曹淑接受突然冒出来的孩子们。
曹淑怎能不愤怒?这甚至都已经不是善妒不善妒的事情了,是曹淑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了。
曹淑也不去找王导的麻烦,直接命令阉奴、婢女等二十人驾车,人人都拿着菜刀,然后就出门去了王导置办的别馆。
王导知道后,吓得不行,急忙叫人备车,飞快的出门赶往别馆。在路上,王导还担心驾车的牛跑不快,于是就用左手抓住车上的栏杆,右手拿着麈尾帮着车夫打牛,狼狈的飞驰。
还别说,王导这一操作果真起了作用,让他先一步到了别馆,避免了一场可能的流血事件。
当然这件事也成了很多人的笑料,担任司徒的蔡谟听说这件事后就感到很好笑,专门拜访王导。王导客气的接待了蔡谟,蔡谟笑着说:
“朝廷欲加公九锡。”(出自《晋书》)
王导一开始并不知道蔡谟是来看笑话的,听了蔡谟的话,还说了些自谦的话,结果蔡谟接着说:
“不闻余物,惟有短辕犊车,长柄麈尾。”(出自《晋书》)
这句话很好理解,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我没听说赏赐别的东西,只知道有短栏杆牛车和长柄麈尾。”
话说到这里,王导再不知道蔡谟所为何来就是真的傻了,他气得不行,但同时也很尴尬。
后来王导还对别人说:
“吾往与群贤共游洛中,何曾闻有蔡克儿也。”(出自《晋书》)
蔡克就是蔡谟的父亲,王导是恼了蔡谟的多管闲事。
那么,曹淑提刀闯别馆的结果是什么呢?史书中并未有任何的记载,但其实可以想象一下。
最可能得结果就是,曹淑和王导就有了激烈的争吵,最后几个孩子被接回府中生活,而小妾们都被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