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推介】董一一|中等收入陷阱研究新进展

学术   2024-05-20 16:44   陕西  

◆ ◆ ◆ ◆

中等收入陷阱研究新进展

◆ ◆ ◆ ◆

文章刊发:《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4年第3期

 第一作者简介

董一一,陕西西安人,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经济复杂度与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等领域的研究,多次参与国家级、教育部课题,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中等收入陷阱现象自提出以来受到广泛而持续关注,但现有文献缺乏对中等收入陷阱最新进展的述评。文章根据目前文献梳理结果,从增长、发展和国际环境多个视角回顾、总结和评述了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外延扩展,给出了对中等收入陷阱概念新的定义,并针对既有研究关于中等收入陷阱存在性的争议,进行了新的回答。在此基础上,基于新古典及内生增长理论、刘易斯拐点-库兹涅茨假说、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产品空间和比较优势演化理论以及中心-外围理论,系统审视了不同影响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何以及如何导致陷阱的发生,又提出了怎样的跨越路径,并据此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展望。本研究将增进对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挑战的认识,科学构建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体系,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从而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理论基础;经济增长理论;跨越路径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07年,世界银行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MIT)概念。202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0504美元,按照世界银行2020年划分标准,非常接近高收入门槛。因此,关于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特别是中国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于发展中经济体,如何保持可持续增长,从而顺利乃至真正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达到发达国家经济水平,一直是业界和学界关心和讨论的核心议题。从增长实践来看,国际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发展中国家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事实使人们不禁思考:为什么一些国家能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取得发达国家地位;而另一些国家却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不得不经受增长持续放缓甚至停滞不前的严峻挑战。即影响中等收入陷阱跨越的因素是什么,这一陷阱是如何发生的。以中国为例,一方面,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后,资本和劳动的促进作用减弱,随着国家创新能力越来越接近国际技术前沿,依靠引进技术模仿学习实现创新的难度变大,对自主创新能力的需求更加迫切。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矛盾随之发生改变,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存在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而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动能为中国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特别是新冠疫情给世界发展带来巨大冲击。本文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以中国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对发展中国家何以及如何陷入(或面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风险)问题的探讨。本研究将增进对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挑战的认识,科学构建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体系,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从而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主要内容


根据文献梳理结果,本文首先从增长、发展和国际环境三个视角回顾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内涵及其外延扩展过程,并以此为依据,给出了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的定义。同时,针对研究中出现的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性争议作出了回答。在此基础上,遵循新古典及内生增长理论、刘易斯拐点-库兹涅茨假说、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以及产品空间和比较优势演化理论相关应用的动态发展轨迹,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因素及内在作用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评述,理顺了目前主要的跨越路径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进一步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可拓展的方向。

三、主要结论


本文总结概括了目前的研究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1)以增长理论为基点基于传统增长理论的分析将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主要归咎于生产力放缓和人力资本不足。主要存在两点不足:第一,对于技术进步机制的解释仍有待于完善第二,无法捕捉到人力资本质的结构变化的影响。(2)基于发展理论的系列研究在技术进步的内在机制上作出了一定贡献,主要在于产品空间理论的提出与应用,从产出能力的结构制约而非传统投入要素角度深化了对现有研究的认识,并且突破了总量加总方法,对结构变化进行了新的量度,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但也存在以下不足:第一,产品空间理论理论仍是基于“发达国家处于领先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模仿和追随地位”的假设第二,忽视了企业主观能动性第三,在生产结构可视化方面,缺乏来自生产层面的直接数据和包含服务业的相关数据。(3)从国际环境视角出发的研究也有关于中等收入陷阱影响因素的研究缺乏对来自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因素的考虑。(4)跨学科、跨层次研究方面,最新的研究中出现融合多学科理论的多层次分析,使得问题的考虑变得相对完善,部分地弥补了传统研究中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存在的不足。但仍存在如对于生产率降低和人力资本不足原因探讨不充分,忽视从具有生产力潜力的劳动者到符合企业需要的劳动者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对基于已有能力积累生产新产品受限的更深层次原因没有作出探讨等。(5)跨越路径的基本逻辑与存在的问题。提升生产率是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本质。目前存在的一个争议问题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型。另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是政策上如何助推经济体向高经济复杂性和低收入不平等的阶梯迈进。此外,基于跨学科视角的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

四、边际贡献与未来拓展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增长、发展和国际环境多个视角系统梳理、总结和评述了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给出了中等收入陷阱概念。另一方面,从理论根源出发,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及形成机制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与评述。

针对本文提出的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未来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引入熊彼特视角对技术进步机制作出解释。(2)增强结构量化方法的适用性、针对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3)从供给或需求层面对中等收入陷阱之间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作出阐释。(4)对数字经济发展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间的关系作出探讨。(5)进一步识别有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

五、心得体会


本文在以中国为研究对象去对“发展中国家何以及如何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或面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风险”问题探讨过程中,增进了对中等收入陷阱概念内涵的理解,特别是认识到国际环境因素也是加大中等收入陷阱落入可能性或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又落回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联系中国实际,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显然应构成中国顺利跨越高收入门槛的不可忽视的阻力因素。通过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的系统梳理,本文发现一些有利的因素,如国际贸易,也可能潜藏不利的因素,如低素质和低技能的人力资本,教育机会不平等,从而对一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构成制约;就中等收入陷阱而言,存在国家生产能力集合这个篮子中面临较大的能力缺失并进一步加剧能力恶性循环导致陷阱更深远的可能。我也理解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持收入分配差距在合理区间对获得可持续发展,顺利乃至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性。我学习到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对产业结构进行加总量度的新的产业结构的量度方法,意识到这种方法能够捕获生产结构背后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水平,并在产品层面将其与收入不平等联系起来,从而深化对影响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结构制约因素的认识。我把握住了目前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进展,明确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在研究实践中可以补充和改进的地方。在对关于中等收入陷阱文献的大量搜集、整理、阅读、翻译和研读过程中,在凝练、构思、写作与反复修改过程中,在导师的循循善诱下,我体会到了要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与专业回答所要具备的专业态度与素养,体会到了真正地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的学术研究探索是怎样的过程。在文章的投稿审稿过程中,审稿专家对文章的逻辑框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使得文章的逻辑一下子变得更加通顺。投稿审稿过程经历,让我感受到投稿审稿过程是一个科研能力快速提升的过程,自己因此获益颇丰并心存感激。
本文从论文写作、修改、投稿、返修与校对到最终发表,得到了来自导师、同行、审稿人和编辑部的十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对大家的帮助和支持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责任编辑|任红梅

网络编辑|刘亚楠

内容审核|马红鸽

欢迎关注

《统计与信息论坛》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本刊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西安财经大学主办,以“服务西部经济、扶植学苑新人、追求学术创新、探索理论前沿”为办刊宗旨,密切关注理论热点与学术前沿。本公众号旨在传播最新科研信息及本刊动态,构建与读者、作者以及审稿人之间即时、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