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首发】肖仁桥|数字金融对碳回弹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学术   2024-05-07 15:21   陕西  

◆ ◆ ◆ ◆

数字金融对碳回弹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 ◆ ◆ ◆

文章刊发:《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4年第3期

 第一作者简介

肖仁桥,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校龙湖学者、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研究方向为绿色创新管理、数字化转型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6项。在《管理世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科研管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管理科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在《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2部,科研成果荣获安徽省社科奖二等奖等,智库成果获省领导批示1次。学术兼职包括: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理事、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理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科技进步与对策》Applied Economics》《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10余本核心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基于数字金融空间溢出视角,选取2012-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碳回弹的影响,并从产业、技术和资金等角度探讨数字金融对碳回弹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金融能显著抑制本地区碳回弹,且数字金融与碳回弹均存在全局相关和局部集聚特征,数字金融能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降低周边地区碳回弹水平,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传统金融发达地区数字金融抑制碳回弹作用更强,东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均能抑制本地区碳回弹水平提升,且东部地区数字金融对周边地区碳回弹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3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激励绿色技术创新和发展绿色金融进而抑制碳回弹,产业结构优化的中介作用最强,其次是绿色金融,而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相对较弱。数字金融对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金融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周边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产业结构优化能降低本地区碳回弹水平,而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金融能在抑制本地区碳回弹的同时降低周边地区的碳回弹水平。

关键词:数字金融;碳回弹空间溢出;绿色金融;绿色技术创新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长期以来推动了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的上升。在此背景下,中国承诺力争到2030年碳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对新时代减污降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升碳排放效率被广泛认为是应对碳排放量增加的最具成效的方式,然而,考虑到碳回弹效应的存在,提升碳排放效率对降低碳排放量的作用可能会有所减弱。碳回弹指碳排放效率的提高会促进经济主体优化生产要素投入,从而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能源消耗,导致碳排放量的下降难以达到预期。如何消除碳减排过程的碳回弹足迹,加快推进“双碳”发展战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随着数字技术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数字金融的出现为解决这一现实困境提供了契机。数字金融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并降低服务成本,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因此,在中国“双碳”目标和数字金融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数字金融是否成为抑制碳回弹的重要驱动力?同时,数字金融利用数字技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降低了金融跨区域交易成本和资源消耗,数字金融能否通过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碳回弹产生影响?鉴于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数字金融对碳回弹的影响是否存在异质性?考虑到数字金融具有普惠和公平的特点,对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绿色转型可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那么,数字金融能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金融发展以抑制碳回弹水平提升?有待深入研究。基于此,探究数字金融对碳回弹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同时分析数字金融对碳回弹的影响异质性和作用机制,对促进数字金融发展、降低碳回弹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主要内容


本文基于数字金融空间溢出视角,以2012-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时空双向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SDM)检验数字金融对碳回弹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首先,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数对数字金融与碳回弹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并构建时空双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SDM)分析了数字金融对碳回弹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其次,从数字金融维度、区域位置和传统金融水平异质性视角出发,分析了数字金融影响碳回弹的差异化影响;再次,从产业结构优化、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金融中介视角出发,探讨了数字金融对碳回弹的影响机制;最后,基于本文研究结论,为政府完善数字金融政策体系和抑制碳回弹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三、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发现:(1)数字金融能显著抑制本地区碳回弹,同时数字金融与碳回弹均存在全局相关和局部集聚特征,数字金融能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降低周边地区碳回弹水平,这一结论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碳回弹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数字化程度对碳回弹的影响不显著;东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均能抑制本地区碳回弹,且东部地区数字金融对周边地区碳回弹具有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而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相对于传统金融落后地区而言,传统金融发达地区数字金融对碳回弹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3)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激励绿色技术创新和发展绿色金融进而抑制碳回弹;中介效应对比发现,产业结构优化的中介作用最强(24.502%),其次是绿色金融(14.057%),而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相对较弱(7.281%);空间效应分解发现,数字金融对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金融发展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但对周边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产业结构优化能降低本地区碳回弹水平,而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金融能在抑制本地区碳回弹的同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降低周边地区的碳回弹水平。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得出政策建议如下:第一,加大数字金融投入力度,促进数字金融空间溢出;第二,重视数字金融维度、传统金融发展和区域位置在抑制碳回弹过程中的作用与差异;第三,引导数字金融支持产业升级、绿色金融和技术发展以抑制碳回弹。

四、边际贡献与未来拓展


相比于已有文献,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者们已对碳回弹的概念及内涵进行了较为清晰的界定,但碳回弹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匮乏,且忽视了数字金融与碳回弹的空间关联特征,鲜见基于空间溢出视角探究数字金融对碳回弹影响的文献。本文探讨了数字金融对碳回弹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丰富了碳回弹的空间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2)已有研究未考虑数字金融对碳回弹影响的异质性,数字金融与碳回弹之间的关系是否受到数字金融维度不同、区域位置差异和传统金融水平异质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从数字金融维度、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和区位异质性角度分析数字金融对碳回弹的差异化影响,拓展了数字金融对碳回弹的异质性分析。(3)已有研究缺乏数字金融对碳回弹的影响机制分析,数字金融通过何种路径实现碳回弹水平下降,产业、技术和资金等要素在其中是否起到中介作用,此类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从产业、技术和资金等要素视角探讨数字金融影响碳回弹的作用机理,为深刻理解数字金融与碳回弹之间关系提供新的证据。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责任编辑|刘亚楠

网络编辑|刘亚楠

内容审核|马红鸽

欢迎关注

《统计与信息论坛》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本刊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西安财经大学主办,以“服务西部经济、扶植学苑新人、追求学术创新、探索理论前沿”为办刊宗旨,密切关注理论热点与学术前沿。本公众号旨在传播最新科研信息及本刊动态,构建与读者、作者以及审稿人之间即时、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