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宇:人工智能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理论机制与中国对策

学术   2024-07-19 20:00   陕西  

◆ ◆ ◆ ◆

人工智能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理论机制与中国对策

◆ ◆ ◆ ◆

文章刊发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

 第一作者简介

何宇(1992—),男,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价值链,在《中国工业经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科研管理》《经济评论》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人工智能技术加剧全球价值链非平衡发展的形成机理与中国对策研究”(72303127),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产业链韧性视角下基于增加值核算的碳定价实现机制研究”(2022CFB751)。相关研究成果获得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十七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奖等科研奖励。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在对社会生产方式和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机理,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与已有文献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自动化技术或者具体计算机算法技术不同,本文基于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经济学本质特征探索,提出“人工智能技术是数据要素驱动的自动化技术”,将数据要素纳入人工智能经济学模型。借鉴新结构经济学的要素禀赋结构理论,通过构建“要素禀赋结构技术利用结构要素利用结构”逻辑框架,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影响全球价值链重构的理论机制和中国对策。研究发现:(1)要素禀赋结构是决定一国的企业进行适宜性技术选择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存在异质性,这导致各国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适应性也存在差异,进而导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差距持续扩大;(2)数据要素具有高时效性和高折旧率特征,导致数据要素存量主要由当期数据要素流量决定,而当期数据要素流量又与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和应用的规模正相关,因此市场规模是决定数据要素存量的重要因素,这意味着通过发挥市场规模优势促进数据要素积累,优化面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生产场景下的要素禀赋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抢抓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机遇和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弯道超车”的重要路径;(3)政策上一方面应该着力推进优化传统要素禀赋结构政策加上对结构性失业的配套补救政策,另一方面应该利用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中国数据资源向数据要素转化,以优化面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的要素禀赋结构。

关键词:人工智能;全球价值链;要素禀赋;数据要素;数字经济

文章内容


扫码关注我们,查看更多信息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责任编辑|马红鸽

网络编辑|刘亚楠

内容审核|马红鸽

欢迎关注

《统计与信息论坛》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本刊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西安财经大学主办,以“服务西部经济、扶植学苑新人、追求学术创新、探索理论前沿”为办刊宗旨,密切关注理论热点与学术前沿。本公众号旨在传播最新科研信息及本刊动态,构建与读者、作者以及审稿人之间即时、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