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首发】宁殿霞|自然力理论视域下的新质生产力:理论渊源、历史契机与实践路径

学术   2024-04-09 11:51   陕西  

◆ ◆ ◆ ◆

自然力理论视域下的新质生产力:理论渊源、历史契机与实践路径

◆ ◆ ◆ ◆

文章刊发:《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4年第04期

 第一作者简介

宁殿霞,哲学博士,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近年来主要从事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资本论》与当代世界相关研究;二是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三是中国经济现实的哲学问题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获陕西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在《经济研究》《伦理学研究》《人文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担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理事,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理事,全国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时代科技革命大潮、把脉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掌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主动与战略主动,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概念。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生产力的革新和未来发展方向,在马克思自然力理论的视角下,人的自然力、自然界的自然力、社会劳动的自然力理论是探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构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历史契机。从马克思的自然力理论出发,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在于:以“生产力”为抓手,培养人才创新力、构建绿色生产力、健全分配保障力,即以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科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从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自然力;高质量发展;绿色生产力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当关键科学技术实现突破并发生质的变化时,必然会引发生产力核心要素的变化,产生新质生产力。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调研时指出: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概念,到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出现在中央文件上,再到2024年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恰如雨后春笋般洒在中国大地上,不断因地制宜深化实践。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为东北振兴指明了方向,也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指向。赋予生产力概念新的时代内涵,对于新时代如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命题,引发学界广泛关注。目前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研究成果颇多,不过,从马克思的自然力理论加以论述的还鲜有涉及。那么新质生产力与马克思所提出的“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为自然力”有什么内在联系呢?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呢?在马克思自然力理论视域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是什么样的呢?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本文着眼于马克思的自然力理论,探讨自然力理论视域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历史契机与实践路径。

二、主要内容


鉴于“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为自然力”,马克思自然力理论不仅对生产力发展具有普遍意义,而且也是我们分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理论工具。本文从马克思的自然力理论着眼,探讨自然力理论视域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历史契机与实践路径。首先,理论是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必要性交织而成的时代回音,“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既是对马克思自然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具体实际的实践总结,也是新时代经济发展模式自我反思的结果。马克思在论述生产力时多次提到自然力概念,并明确提出“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为自然力”的论断。马克思自然力理论不仅对生产力发展具有普遍意义,而且也是我们分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理论工具。其次,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实现生产力的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党中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为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我国面临着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劳动力的成本上升、社会竞争加剧等现实问题,拼资源、拼廉价劳动力的传统生产力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另一方面,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创新型人才建设、绿色生产力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等新关切不断出场。在此历史契机下,推动生产力转型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新质生产力提出正当其时。最后,“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创新利用“自然力”是关键之举。具体来说,在“自然力”有限的条件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应以人的自然力、自然界的自然力、社会劳动的自然力为抓手,促进人的自然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自然界的自然力从低质量高消耗转向高质量低消耗,社会劳动的自然力从过度竞争转向全面保障。

三、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发现:(1)分析新质生产力须从自然力谈起,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继承与超越,要实现新质生产力对自然力的高质量创造性利用。(2)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面临着巨大历史契机,传统生产力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新质要素的持续涌现带来新赛道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推动力。(3)基于马克思的自然力理论,可以得出对三种自然力的高质量开发利用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与本文研究结果相对应,我们提出以下三点建议:(1)培养人才创新力:劳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应着力完善教育体系与搭建高质量就业平台。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将是我国从劳动密集型到科技密集型的一次“蝶变”,将为我国未来长期可持续稳步发展塑造更多发展动能和优势。(2)构建绿色生产力:自然资源的低质量高消耗转向高质量低消耗。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通过数字技术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破解生态危机的关键在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绿色生产力,依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转变对于自然界的自然力的利用方式,打造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3)健全分配保障力:经济领域的过度竞争转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应健全收入分配制度,着力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终落脚点,只有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与健全收入分配、保障和改善民生之间互为支撑、相互促进。

四、边际贡献与未来拓展


相比于已有文献,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1)从马克思的自然力理论着眼,探讨自然力理论视域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历史契机与实践路径。(2)从三大自然力出发提出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三大创新力”即培养人才创新力、构建绿色生产力、健全分配保障力。(3)在阅读已有学者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梳理出文章研究脉络,一是在生成逻辑方面,加强对自然力的理论研究,深入把握自然力对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在实践层面,认识到发挥人的自然力、自然界的自然力以及社会劳动的自然力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是从马克思的自然力理论出发,探寻新质生产力对马克思自然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二是从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层面提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实践路径。

五、心得体会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当中,作者深刻了解到“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为自然力”这一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分析新质生产力必须从自然力谈起,对于如何对自然力进行高质量的开发和利用我们进行了持续的关注和思考,进而形成了该论文。目前,传统生产力的发展面临着人的自然力的过度消耗带来的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自然界自然力的过度消耗带来的生态环境的不可持续、社会劳动自然力的过度消耗带来的社会竞争加剧等现实挑战。与此同时,以人才技术为主的创新驱动需求日益显现,绿色发展以及绿色生产力逐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底色,关注人的需求和福祉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价值旨归等新要素诉求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仔细研读文献,不断与学者进行讨论,最后从马克思的自然力理论出发,形成了关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历史契机与实践路径的写作思路。在写作过程当中,我们不断讨论,反复修改,最终成文

在文章的投稿过程中,审稿专家和责任编辑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让我们能够更加明晰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区别,以及如何从自然力出发,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衷心感谢大家帮助和支持!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责任编辑|刘亚楠

网络编辑|刘亚楠

内容审核|马红鸽

欢迎关注

《统计与信息论坛》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本刊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西安财经大学主办,以“服务西部经济、扶植学苑新人、追求学术创新、探索理论前沿”为办刊宗旨,密切关注理论热点与学术前沿。本公众号旨在传播最新科研信息及本刊动态,构建与读者、作者以及审稿人之间即时、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