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接诊了一位患者,她一坐下来就问:“朱医生,我来配药粉。”一句话说得我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问才知道,原来我曾经诊治过的一位患者,因严重失眠影响到工作和生活,而我仅用一味廉价的外敷药粉,她的失眠竟神奇地好了,每天工作站几个小时都没有问题。这位患者正是她介绍过来的。这位患者是一位55岁的中年妇女,自诉已停经近一年,有乏力、面部烘热感,汗出凑凑,出汗后微有怕冷;晚上睡觉不踏实;上半身热,下半身冷;白天没精神,常伴咽部干燥,大便先干后溏;常有饥饿感,但又不能多吃,吃多了反而不舒服。她舌质暗,苔白,脉沉。患者喝过中药汤剂,但性味苦寒的药喝了胃不舒服,性味温热的药喝了又口干舌燥。患者还告诉我,她家里经济负担重,最好药能够便宜些,疗效快些。我思忖片刻,决定用外敷法。我给她配了2克一包的肉桂粉,共7包,嘱咐她每天晚上洗脚后外敷于足底涌泉穴,7天为1个疗程。此为引火归原法。7天后,该患者更年期的一切不适症状都消失了。 外治法,敷于局部而作用全身 我在念大学时经常胃痛,以至于听课时手捂着胃脘部愁眉紧锁。讲课的何传毅老师看见了,便关心地问我是“喜暖”还是“喜按”。我常胃痛已有10年,住校期间又不方便吃中药,他就给我配了一个方子,有高良姜、附子、三棱、莪术、肉桂等中药,捣碎后用纱布做成肚兜,紧贴中脘。印象最深的是,肚兜中的肉桂不断散发出浓郁的桂香。敷上以后,胃脘就辘辘有声,明显能感觉到胃肠的蠕动,多年的胃痛竟神奇地痊愈了。此外,何老师用玉簪花捣烂后外敷治疗带状疱疹,也屡试不爽。后来,我跟随刘树农老师诊治患者时,也常看他用外敷法,如对哮喘肺寒的患者,会在大伏天将生姜捣汁浸透布质的汗衫,在太阳下晒干,嘱患者穿上,以散寒化痰;又如对于腹胀如鼓的患者,用鲜蟾皮外敷缓解症状等。中医学认为,外用药物切近皮肤,可将药物的气味透达皮肤以至肌肉纹理而直达经络,传入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驱邪,从而治愈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皮肤作为一个给药途径,大部分可以直接进入给药部位发生药效,同时药物可以经血液循环对全身发生作用。 中药外敷,可以在皮肤局部形成一种汗水难以蒸发扩散的密闭状态,这能使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由5%~15%增至50%,同时皮肤温度升高,血液循环加速。试验表明,芳香性药物敷于局部,可使皮质类固醇透皮能力提高8倍~1 0倍。因此,在外治方药中,冰片、麝香、沉香、檀香.莒蒲、川椒、白芥子、姜、肉桂之类的芳香药物,几乎每方必用。 中药肉桂是樟科植物肉桂和大叶清化桂的干皮,其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原,散寒止痛,活血通经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肉桂可以扩张末梢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胃肠蠕动,缓解胃肠痉挛。在生活中到处可见肉桂的运用,如芳香剂、香料及卡布奇诺咖啡等都放入肉桂末使香味更醇。在临床上,对一些虚火上炎,下元虚亏的患者,特别表现为口腔溃疡、失眠、足冷等,我经常给予肉桂粉敷涌泉穴,可以用酒、醋作引。也可以用清水调和或蜂蜜调和,用生面摊成一个薄饼,中间放上一些肉桂末,晚上入睡前敷于足心,同样有显著疗效。 本文摘自《康复·健康生活》2010年第7期。
1、本号资料来源于网络,收录仅出于学习、研究目的,如有侵犯版权,请发站内短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
2、本号收录的所有偏方、土方、古方、药方、验方等一切涉及治疗的方案仅供研究,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请勿盲目照搬。本号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