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远,男,别号三拙氏,山东德州人,1920年生。汉族,教授。幼研文史,弱冠习医,博采众家,寒暑不辍。学成之后行医乡里。广治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尤其以妇科为精。1957年任教于山东中医进修学校,讲授《伤寒论》、《温病学》、《中国医学史》等课程。1958年山东中医学院成立,即转该校任职,先后担任过《中国医学史》、《中医妇科学》等课程的讲授并任教研室主任。现任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顾问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理论造诣较深,临床经验丰富,是国际国内之命学者。在学术上主张理论必须与临床相结合,源于临床高于理论,不存门户之见,要以《伤寒论》为根底,以临床效验为准则,取百家之长以补不足。并率先示范,坚持临床实践,融理论、临床经验于一身。
临床时重用某些药物,大量投用可获惊人疗效,如:
蜈蚣超过3条,镇惊,治多动、癫痫;
浮萍超过20克,治糖尿病身痒;
麻黄超过20克,利尿、升高血压;
细辛超过20克,疗头痛、牙痛、肌肉痛;
全虫超过20克,治头痛、癥瘕;
水蛭超过20克,治瘫痪、消慢性炎症;
鳖甲超过20克,消肝脾肿大、肝硬化、口鼻出血;
红花超过20克,降血压、扩张心脏冠状动脉。
知母超过30克,止咳、降血糖;
白芍超过30克,止血、镇痛、利尿;
半夏超过30克,催眠入睡;
柴胡超过30克,发汗退烧、使月经下行;
川芎超过30克,降血压,治头痛、脑梗死;
桂枝超过30克,治腹内逆气上升、心动过速;
泽泻超过30克,降血压,治湿疹、阴囊瘙痒;
人参超过30克,升血压、宁心定喘,调整心律;
皂刺超过30克,消疮疡,治盆腔炎输卵管粘连;
连翘超过30克,止呕、发汗解表;
肉苁蓉超过30克,润肠、解除便秘;
丹参超过30克,安神,治失眠多梦;
山楂超过30克,降血压血脂,治萎缩性胃炎;
石菖蒲超过30克,发音,治久泻、半身不遂;
大黄超过30克,破血通经,治躁狂型精神分裂症;
决明子超过30克,降血压、血脂,治哮喘、小便热痛;
葛根超过30克,治脑鸣、高血压头痛、脖子肌肉痉挛、硬皮病;
当归超过40克,滑肠、活血通月经;
附子超过40克,强心救脱;
枳壳超过40克,升提胃下垂、子宫脱出;
夏枯草超过40克,消甲状腺结节、小瘤;
地龙超过40克,治偏瘫手足不举;
延胡索超过40克,镇静安眠;
骨碎补超过40克,治头晕耳鸣、手足麻木;
杜仲超过40克,降血压,治腿痛、脚软行走无力;
槐米超过40克,降血压、血脂,治泌尿系结石;
茯苓超过40克,行水,治眩、癔症发作、奔豚气由腹上冲;
代赭石超过40克,治头眩、哮喘;防己超过30克,镇痛,尿量减少;
益母草超过50克,降血压、收缩子宫,治肾炎浮肿、肝硬化腹水;
白术超过50克,益气、通肠、解除便秘;
小蓟超过50克,止血、降血压;
郁金超过50克,治精神分裂症,排胆道、泌尿系结石;
玄参超过50克,清头面烘热、消淋巴结结核;
女贞子超过50克,治耳鸣、复发性口腔溃疡;
桑寄生超过50克,保胎、降血压,治强直性脊柱炎;
仙鹤草超过50克,治盗汗、脉象间歇、溃疡性结肠炎;
莪术超过50克,治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慢性炎块;
黄连超过50克,降血糖,治结肠炎、慢性腹泻;
薏苡仁超过60克,祛湿热、肌肉关节酸痛;
紫石英超过60克,治房颤、宫寒不孕;
豨莶草超过60克,降血压、治四肢麻木;
熟地黄超过60克,治脑萎缩、老年痴呆,不发生胸膈胀满;
五味子超过60克,降低肝炎转氨酶,治咳力强;
苦参超过60克,平喘镇咳、利水消肿、止痒,治脉象间歇;
山茱萸超过60克,敛汗固脱、急救亡阴。
酸枣仁超过60克,治焦虑、心慌、顽固性失眠;
牡蛎超过60克,治肝阳上亢、甲状腺结节;
茵陈超过60克,疗胆囊炎、肝硬化腹水;
瞿麦超过60克,治卵巢囊肿;
败酱草超过60克,治咽炎、白带、鼻窦炎、阑尾炎、盆腔炎;
王不留行超过60克,下乳汁,治乳房肥大。
黄芪超过80克,降血压、少于15克升血压利尿;
土茯苓超过80克,治梅毒、阴囊湿痒、睾丸炎;
水牛角超过100克,清热凉血,治热证高烧。
老朽临床,对上述药物常由小量开始,循序渐进,每剂水煎分3~4次饮之,很少发生不良反应。
凡附子、乌头、天雄煮2~3小时,先口试10分钟,以不麻舌为度,即可热服。
中毒症状有六,习见口麻、烦躁、颤抖、语乱、心衰、休克,重者死亡。
解法用黑豆、茶叶、甘草、防风、绿豆、大量蜂蜜煮水施救。
投与标准,我的经验,要注意出汗、纳呆、神疲、舌润、肢冷、喜热、脉微、嗜卧、懒言、便溏十个方面,福兮祸所伏,切勿滥开,同盲用大黄数十克一样,易造成医疗事故。
中药大剂量应用的作用,是值得所有中医重视的,但在具体应用时,还必须辨证论治,因证选方,随证加味,不能简单草率。这是使用中药的一个关键,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将是最大的、原则性的错误。
此外,不是所有药物加大了剂量,都会加强和产生新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因为增大剂量可以加强药效,就忽视了小剂量的作用,形成滥用大剂量的偏向,既浪费药材,增加患者的负担,更对机体有损。因为疗效的高低与否,决定于药证是否切合,所谓“药贵中病”,合则奏效,小剂量亦能愈病。
推荐阅读:
93岁老中医数条独门秘笈,令人耳目一新 |
南瓜花,农村人的治病良药 |
浅表性胃炎反酸偏方 |
拉肚子,偏方一吃就好 |
中医治疗尿蛋白偏高 |
2、本号收录的所有偏方、土方、古方、药方、验方等一切涉及治疗的方案仅供研究,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请勿盲目照搬。本号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