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由于血液在深静脉内发生非正常凝结从而形成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患者的年龄、体态、所经历的手术大小等都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若不对深静脉患者采取及时的治疗会引起患侧肢体肿胀、疼痛,甚至还会引发患者肺栓塞,从而导致死亡,对患者危害极大,严重降低惠者的生活质量。
在中医上,认为患者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而导致的淤血阻塞经脉是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属于淤血以及脉痹的范畴,所以针对患者的淤血阻塞的原因,就应该采用祛瘀通络、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方法,使患者保持血液通畅。中医对深静脉的预防与护理就是从这一理念出发。
以下小编将中医预防静脉血栓的两种方法简单介绍以下:
采用“活血通络化瘀”的自拟中药方,构成药物主要为赤芍、桃仁、川芎、当归、红花、桔梗、牛膝、生地 黄、枳壳、甘草,加水将以上药物进行 45min 的浸泡,煎煮成药液后取汁 2000mL,首先泡脚 30min,再对双下肢外洗,2 次 /d,中午。晚上临睡前各需要进行 1 次。
“活血通络解郁”药方中的红花、赤芍、川芎、当归、赤芍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牛膝、川芎具有去瘀血、通血脉的作用;柴胡具有升达清阳的作用;桔梗具有开宣 肺气、载药上行的作用,其与枳壳配伍,可以实现一升一降,气行自然就可 血行;生地黄具有凉血清热的作用,其与当归配伍,可发挥养阴润燥的功 效;甘草负责对诸药进行调和 。
采用薄荷脑、樟脑、水杨酸甲酯,通过酒、麻 油、蜂蜜调制成糊状,于有凹槽的贴膏剂上放置,在足三里、环跳、悬钟、阳陵泉等穴位上贴敷,时间超过 12h。
中药穴位贴敷是传统中医经络理论结合现代科技手术,通过药物刺激穴位,对血液循环进行促进,促使血流量 增加,发挥活血功效。药物渗透作用可抵达脏腑对经期失调进行调和,发 挥通络解郁,改善病症的作用 。
关于中医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除上述两种中医护理技术之外,大家临床上还有没有其他技术可以使用的,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参考文献:
[1]杨楠.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在预防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护理体会[J].2020,(11).
[2]张佩,胡奕波,王月丽.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J].2020,(1).
[3]褚志凤,刘静.中医护理在预防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21,(15):180.
来源:中医护理整理自论文
排版:中医护理公众号